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章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夫榮妻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宮里的叛軍被碧華大長公主慓悍的模樣嚇住了,如今叛軍們都被圍困在了午門和康定門之間的空場之上,這地方無水無糧的,就算想要硬撐也撐不了多久。

  眾叛軍又從城門樓上看到被吊起來的元子俊,加上馬東已死,兩個頭目都完蛋了,門外又架起了從神火營運來的一架火炮,他們哪里還有作亂的心思。一個個紛紛將手里的大刀扔到地上,有一就會有二,其余人見了也都紛紛繳械了。

  最終碧華大長公主一行兵不血刃的就將剩下的叛軍收繳了,她命人先將這些人押送到天牢看管起來,等皇帝回來再自行處置吧。

  而此時,城外的京畿大營也早就派人趕到皇陵附近,加上有溫廷舟和張放帶路,統帥當即下令十萬士兵兵分兩路,八萬去了皇陵救駕,剩下的兩萬人,一萬則被溫廷舟帶著去京中支緩碧華大長公主,另一萬人馬則被張放帶著,準備等會兒打起來時他們繞進去護住皇帝和皇陵里面的一干宗室人員和大臣們。待領兵的將軍,安排好后溫廷舟就帶兩萬人率先繞道潛入皇陵去了。

  領頭的將軍姓韓,他會這么安排也是有見地的,探子已經來報說京城叛軍并不多。加上韓將軍對碧華大長公主也有所了解,一萬人馬覺對夠支緩京城了。

  京畿大營和碧華庵都在京城西北方向,因此溫廷舟也是率軍直接往北城門而來。守城的衛兵先是回稟了碧華大長公主,她雖然剛剛見過溫廷舟,但還是按照規矩又驗過了溫廷舟的將符和京畿大營的調令,才讓他們進城。

  有了這些人馬,碧華大長公主和溫廷舟等人很快便將其余三座城門的叛軍消滅殆盡。

  因皇帝和諸位王公都不在,京城防御一事太后便交于了碧華大長公主:“一事不煩二主,妹妹既然來了,就再多費些心。我是不懂這些調兵譴將的事,京城和皇宮的安全就統交于費心妹妹你了。”

  連一向自持矜貴的太后在碧華大長公主面前都不敢自稱“本宮”,足見碧華大長公主的強悍了。

  而且碧華大長公主才小太后十多歲,比現在的皇帝大個四五歲而已。

  沒辦法碧華大長公主是先帝老來女,也是先帝唯一存活至今的女兒,自然尊稱一聲長公主。

  如今的皇帝是太子最小的嫡幼子,也就是太后娘娘的小兒子,碧華大長公主和當今皇帝兩人出生也差不了幾年,雖然歲數差得不大,但碧華大長公主的輩分卻比皇帝高出一輩。

  而且碧華大長公主年輕時也是個鐵血凌厲的女將軍,年輕時和丈夫鎮守邊關多年,慓悍的名聲連關外的蠻子都懼怕不已呢。

  聽了太后娘娘的話,碧華大長公主也不含糊,徑自應了下來。

  這個時候,宮人來報,京畿大營參將溫廷舟求見。

  碧華大長公主一邊命人宣召,一邊對太后說:“這個溫廷舟我瞧著真不錯,是個難得的儒將,這個溫參將就是生擒游牧王子的那個吧?不說他和成國公多么厲害,便是老六媳婦也是個干脆利落的,動起手來絲毫不含糊的,武將家出來的孩子,哪怕是女兒也都是文武雙全啊!還有咱們家初梔這孩子有了身孕也不自知,還到處拼殺,還好沒什么大事,要不然就太可惜了。”

  太后也點頭道:“老六媳婦是個好的,有勇有謀,關鍵時刻立得住。這幾個孫媳婦里,除了趙王妃就屬她最出挑了。可惜老大媳婦平日里看著也還機靈,這一攤上事就顯出不足來了。”

  碧華大長公主回道:“如今的朝中文臣們自己都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還指望他們教出多利落的女兒來?橫豎不過是個郡王妃,倒也罷了。”

  碧華大長公主這話說的,明晃晃的打臉啊,幸虧這些王妃如今都沒在這里。

  不一會溫廷舟進來了,行禮問安之后,還沒等太后夸他兩句呢,就急急的回稟道:“如今陛下一行被叛軍圍困在皇陵那里,韓統領已經率了八萬大軍前去營救,張放參將也帶了一萬多人繞道潛入皇陵,也不知如今他們那邊情形如何。還請太后娘娘和大長公主盡快做些打算。”

  一聽這話太后有坐不住了,皇帝可是她的親兒子啊,便不是一國之君,當娘的聽到兒子有難也沒有一個會不著急的。

  就是碧華大長公主知道這個消息后也有些震動,她沒想到叛軍竟然連皇陵也給圍了。皇帝可是一國之君,稍有不慎便會動搖國本啊。而且宗室的所有成年男丁都去了皇陵,這萬一不小心被人給一鍋踹了,就是她也沒臉去地下見自己的父皇母后的。

  好在太后終歸是經歷了風雨的,沒一會就平復了下來,強自鎮定的說道:“如今城防軍和禁衛軍是指望不上了,來人,速傳哀家的懿旨,抽調玉屏和大邕兩地的駐軍,迅速趕往皇陵營救陛下。”

  然后看向溫廷舟說道:“溫參將,哀家命你先將京城里的四大城門都關上,再派將士在京城以內巡邏布控,以免還有叛軍余孽作亂。”溫廷舟領命而去。

  緊接著碧華大長公主說道:“既然京城防御之事由溫參將做主,我便帶人去皇陵一趟,我倒要去看看這個平江王有多大的能耐,竟然膽敢起兵謀反。”

  聽了這話,太后心下一松,對碧華這個妹妹的能耐太后還是非常信服的。

  而此時的皇帝一行人,過的真是頗為狼狽。叛軍見皇陵大門久攻不下,而且這門同京城的門一樣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的。

  見狀,平江王也不含糊,接著命人從已經占領的崗樓里射了許多帶火的箭矢到皇陵里面。

  因為今日要祭天,所以皇陵里面有許多幢幡和祭祀用品,這些東西一遇到火就迅速的著了起來,加上大冬天的天干物燥,火勢迅速蔓延開來。

  而皇陵里面有沒有足夠的水來滅火,眼看火勢已經將東邊的一溜廂房燃燒起來。房梁都是木頭搭建的,火箭上還點了桐油,若不是東廂房離大殿還有一些距離,怕是早就燃到這邊來了。而叛軍那邊依舊是不斷地往這邊射著火箭,眼下正是西風肆虐的時候,叛軍的流箭雖然有許多射不到皇陵里面,但是都落到了皇陵周圍的松樹林里。冬日里天干物燥的,很快火勢便形成了氣候,皇陵內外頓時火光沖天、濃煙四起。

  看著四周越來越大的火勢,皇帝也不禁皺緊了眉頭:難道是天要亡我?

  眾人正在一籌莫展之時,皇帝突然覺得臉上有些冰涼之感,他伸出手去擦拭,又一滴冰涼的液體滴到了他的手背上。莫非這是下雪了?正在他疑惑間,就聽臣子里頭有人驚呼:“大家快看,下雪了!”大家都抬頭看去,果然天空中漂起了零星的雪花,頃刻間就變成了鵝毛般的大雪,其中還夾雜著一些龍眼大小的冰雹。

  皇帝發誓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喜歡過冰雹,即使有一顆冰雹很不長眼的直接砸到了他的肩膀上,他也是覺得滿心歡喜。

  大雪夾帶著冰雹雖然沒有迅速的澆滅大火,但是也阻止了火勢的蔓延。叛軍那邊因為大雪阻擋了視線一時間也無法再放出流箭,便是放出來,也會被大雪覆蓋。廣場和東廂的火勢都漸漸的弱了下來,眾人無不歡騰。趙王對皇帝說道:“父皇福澤深厚氣運加身,定然會逢兇化吉的。”

  此話一出,其余的宗親大臣們也紛紛附和起來。那些有眼色的臣子連忙帶頭高呼:“陛下萬歲!天佑我大轅!”緊接著,所有的兵士和將領也跟著高呼起來。

  洪亮的聲音匯成山呼海嘯之事傳到皇陵之外,將叛軍的小心肝震得一顫。

  便是皇帝自己看著漫天的大雪,也是暗自吐出了一口氣,當下朗聲道:“看來是天不亡朕,定是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庇佑于朕。既然天命都在朕這一方,朕還有什么好怕的?”

  皇帝這邊群臣俱歡,可是平江王的臉色就不那么美妙了。眼看就要把狗皇帝一行給困死在里面了,到時候他就可以得償所愿了。偏偏這賊老天和他作對,竟然在這個時候下起了大雪和冰雹。

  皇帝躲在大殿里頭倒是不懼冰雪了。但是他的軍隊就暴露在曠野之下,從天而降的冰雹砸到士兵們的盔甲上。眾人只覺得一時間頭暈目眩,耳朵都被震得發疼,紛紛將頭盔取了下來,而一下子暴露在外面的頭臉脖子瞬間又被冰雪打濕,當真是苦不堪言。

  這個時候的人們還是很迷信的,平江王想要燒死皇帝,老天就恰好在這個時候下了一場大雪加冰雹,阻止了火勢的蔓延。

  換句話說這不是老天都在幫皇帝嗎?!皇帝就是天命所歸啊。想到這里,被冰雹虐的七葷八素參與叛變的官員、將士們不由得心生悔意,當初不該聽平江王這廝的忽悠啊。只是如今已經成了騎虎之勢,想反悔也晚了。

  大雪阻擋了人們的視線,平江王沒有看到手下們像調色板一樣變化無常的臉色。心里暗自沉吟:也不知道馬東和子俊那得手了沒有,怎么這么久了還沒有動靜。只要控制住了宮里,將神火營的大炮拉過來,什么樣的大門破不了?

  這個時候,突然從后方過來一個哨兵回道:“啟稟王爺,從京城方向來了一隊人馬。”

  平江王大喜,對著長子凌子訣說:“肯定是馬東和子俊帶著援軍來了。”然后拿起手下遞過來的望遠鏡舉目望去。

  冰雹不過下了一盞茶的功夫就停了,但是雪花依舊在天空中肆虐。平江王看了半天才看清遠方部隊的樣子,只是這一看之下卻讓他大驚失色,因為對方掛的明明是京畿大營的帥旗,看服飾也不像是己方軍隊。

  不應該啊,京城里統共剩下了不到三萬人,還有一半是自己的人馬,再加上另外撥給兒子的兩萬人,只要牢牢的占據了城門,再生擒了太后等一干女眷們,自己就能立于不敗之地。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

  馬蹄聲越來越近了,平江王也不再遲疑了,對著元子訣說道:“你弟弟他們怕是兇多吉少了,對方人數眾多咱們不是對手,先撤到慶口關再說。”

  而且就在這時,張放率領的一萬人馬已經從另外一座山里悄悄的潛入了皇陵,皇帝見了援軍,心下大喜,待聽到張放的回稟更加喜形于色了。

  皇陵外的平江王,深知自己人嘛根本就干不過京畿大營的人嗎,于是他趁著朝廷的軍隊離這邊還有些距離,領著叛軍趕緊收攏軍隊,灰溜溜的帶著手下倉皇逃竄了。

  皇陵內的守衛還在納悶呢,怎么叛軍突然就停止了進攻?再看時就已經撤跑了呢。難不成是外面朝廷的援軍來了?

  守門的將士連忙爬到皇陵的高墻上頭舉目四望,果然看到了京畿大營的帥旗。士兵們連忙進到里面稟告了皇,君臣眾人這才安下心來。

  皇帝聽說叛軍撤向了慶口關一帶,說道:“先不忙著追擊他們,讓他們蹦跶幾天再說吧。”又問京城那邊的情況,待聽到溫廷舟已經帶人去了京城以后,皇帝點點頭:“朕著實擔心母后她老人家的安危,這就起駕回京吧。”

  眾位大臣也是紛紛附議,也不知道京城里到底怎么樣了,誰家不是上有小下有老的啊,總得回去看看心里才放心啊。

  當然皇帝也沒忘了替自己擋了一箭,還在后殿昏迷的縉王。他沒帶其他兒子和群臣,只帶了幾個內侍和成國公單雄。畢竟成國公是老六的岳父嘛。

  一行人進到縉王所在的廂房時,兩個太醫正守候在一旁。見皇帝過來了連忙起身相迎,皇帝擺了擺手,問:“老六的傷勢很重嗎?怎么到現在都沒有醒過來?”

  兩個太醫對望了一眼,其中一個年歲較大的馮太醫看了一眼躺在榻上的縉王,躬身道:“縉王殿下的傷勢倒不是很重,只是那箭上涂了劇毒。臣等雖然盡心醫治,但是因藥材不足,縉王爺的身體還是有些耽擱了,怕是以后會有些病根。”

  “什么樣的病根?”皇帝問道。

  馮太醫心一橫,想著遲早都得讓他們知道的,于是干脆地說了出來:“怕是以后與子嗣上會有些妨礙。”

  看到皇帝臉色不虞,硬生生將后面要脫口而出的那句:便是有了子嗣,以后也容易體弱夭折的話給咽了回去。

  皇帝有些不快,但是想到老六已經有了一雙嫡出兒子了,因此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他吩咐道:“這話就不必告訴別人了,就是縉王殿下,也暫且瞞著吧。”馮太醫連忙應了下來。

  接著又有內侍來報,車馬鑾駕等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請皇上的示下。

  皇帝也想盡快回到京城里去,只有坐在金鑾殿的御座之上,他才會得到安全感,于是下令即刻出發。同時讓人好生的將縉王安置妥當了,待回京之后再著御醫細心醫治。

  且不說皇帝這邊如何安排車馬調度人手,如何起駕等等。

  只說是成國公府里,徐氏正與暮云和幾個丫鬟在那里忐忑不安呢。

  如今城里到處都亂轟轟的,暮云雖記掛著家里,但是也知道現如今待在成國公府要相對安全得多,再者徐氏也不會讓她這個時候回去,因此她便一直呆在這里。好在,小猴子也在這里,除了擔心溫廷舟,家里也沒什么特別讓人擔憂的。

  徐氏將眾人都帶到了府里的祠堂里,嘴上說的是要給列祖列宗們上香禱告,祈求列祖列宗們能夠保佑她們。實際上是因為在祠堂的地下有一條暗道可以直通到外面一處隱秘的宅子里。萬一叛軍真的攻了進來,那么她們最起碼還能搏一搏。

  至于三房四房和仁壽院徐氏是懶得管了,愛來不來,愿意躲在那也隨他們。

  正在眾人誠信跪拜的時候,昏迷著的元初梔被送了過來。

  乍見到元初梔這個樣子,徐氏很是慌亂了一陣子,擔心自己女兒不會遇到了什么不測吧。雖然那女將說單婧妍沒有大礙,并和她說了一下元初梔的情況。但徐氏還是擔心不已,可是她還是鎮靜下來,讓府里的大夫過來給元初梔診了脈,好在大夫診了脈之后說的話與女將軍并無多大出入,徐氏這才放下心來。

  好歹元初梔也是她從小看到大的孩子,自然不希望她出事兒。

  許是今日奔波太過的緣故,元初梔睡了好久才悠悠的醒轉過來。徐氏見她醒了總算是舒了一口氣,說道:“初梔呀,你可算是醒過來了。”

  元初梔掙扎著要起來,徐氏親自將她扶了起來,又拿一個大引枕給她靠在身后:“你不知道你昏迷著被人送過來時,可把我擔心死了,你也真是的自己有了身孕也不知道,還那么不消停。幸虧這個孩子是個皮實的,要不然有你后悔的。”

  元初梔驚道:“伯母,你說我又有了身孕?是真的嗎?”

  元初梔新婚才將將兩個月而已,她可沒想過這么快就要孩子呀,雖然這孩子來得有點不是時候,不過如今既然懷了,她自然也是只有高興的份。

  “伯母,外面情況如何了?”元初梔想到自己昏迷前的事,也來不及歡喜自己懷孕的心情了,倒是焦急的問起了外邊的情況。

  暮云就坐在床邊,拍拍她安慰道:“夫人已經讓人去打探消息了,你也別著急,如今情況還不算太差。”

“嗯”徐氏也附和道:“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了。時間這么久了,援軍也差不多應該來了…”徐氏這話不光是安慰元初梔,也是安慰一下自己。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夫榮妻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