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業描繪中

  遼國上京道西北路招討司,鎮州(舊稱可敦城),戰馬嘶鳴,眾部云集。

  大遼早已滅亡,部分殘遼勢力卻依然頑固地堅守著“大遼”的國號。

  脆弱的生態承載能力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導致草原人生活長期處于分裂和混亂之中。

  自古至今,沒有誰能真正長期統一草原。

  能促使天然習慣分裂的草原人產生“團結”需要的,只能是生存下去的壓力。

  或在弱小時“抱團”應對強敵入侵逃避被屠殺和奴役的命運,或在強大時“組團”南下掠奪以獲取更多的生存資源。

  女直蠻子崛起并滅掉大遼之后,南下之路受阻于更加強大的大同帝國,便轉而向北,意欲征服草原。

  原本一盤散沙的草原勢力正是在“大遼”這面旗幟的號召下,才勉強凝聚在一起,躲過了殘忍的女直蠻子一次又一次的大掃蕩。

  殘遼勢力繼續高舉“大遼”之旗,卻沒有沿用天祚皇帝的年號。

  自耶律大石九年前率軍趕至上京道并自立后,逐漸凝聚在其麾下的的遼人就拋棄了彼時還在西京道堅持抗金的天祚皇帝年號。

  號令草原的狼王只能有一頭。

  經過近十年的鐵血征戰,耶律大石已經用他的睿智與狠辣,以及對內、對外多次戰爭的勝利,向草原人證明了他就是草原上最合格的狼王。

  就算曾經的大遼皇帝耶律延禧回到草原,也必須匍匐在草原新王耶律大石的腳下。

  否則,就是死——這就是狼群的生存哲學。

  即便如此,上京道草原仍是分裂而混亂的,遠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

  除了其人的兩千直屬撻馬(扈從)外,其余大部分部族也只有應戰爭的需要,才會再次聚集在高舉“大遼”旗幟的新狼王麾下。

  半月前,耶律大石再次傳令發出緊急召集令。

  這幾日,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部王之眾盡皆匯聚到了可敦城。

  高原草原的生態承載能力太弱了,即便可敦城周邊有烏魯古河、土兀剌河等河流環繞,水草相對肥美,可也經不起這么多部族數萬人馬及更多的隨隊牛羊長期消耗。

  耶律大石是位出色的狼王,絕不會無故召集眾部,更不會讓這么多人馬前來吃掉原本要供給自己撻馬部越冬的寶貴糧草。

  但狼王偏偏在青草正快速生長的時間召集眾部,只能說明又要開始大戰了!

  過去的七年時間里,殘遼勢力在耶律大石的統率下,躲過了女直悍將完顏宗翰接連三次的進攻,以草原人特有的韌性,挫敗了金國征服草原的計劃。

  但完顏宗翰成名多年,也絕非易與之輩。

  其人每次遠征都選在草長馬未肥的初秋時節出兵,遼人雖然在掌握金軍動態后就果斷轉移,人員沒有重大戰損,生產上的損失卻難以估量。

  女直人每次撤兵時,都會泄憤放火燒掉大片帶不走的牧草。

  而返回牧場的遼人本就因為遠程逃竄馬兒掉膘嚴重,還要會因為缺乏牧草而承受羔羊流產,牛馬凍餓而死的重大損失。

  如此接二連三的破壞,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草原部民的生活。

  苦寒而混亂的生存狀態,讓得自小就生活在殺戮中的草原人并不畏懼死亡和戰爭,可始終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機會,仍讓他們極度彷徨。

  各部齊聚之后,這種熱血而彷徨復雜的情緒便籠罩眾人。

  金國征服草原之心不死,遼人該何去何從?

  在眾人的彷徨焦慮中,狼王耶律大石在眾撻馬護衛下登上了牧草堆積而成的高臺。

  “想必你們已經知道了,女直狗子又準備進攻咱們了。”

  人群僅有小小的騷動,早已猜到且必將面對的事,多想也無疑。

  眾部齊聚可敦城,就是為了接受狼王的領導,為永不服輸的遼人指引方向。

  耶律大石很滿意眾人的表現,點了點頭,繼續道:

  “根據我們獲得的情報,女直狗子這次提前準備了大量糧草,至少要聚集三萬大軍,不追上咱們絕不會收手。”

  “啊!”

  “那咱們怎么辦?”

  “不讓咱們活,咱們就跟狗子們拼了!”

  “怎么拼?要是能拼得過,咱們之前為干嘛要逃?”

  “那你說咋辦?”

  “我也不知道咋辦!”

  “這也不是,那也不行!你干脆投降得了!”

  “要降你降,老子是不會降!”

  待眾人發泄的差不多了,耶律大石才抬手虛壓,止住了眾人的爭吵。

  “多年前,曾有位絕世王者問我‘大遼的遼字怎么解釋’?”

  能站在草臺之下的,基本是各部的貴人和護衛,都是有頭有面的人物。

  但在以殺戮和勇力為榮的草原,即便是各部的頭面人物,也極少有系統接受文化知識教育的條件和動力,能算數并寫自己名字者,就是少有的“文化人”。

  不少人茫然地看著耶律大石,既好奇大遼的“遼”字究竟有什么說法,又好奇狼王嘴中的“絕世王者”究竟是怎樣的風采。

  耶律大石也在回憶自己與徐澤的交往片段。

  這么多年過去,其人已經放下了仇恨,也清醒意識到即便沒有同、金兩國,早就腐朽墮落的大遼也必然會走向滅亡的殘酷現實。

  但體內流淌的阿保機血脈也越發覺醒,一直在提醒他不要忘記祖宗開創胡人未有事業的榮耀和大遼不斷開拓的精神。

  “‘遼’字的本意就是咱們腳下的草原遼闊無邊。”

  耶律大石并沒有照搬當年自己與徐澤的對話,因為臺下的聽眾是典型的“不學無術”,講得再好別人聽不懂,就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但大遼之所以遠勝以往所有的草原勢力,就在于大遼沒有止步于草原,而是胸懷天下,包容萬族,不斷開拓進取。

  大遼曾經西涉流沙,東臨大海,北接冰原,南鄰諸國,幅員萬里,乃是當世最強大的王朝,宋人、女直人、黨項人、高麗人、回鶻人等等,全都匍匐在大遼腳下。”

  眾人跟著狼王的講話,陷入了追憶之中。

  對草原諸部來說,大遼的輝煌不僅是虛無縹緲的榮光,還是實打實的好處。

  開拓期的大遼,每次開疆拓土,都能為追隨皇帝出兵的各部帶回大量奴隸和錢財。

  而穩定期的大遼,不僅能壓制各部之間的矛盾,勉強維持草原的穩定,還能憑借雄厚的國力反哺生態脆弱的草原,賑濟遭受旱、白、蟲等災害而絕收的部民。

  即便是衰退期的大遼,也能為草原諸部提供廣闊的市場,利用手中的羊馬毛皮等物資換回一些部族生活必須品。

  谷</span可惜,這一切美好的回憶,都隨著大遼的覆滅而煙消云散了。

  殘遼勢力雖然頑固地守著“大遼”的旗幟,可他們的大遼真的已經早亡了!

  “我知道,你們在想,我們的大遼已經亡了。”

  被耶律大石一語道破心中的怨念,眾人皆無言以對。

  很多事就是這樣,有了嫌它爛,沒了才知道念他的好,可惜已經晚了。

  “但是,我要告訴你們。”

  耶律大石突然加大音量,高喊道:

  “大遼沒有亡!大遼不在我們的腳下,而在每個不忘大遼的遼人心中,只要我們還有絕不止步于草原的勇氣,大遼就能復生!”

  已經有頭腦靈活者結合女直人即將大規模進攻草原的消息,聽出了耶律大石話中隱含的意思。

  “大石王,你是想帶領我走出草原,再創一個大遼?”

  眾人頓時被點醒,又驚又喜又彷徨。

  女直人這次有備而來,下定決心要征服草原,指望如往常一樣逃過女直人短暫追擊待他們糧草不濟退兵后就返回原本的牧場,肯定是不行了。

  留下來不走就只能被奴役,可若是走出茫茫草原,前路又在哪里?

  “大石王,真的嘛!”

  “那咱們要去哪里?”

  “能去哪里?!要是大遼有這么容易打下來,又怎么會連續征戰上百年,咱們又何必一次又一次被女直狗子追得到處跑!”

  “都別吵,聽大石王講!”

  “大石王,我們都聽你的!”

  “對,我們都聽大石王的指引!”

  敵人強大而殘忍,且時刻不忘征服草原,并不全是壞事。

  正是由于女直人一次又一次掃蕩草原所造的罪孽,才能讓這些心思各異的部族頭面人物才會團結在“大遼”的旗幟下,甘愿受耶律大石驅使。

  見眾人雖然彷徨于未知的命運,卻沒有質疑自己的領導,耶律大石這才繼續道:

  “極西之地有一塊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膏腴之地,上面曾經有強大的番國大食,但前些年也沒落分裂成了很多相互攻伐的小邦。

  那里就是上天賜予遼人的土地,只要咱們遷徙到那里,咱們就能憑借手中的彎刀和弓箭,親手重建大遼!”

  狼王為群狼畫了好大一張餅,勾起了眾人心中尚未熄滅的大遼之火。

  但僅過了片刻,就有人從狂熱中清醒過來。

  “大石王,大食雖好,可距可敦城不下萬里,去大食還要先經過回鶻、黑汗,咱們跑個幾千里都要丟掉很多戰馬和牛羊,拖家帶口的,怎么去得了那么遠的地方?”

  自三年前躲過金國的第三次遠征后,耶律大石就預料到女直人絕不會放棄,不尋找另外的出路繼續躲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

  其人一面加強與大同的暗中聯系以防范金軍突襲,一面為族群尋找新的出路。

  還別說,真讓他找到了。

  “回鶻王畢勒哥的祖先曾受太祖皇帝復國之恩,愿意借道,并給我們提供補給。”

  “那還等什么!咱們跟著大石王干!”

  “對!我們都愿聽從您的吩咐!”

  西州回鶻地處夏國之西(大略是后世的新疆)畢勒哥愿意幫助遼人的理由,當然不是什么感念已經過去兩百多年的“復國之恩”,而是另有隱情。

  夏國滅亡后,大同花了大半年時間推行基礎改革消化其腹地,以及大力整編投降的秦鳳、涇原等路兵馬,并沒有急著出兵收取河西走廊。

  原本就各管一攤的河西各勢力在失去了“夏國”這面大旗后,就變成了一盤散沙,還相互攻伐,非常混亂。

  畢勒哥眼見有機可乘,乃出兵“收復”沙州。

  等李彥仙完成整編后率大軍西進,拿下瓜州后,大同帝國便遣使入西州,追究回鶻人擅自侵奪本國“固有土地”的罪責。

  回鶻強大時就曾與吐蕃爭奪過沙州,何來大同帝國“固有土地”之說?

  沒有見識過大同的鐵拳,回鶻王畢勒哥當然不會認真跟強者說話。

  雙方談不攏,只能訴諸武力了。

  可惜,孱弱的回鶻軍面對夏軍都是勝少敗多,如何能夠對抗百戰百勝的同軍?

  僅僅一戰,李彥仙便大敗入侵沙州的回鶻軍,還趁勢殺入回鶻伊州境內。

  從未見過如此虎狼之師的西州回鶻人頓時亂作一團,畢勒哥也被這一戰給揍醒,趕緊遣使認輸稱番,并上貢良馬、駱駝等寶物求饒。

  接到了回鶻王的“認罪誠意”后,大同正乾皇帝即便李彥仙撤回了進駐伊州的兵馬,并賞賜西州回鶻一套經濟輔助、文化交流的“征服套餐”。

  早在五百年前,回鶻任就曾稱霸于漠北。

  雖然后來被大唐覆滅,卻又于唐末亂世復國。

  此后兩百多年里,他們只知道此世最強乃是大遼,次之的夏國也遠比中原孱弱的宋國更加能打。

  多年沒有親眼見識天朝威儀,西州回鶻人哪里知道大同帝國表面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下,隱含著“亡其國還要滅其種”的險惡用心?

  但畢勒哥也不是真傻子。

  大開國門后,隨著經濟和文化交流不斷深入,其人也能明顯感覺國家逐漸失去掌控,體會到高麗主王俁、夏國主李乾順等人相同的絕望。

  當耶律大石派使尋求回鶻人的幫助時,畢勒哥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引殘遼勢力入西州,可以改變國內力量對比,說不定就能以此擺脫“主動獻土”的命運。

  耶律大石其實也猜到了畢勒哥的計劃,自然不會就這樣跑過去為后者做刀子。

  其人環顧四周,嚴肅地道:

  “散亂的狼群無法圍捕龐大的野馬群,我需要你們交出本部的精銳,組建一個組織更加嚴密的真正王國,去征服孱弱的大食番邦。

  而我,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將還給你們一個強大的大遼和世代子孫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你們,愿不愿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下定了決心,相繼跪下。

  “愿意!”

  請:m.lstxt.cc

無線電子書    水滸新秩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