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生與死的戰爭抉擇最能考驗人性。

  職方員外郎秦檜為了自己的大志向蠱惑知代州事郭仲恂抗旨迎擊同軍時,根本就不知道兵兇戰危一詞的含義。

  所以,一旦遭遇戰敗見識了戰爭的兇險和殘酷,就立即束手無策。

  又如明明有一戰之力的知忻州事賀權收到代州的告急信,不想著殺身成仁報效朝廷,反而可恥地戕害同僚投降敵軍。

  而兵力更少的知寧化軍事折可存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出兵支援代州,即便其人的防區在代州的西面,根本沒有擋住同軍的南下通道。

  一切復雜算計的背后皆因“利益”二字,利益相關,容不得這些人不做出自己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同樣,因為利益,收到堂兄折可存兵敗被俘的消息后,府州折氏當代家主知府州事折可求拼著沒有朝廷出兵詔令的風險,也要立即支援太原府。

  其人此舉并不是表態大于實際的政治作秀,而是實打實準備打大仗。

  折可求自知同軍戰力彪悍,不敢托大,乃盡發麟、府兩州子弟,共得大軍兩萬人,完全是壓上身家性命的豪賭。

  所以,臨到要出兵了,折彥質仍心存顧慮,勸其慎重考慮。

  折可求還不清楚朝廷已經放棄了河東路,卻知道時間不在自己這邊,一旦放任同軍站穩了腳跟,自己將沒有任何機會趕走他們。

  想趕走同軍就只能趁他們立足未穩,而且越快越好,一天也不能耽誤。

  好在,朝廷雖然放棄了河東,河東路軍民卻沒有放棄自己。

  待折可求率領麟府兵馬越過黃河進入保德軍境內時,新任河東路宣撫副使經略使張孝純的帥令及時送到,免去了折氏私自出兵的政治風險。

  同時送來的,還有同軍東、北兩路并進且已經會師忻州,并開始掃蕩太原府周邊縣城和軍寨的消息。

  戰爭之中,敵我情報極度不透明。

  折可求摸不準同軍的具體兵力部署,擔心敵軍會于半道設伏,不敢由嵐州直奔太原府。

  其人決定經保德軍東進岢嵐軍,再率精銳兵馬經由岢嵐山之間的狹道,偷襲兵力應該不多的寧化軍同軍后方。

  這一招“圍魏救趙”之計若成,就可以調動太原府的敵軍,以在運動中尋找戰機。

  折可求這次雖然動員了兩萬兵馬,但真正的折氏子弟兵只有三千人。

  朝廷對府州折氏既用又防,其披甲率一直都不如京營禁軍,也不如西軍精銳。

  其余的臨時征發青壯甲械不全,只能承擔轉運糧草、吶喊助威之類的任務。

  指望這樣的大軍與戰無不勝的同軍主力正面對決,純粹挖坑埋自己。

  折可求清楚敵我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從沒有奢望一舉打敗同軍并將之趕出河東路,只希望能小勝幾場,鼓舞其他各路宋軍的斗志,堅定朝廷的抵抗信心。

  其人的思路很對,但行動上還是慢了同軍一步。

  出身瀘南山中的夷人木麻最是清楚山中的各種小道,駐守寧化軍和憲州后,就立即派人打探各地的地理信息,并及時堵塞漏洞。

  待折可求由岢嵐軍翻越岢嵐山進入寧化軍境內時,才在一個叫做“天門關”的必經隘道處發現了早有百余名同軍在此立寨了。

  組織了一次試探攻擊,付出十余人的傷亡后,折可求意識到自己還是小看了同軍。

  敵人這么短的時間就能將寧化軍防線經營得這么牢固,就算不計損失突破險關,攻入寧化軍境內,怕也討不到好。

  偷襲任務失敗,折可求立即帶人重新翻越岢嵐山,回到岢嵐軍境內,然后取松子嶺道出經岢州、石州進入太原府。

  這一來回的耽擱,卻是大半旬時間過去。

  “翻山越嶺”只是簡單的四個字,卻需要麟府兒郎們以一雙腳板去實現,這其中的艱難險阻自不足于人道。

  但他們很快就會忘記翻山越嶺的苦和累,因為,還有更大的兇險等待著他們。

  十月二十四日,當折可求帶領著疲憊不堪地麟府子弟兵出現在太原府西南的交城縣外時,正好迎頭碰上前來攻打交城的同軍劉舜仁部。

  這個劉舜仁不是別人,正是徐澤率軍北伐燕京時,在固安縣投降王師的常勝軍彪官。

  隨著軍帥郭藥師戰死,北遼小朝廷覆滅,承載著遼東流民苦難血淚的常勝軍早成了過眼云煙。

  大同正乾皇帝包容天下,容得下一堆壞毛病的“梁山好漢”,自然也容得下真心投降的劉彪官。

  常勝軍劉彪官能當上同軍的師正,和之前率部投降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其人在玉河渡一戰見識了同軍的聲威后,就被徐澤徹底折服,一心接受改造,被打散整編的部屬找到其人訴苦,反被他狠狠地罵了一頓。

  正是靠著這種選準了就全力以赴的韌勁,劉舜仁贏得皇帝的認可,被任命為師正。

  該師組建較晚,一個月前才結束整訓調到燕西路,交城就是其部的第一戰。

  為了交好“答卷”,劉舜仁采取圍三缺一的戰術,簡單試探攻擊后,就投入全力,計劃當日便攻克交城。

  因同軍從東面來,劉舜仁將炮營部署在東面,北面輔助進攻,南面的一個營主要防守汾州方向的宋軍援軍。

  當麟府兵馬前鋒出人意料地趕至交城西面時,攻城戰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候,突擊營不少官兵都已經攀上了城墻。

  炮營打不到敵軍,倉促間也不方便轉移。

  此時將突擊營撤下來固守,大敗倒是不至于,但讓增援的宋軍站穩了腳跟,后面再想攻下交城縣,就要頗費功夫了。

  當此之時,劉舜仁沒有絲毫遲疑,立即親率用做機動的三個營直撲正在倉促列陣的麟府兵馬,雙方很快就混戰到了一起。

  趕到交城西面的麟府宋軍有近四千人,其后還有源源不斷地大軍,但遠道而來,師老兵疲,又被同軍的氣勢所懾,當場大潰。

  劉舜仁追出近十里,麟府兵馬循山道逃回,慌亂中自相踐踏,死傷無算。

  待折可求轉移至汾州再清點兵馬,其部出府州的兩萬人竟然只剩下了一萬。

  幾天忙得腳不點地,沒時間碼稿,明天請假。

無線電子書    水滸新秩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