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卷快船王朝 第239章 二哥豐3

無線電子書    NBA籃球大師之大帝傳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與此同時,二哥豐還在暹羅創辦碾米業。暹羅一向是大米的產地,尤其優質的“暹米”更是譽滿全球。二哥豐看準這一商機,于是及時地創辦“火礱”(即火力機械碾米)。

  那時,暹羅本土的碾米方式還較原始,大都采用人工碾米或水力碾米。生產效率極低。二哥豐創辦“火礱”,正好填補了本地碾米業的空白。此舉不但為本地的碾米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也為他的財源錦上添花。

  然而,二哥豐并未滿足實業商務的迅速發展。他想,要使商務長足發展,除了雄厚的資金為后盾外,還須依靠媒體的向外宣傳。于是,他又及時創辦了華暹日報,且辦得十分紅火。

  短短的時間,華暹日報就成了當時南洋一帶的一份頗有影響的報紙。辦報的同時,印刷業也發展起來。這些文化商務的創辦,不但擴大了“鄭謙和號”總行的知名度,同時也促進了中泰兩國文化事業的交流與發展。

  鄭智勇到曼谷后,混跡于社會,在輾轉流浪和吃苦中度過了少年時期。后來他加入洪門組織,一度在劉繼賓的花會廠工作。中年以后,他坐上洪門第二把交椅,是為二哥。

  1868年底,拉瑪五世十五歲登位初期,由頌勒昭披耶波隆瑪哈是素立耶翁攝政。由于洪字勢力強大,這位攝政王主張模仿英屬海峽殖民地,對幫會采取籠絡收買政策,委任幫會頭人為各級官吏,或為包稅官。

  43歲那年,鄭智勇承包了政府“賭餉”,開辦花會廠,因而大發其財。由此又辦實業、創火礱(碾米廠)、開出入口行、辦航運、銀信業等,成為當年泰華社會最具權威的人物。

  他成名后,對社會公益不遺余力。1902年,他參與興建報德堂;1903年孫中山先生首次到曼谷從事革命活動,拜會了鄭智勇。

  孫中山先生這次來暹,是來調查暹羅華僑的狀況,與重要商人見面,并沒有廣泛地鼓動華人革命。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成立,鄭智勇慷慨解囊,大力贊助革命。他一次獻出銀元五萬給南京政府。

  1918年,他獻出巨資大規模修建韓江堤防。

  此外鄭智勇對教育事業的貢獻也值得大書特書。他去世時,中華民報寫道:“渠最初在舊新民學校經理職,凡數年。繼又出資八萬,作為設立老本頭培英學校之首倡。清邁華英學校亦為渠游歷該地時所提倡設立者。北欖坡華校之創辦,渠系發起人。”

  曼谷培英學校校慶紀念特刊載“本校創辦人鄭智勇先生”中寫道:

  “先生在故鄉創辦智勇高小學校,修堤筑路,梓人多樂道之。在暹贊助報德善堂及倡辦清邁華英學校,均甚積極。培英學校之創辦,更為先生大力所完成。”

  鄭智勇最初主辦曼谷新民學校,1916年首倡培英學校,他捐款為數最巨,達四萬二千銖六百銖。培英學校于1920年建成開學。

  二哥豐雖然文化程度不高,近于一個粗人,但他心胸開闊,志向高遠,聰明機智,愛國愛鄉。正是這位粗人,創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在百姓中留下了芳名。

  鄭智勇是二十世紀初泰華社會著名人士,人們稱呼他為二哥豐。他的傳奇生活經歷和轟轟烈烈的一生給泰華僑史增添了濃濃的色彩。

  鄭智勇先生卒于1937年3月5日,他的靈柩隨后運回故鄉潮安淇園鄉安葬。

  鄭智勇去世時,有子11人,女2人,男女孫28人,曾孫9人。

  1937年3月14日中華民報星期刊的〈本報清邁特約通訊〉,云:“清邁華英學校開追悼鄭智勇先生大會(該校為鄭先生所發起創設者)。

  追悼大會上,主席杜友士先生報告云:在鄭先生足跡未履清邁之前,本埠華僑雖眾,然對于華校之設尚付闕如。殆民國六年,鄭先生來邁,目擊華僑子弟眾多,對于華校之設極為重要,遂慷慨首先捐資二千銖為創華校倡導也。

  鄭先生登馬一呼,僑胞吶應,華英學校于焉誕生。此后,鄭先生遂被選為華英學校永遠名譽總理。

  鄭智勇去世后,泰國洪門就沒有出過什么人物了,鄭家人一直把持著泰國洪門的話事人位置。自從鄭智勇去世后,泰國洪門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到后面就變成了一個普通的黑幫和企業。

  泰國洪門在社會上也沒有什么地位,泰國黑白兩道都不把泰國洪門當回事,真是祖先英雄,后代狗熊。泰國洪門就這些,沒什么可說的了,哎!后輩真的是無人。”

  李志鵬搖頭嘆息道,為泰國洪門感到惋惜。

  “你們知道為什么泰國歷代國王都有中文名字?現在的泰國正處于卻里克王朝(又稱曼谷王朝)時期,歷任國王在按照拉瑪N世排序的同時,無一例外都取有一個鄭姓中文名字。

  比如,開國之君昭披耶卻克里(拉瑪一世)中文名叫鄭華,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中文名叫鄭隆。”李文華聽完兒子講完故事,突然冒出來了這么一句話。

  “不知道,昭披耶卻克里殺死了鄭信,還會給自己起個中文名字叫鄭華?為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李志鵬也從來都沒有想過。

  “聽說昭披耶卻克里也就是拉瑪一世的母親是個華人,難道是他母親姓鄭?

  或者也許鄭信才是拉瑪一世的親生父親,拉瑪一世是鄭信的私生子,為了權力的斗爭,拉瑪一世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哈哈哈,也許拉瑪一世的后代都不知道這個原因,結果被我說中了!”李耀光腦洞大開,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你以為是莎士比亞的王子復仇記嗎?真會想,輝仔,你來說。”李文華都被大孫子的奇思妙想逗笑了,這個長孫還真是調皮。

  “我覺得哥哥說的有些道理,也許跟鄭信有關,也許是為了國王寶座的合法性,拉瑪一世自稱姓鄭,是鄭信的義子,是鄭信指定的法定繼承人。

  既然鄭信在泰國民眾里面的呼聲這么高,拉瑪一世起個名字叫鄭華,泰國老百姓就會相信,擁護拉瑪一世的統治。

  拉瑪一世的后代繼續起鄭姓的中文名字估計也源于此,既然第一代都這么做了,他們當然要保持這個傳統。”

  雖然李耀輝不知道原因,但是敢于推測。

  “輝仔,說的對,估計歷史也就是這樣的,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我來告訴你們另一個原因,鄭信王位既穩,便開始積極尋求同母國-中國建立聯系。

  就在即位后的第二年(1768年),鄭信便派出一名華商為特使到中國,請求乾隆帝敕封并獲準。

  此后,暹羅與清朝間的來往開始密切。1781年,鄭信又派出一個龐大的使團分乘11艘大船滿載貨物來華訪問并進行貿易,并重申藩屬之意,讓清廷大為滿意。

  鄭信在位前期銳意改革、開疆拓土,誠為一代圣王,然而晚年卻因窮兵黷武、大肆寵佛給國家帶來重重危機。加之鄭信晚年性格暴躁、偏信多疑,臣屬動輒被殺,也令很多將領人心惟危。”

  “就在這樣微妙而緊張的環境下,1782年,大將昭披耶卻克里發動政變,逼迫鄭信退位并自立為王。

  新王既然已經上臺,老王斷無存活的可能,但因暹羅是佛教國家,規定臣下不得加兵刃于國王身上,所以昭披耶卻克里便用檀香木將鄭信殺死。

  鄭信遇難時,年48歲。昭披耶卻克里冒稱鄭信之子,取名鄭華。因此時暹羅已經和清朝間建立起藩屬關系,昭披耶卻克里為得到清帝的冊封,于是便冒充鄭信之子,以鄭華的名義遣使到中國。

  對于暹羅的變故,此時的清廷完全不清楚,所以不明就里的乾隆帝上了當,便真的冊封昭披耶卻克里為國王。此后,昭披耶卻克里在對華交往中皆以鄭華自稱,后世子孫沿襲為慣例,無一例外地也都會取一個鄭姓中文名,一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泰國洪門的歷史你們也都知道了,你們兩個說說看怎么跟泰國洪門合作。”李文華又把這兩個問題拋給了兩個孫子。

  “既然鄭智勇的那些后代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我們幫扶也是沒用的,泰國人妖可以表演,我們進一些過來表演。還是那老話,也就是女人和白粉還能進行交易,我就懂這些。”李耀光的世界也就這些,他也是實話實說。

  “我的意思泰國的合作方略跟馬來西亞一樣,我們投資進去,跟泰國洪門合作,我們可是美國公司,只要送的錢夠多,泰國政府是不可能為難我們的。

  我們投資泰國的旅游業和礦產資源,這兩個未來都是最賺錢的行當,提前布局,我們穩賺不虧。

  泰國礦產資源分為三類,即燃料礦、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燃料礦有天然氣、石油、煤炭和油頁巖。泰國在泰國灣和內陸先后發現了天然氣和石油,儲量也是非常高的,可以去開發。

  泰國煤炭主要是褐煤和煙煤,總儲量15億多噸,其中證實的儲量8.6億噸,可能儲量6.8億噸。煤炭資源大約80%分布在北部的清邁、南奔、達府、帕府和程逸一帶,其余分布在南部的素叻他尼、董里、甲米和東北部的柯叻、加拉信府。

無線電子書    NBA籃球大師之大帝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