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八章 明夙因,神劍峰

無線電子書    從蜀山世界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光明境,未央宮。

  秦清雪元神出游歸來,心念一動,腰間懸掛的小鈴鐺無風自晃,發出一聲極為清脆的鈴聲。

  沒過一會,阮征身穿一襲青衣,手持玉蕭,步履從容,神態悠閑,正由宮外往內,緩緩走來。

  未央宮內通體玉質,氣象莊嚴,光明如晝。

  秦清雪身穿紅衣,非絲非棉,霞光隱隱,與之前所見迥不相同,盤膝坐定于金鳳寶座之上,下首兩旁各有十二個小玉墩。

  阮征面對秦清雪,先是虛虛俯身,抱了抱拳,行禮參拜后,隨即起身,嘴角含笑,說道:“不知師尊喚我前來,可是有要事吩咐?”

  秦清雪神態莊嚴,面帶笑容,一言未發,只是把手一揚,立有一片七彩霞光朝阮征迎面飛去,透身而過。

  阮征一經七彩霞光透體而過,不由機伶伶的,打了一個冷戰,在轉瞬間,那前兩世的經歷,立時涌上心頭,夙因全明,恍然大悟。

  秦清雪鳳眸輕抬,眼神空靈,對著阮征說道:“你夙根深厚,生具仙緣,前兩世均是拜在峨眉派第二代承繼道統的未來教主齊漱溟門下,始終相隨。修道人原不該過于在意浮華皮相,而你卻偏偏注重容貌,每次轉世,從不肯舍去前生容貌,也必生在姓阮人家,連姓名也不肯改。并且仗著屢生修積,功力甚深,每世一經降生,夙因未昧,生而知之,法力俱在,前生師友,又是及其愛護,便是因為相貌易認,被仇敵發覺,也奈何不得你。”

  “不知為何,這次轉世,你竟是夙因早昧,將前生的事盡數忘卻,最后在陰差陽錯下,拜入我的門下。其中緣由,以我的法力道行,數次推算,卻始終算它不出,可謂是奇事。不過,我素來信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遂不多作理會了。前生種種皆是過往,今生你已入我門下,生前是我秦清雪的徒弟,死后亦是我秦清雪的鬼徒弟,不容更改門戶。”

  阮征明悟夙因,心中本是百感交集,面色復雜,聽聞此言后,倏地一笑,眉目清朗,隨后答道:“對于師尊性情,我是知曉的。徒兒怎敢叛出師門,我還是惜命的。”

  秦清雪把眉一挑,哼了一聲,說道:“閑話少說,我當初收你之時,便知你夙根雖好,但是夙孽也厚,早已料到麻煩之事諸多。而我生性最是厭惡麻煩之事,要不是見你長得好看,品行均好,我才不收你這個徒弟。今日喚你前來,是因你已將我所傳下的道書修完,法力道行均是大進,又身居至寶,足可防身,且你的外功修積,又必須在此期中,才能天仙有望。將來禍福成敗,全在自身,你且去吧。”

  阮征聞言,攏手對師尊秦清雪作了個揖,以作辭別。

  秦清雪將手一抬,立有一片七彩霞光宛如云幕下垂,把阮征一個卷席,轉瞬便不見他的身影。

  阮征只見眼前倏地一亮,在電光火石間,又是一暗,便覺自身已是腳踏實地之上,再看四外的景物,顯然已然不在光明境內。

  瞬息千里,不知何地,便是阮征此時的想法。

  就在此時,阮征的耳旁忽然聽到有人說道:“徒兒,人貴在自立與力行,任何險阻艱難,均應以定力戰勝。話不多說,此是你的生死關頭,成敗在你。為師在光明境內,等你功行圓滿歸來。”

  阮征聽完后,倏地一笑,對著遙空,答道:“師尊放心,我一定圓滿歸來。”

  忽有風起,將那襲青衣吹得一陣搖曳擺動。

  光陰易過,一晃三年。

  在滇緬交界的亂山之中,四周山嶺雜沓,有一座高峰直入云霄,上矗天半。

  此峰的山陽一面,上下壁立如削,無可攀升,峰半以上更是終年為云霧包沒,望不見頂。左右兩面有溪谷回環,幽險莫測,其中生具諸多的毒蛇猛獸,森林覆壓,往往行走二三百里,均不能見到天日。

  林中蚊蛇毒蟲類以千計,更有毒蟻成群,大如人指,數盈億萬,無論人獸與之相遇,群起猛嚙,在轉眼間,便變成枯骨。

  還有瘴氣迷漫,人中立斃。故而,此地為人獸足跡所不至。

  只有山陰的這一面,有一座橫嶺,乃是哀牢山的支脈,由蒼山婉蜒而來,與峰相接,成了一座有數千丈高的斜坡,與峰相連。

  沿途草莽怒生,灌木盤虬,更多險峨,亦難直達。

  忽有一道似匹練般的彩虹,星馳電掣疾飛而來,徑直往那半峰云霧中飛去。

  彩光中,現出一個艷絕天人的紅衣少女,正是秦清雪。

  秦清雪穿過云霧,到后一看,見云上果真是別有天地。

  此峰周圍有百十里方圓,到了云層以上,忽作圓錐形,往里縮小,現出一大片的平地,上豐下銳,孔竅甚多,宛如朵云高起,矗立云端,且高出霄漢,又有天風浩蕩,煙靄蒼茫。

  秦清雪四望云外,見大地山河宛如蟻蛭,歷歷可數,景絕壯闊。上半段的峰巔,果如卓劍般,不負神劍峰之名。

  她知道有座魔宮,就坐落在劍柄護手的兩頭處。而此地的山主尸毗老人父女便分居其內,上下皆有禁制,仙凡不能沖越。

  秦清雪尋到峰側盤道處,順經而上。

  魔宮禁制森嚴,唯有此一條道路,是因為了專供尸毗老人之女明殊,在平日里游山之用,所以,沒有設下禁制。

  神劍峰其形如劍,上下筆立,盤道環峰而建,其間洞壑靈奇,水木清華,移步換形,時有勝景,令人應接不暇。

  可是,御空望下而看,那外觀卻是如同一條青線般,盤繞在峰腰之上,時隱時現,斷續相間,峰高前突,已難窺測。

  秦清雪一路用法力御空飛行,且虹光耀目,又未施法,將遁光身形隱藏。

  動靜這般之大,此地的山主尸毗老人定然早已知曉。

  紀寧見那入口一帶,是一個暗洞,那寬度只可容一人通過,高亦僅有數尺,深約十丈,不知底細的人來此,絕難發現。

  她飛步徑直而上,往峰左魔宮平臺之上走去。

  沿途路上,種有不少的瑤草琪花,美景也是甚多,不過,秦清雪有要事在身,無心觀賞,辜負了一番美景。

  不消多時,她便趕到峰巔。

  而峰巔宛如一個倒丁字形,魔宮分占兩邊橫頭之上,地大各有數百畝。

  魔宮金碧輝煌,峰石如玉,宛如一根的碧玉簪,一邊擔著一幢金霞,卓立于天漢云海之中,甚是氣象萬千,壯麗無倫。

  平崖突出,下臨無地,四外有花林環繞,燦若云錦。

  在奇石清泉中,建著一片宮殿,瓊樓玉字,華麗無恃。../../

  秦清雪剛一走出,遙望魔宮前面,四外打量時,猛聽空中有一個老人口音,大喝說道:“說來何人,竟然不請自來,是想犯我禁條么?”

  聲才入耳,秦清雪便見前面的高空中,懸下一條寬達十丈,長約百丈以上的黃光,當中站著一位老人,生得自發銀髯,修眉秀目,獅鼻虎口,廣額豐頤,面如朱砂,手白如玉。

  老人穿著一件似火般紅的道袍,白襪紅鞋,相貌奇古,身材高大,宛如畫上神仙,手持著一柄白玉拂塵,神態莊嚴,含笑而立。

  來人正是滇界火云嶺,神劍峰,魔教長老尸毗老人。

  秦清雪先是鞠身行禮,隨后起身說道:“我乃是天外神山光明境之主秦清雪,無理來此,是為了我那徒弟阮征與老前輩愛女明殊的日后孽緣一事而來。”

  她這番以禮相待,是因尸毗老人道行高深,且品行甚好。

  尸毗老人已是得道千年,不論修道年限,或是自身法力,均為正邪各派中的塔尖人物,為魔道高手中,數一數二的能者。

  他以前雖然修習阿修羅魔法,為魔教中一流人物,但是,尸毗老人昔年立志,欲以旁門證果,千年苦修,備歷災劫危難,從未做過一件惡事。

  在初得道時,尸毗老人遇見一位高僧,想要將他度化入佛門。

  不料道淺魔高,雖然尸毗老人不肯傷他,仍被他的魔法所困,受盡苦痛。

  高僧見狀,并未曾有過一絲畏縮。

  到第七次的時候,高僧更是發下誓愿:如若不將尸毗老人度化,絕不離去塵世。

  尸毗老人神通本是強大,高僧欲以虔心毅力感化于他,便施展了最高的佛法金剛天龍禪唱。

  那木魚之聲,日夜響徹不斷。

  開始的時候,尸毗老人因為覺得高僧純是好意,又為他的至誠所感,雖然不愿歸入佛門,但是也不忍殺害。

  可是,時間一長,尸毗老人嫌棄那梵唱之聲,老是素繞耳際,無時休息,不由激怒,便施展大阿修羅法,將高僧封禁在高麗貢山的一座崖洞之中。

  那地方大只方丈,左臨絕壑,瘴氣蒸騰,前有高山低覆,終年不見日光,陰風刺骨,暗如黑夜,四外又俱是前古森林,毒蛇猛獸成群出沒,危機四伏,兇險異常。

  尸毗老人大怒施法將高僧禁閉之后,笑道:“我本不想傷你,是你惹我厭惡。我今日將你禁閉在此,只要你悔過服輸,只要將我在洞口所留鐵牌翻轉,立可脫身無事。否則,這里夏有酷熱,冬有奇寒,夜來陰風刺骨,日間瘴毒蒸騰,還有毒蛇猛獸,均能出入侵害,你卻不能出洞一步。你禪功雖高,卻并沒有什么法力,如何禁受,死活在你自己。”

  高僧聞言,笑道:“我已對你發下誓愿,如若不能將你親自度化,甘墮地獄。否則,我的門下七弟子,均具佛道兩家降魔法力,焉知不是你的對手?”

  在高麗貢山中,本有七位無名散仙隱居在內,法力甚高,近來才被高僧度化,還未披剃。

  那七個散仙因去高僧所居茅棚參拜,發現高僧被他擒去,大怒之下,匆匆趕來,一經見面,便要動手。

  被高僧伸手攔阻,笑道:“你等既然志切皈依,何必再犯嗔戒?我志已定。你們七人如若真是志行堅定的話,各自回去,禮佛虔修,只須等我度了這個業障,便是我師徒等人的功行圓滿之日。”

  高僧說時,尸毗老人已是狂笑而去,并未再作理會。

  時經數百年,尸毗老人始終未得所留法牌的感應,而高僧人又不似化去。

  尸毗老人天性倔強,開始是因為厭惡,方才任由高僧坐困。

  他心生疑惑,于是行法推算。

  只能算出高僧門下的七個居士,只要每隔一百二十年,必定會去送一個蒲團。至于別的,便算不出來,全無所知。

  尸毗老人那時不愿再往高麗貢山,也就此,將此事忽略過去。

  直到近年前,尸毗老人忽然改變心志,欲歸佛門。

  想起前事,覺著那高僧志行堅定,大是可敬,心生悔恨,連忙當即趕去。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

無線電子書    從蜀山世界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