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人生不易當自省

  叮叮噹噹的敲打聲響起,工匠們大冬天的光著膀子開始掄錘子。

  一下又一下,李易不干活,他在旁邊瞅。

  瞅著瞅著嘴里嘀咕“八十,八十,八十…”

  “李郎,八十是什么?”小蘭聽了片刻,實在是無法把八十與現在的掄大錘結合起來,只好詢問。

  “八十分,相當于八角,掄一錘子八十分,哎呀,‘分錢’實在是太傷人了。”

  李易說著‘典故’,開始難過。

  一分一分的錢,李家莊子的作坊在印刷。

  賠錢,不夠成本,百姓偏偏需要。

  “李郎,不如不印,就印角的。”永穆公主一同心疼,她早把李家莊子當成了自己的家。

  她帶著小蘭努力學習會計,李家莊子有會計和出納,分開的。

  先學會兩個職業的技術,再學審計,審計的要求更高。

  等將來接手,李郎不愿意管賬目,只是不得不管。

  “沒事兒,能賺回來。”李易思忖一下,笑著與永穆公主說。

  “使用次數多,就賺了?”永穆公主了解過這類情況。

  “不,我要印完了以后,單獨保存一大堆,成套的,把貨幣變成紀念幣,稍微炒作一下,價格就上來了。

  包括郵票,郵票一印一大版,我故意印錯幾版,就成了稀缺品。

  關鍵在于海外,一分錢購買力不足,長安一分錢買不了什么。

  往后咱家的一分錢,在海外,至少應該買到一只大肥雞。”

  李易又不愁了,短時間內印刷小面值貨幣賠錢。

  幾年后,什么貨幣的購買力都會超過制作成本。

  李易印象中,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內的真皮的皮鞋,牛皮的,需要四百元以上才能買到。

  出口同樣的皮鞋,一雙七十多美分。

  一個是因為對方的皮革材料太多,不值錢;一個就是人家是全球貨幣。

  企業出口這個價格賠不賠?單純論,賠。

  不過有補貼,賣一雙鞋,補貼錢,同時還不收稅,管理費用也不要了。

  國家需要外匯,即便是賣血也要拿到外匯,艱苦的歲月中,打落牙齒和血吞。

  既然當初自己的國家能那般,如今的大唐,其他的地方也感受一下,讓他們難受去吧。

  “一分錢買一只雞?”小蘭算不明白賬了。

  “前提是咱們愿意買,不愿意,一分錢也多。”李易仰仰下巴。

  “好霸道哦!”小蘭眼睛里出現小星星。

  “更多的藥,他們生病得買藥吧?咱們的藥好,買不買?咱們就要李家莊子的兌換券,命值多少錢,在于其擁有多少錢。”

  李易簡單講解下,現在中藥中醫,壓制全球。

  其實以后也很好用,主要在于不發展了,吃前人的經驗,并且有人使壞。

  中醫手段好不好用,看打籃球的一些什么ba的就是那個北美國家的。

  就發現了,身上咋有一個個的黑色、紫色、紅色的圈圈?

  哈!拔火罐了是吧?

  還有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刮痧了對吧?

  至于針灸,看不出來,除非灸的時候出現過意外,灸傷了。

  要么就是剛剛針灸完,按照傳統手法,需要在入針的地方抹艾蒿的灰,封針眼用的。

  現在那邊連放血療法都沒有呢,也沒有鴉片療法。

  李易說著停筆,寫完了,兩不耽誤,說話不影響寫字。

  旁邊的人拿過去看,有四個人看,然后這個封信就讓羽林飛騎送回去印刷到報紙上。

  四個人各自拿起筆來寫,就這么快,過目不忘,等寫完,四個人的一起對比。

  李易知道根源,讀書不易,沒有書。

  管別人借書,借一次欠一次人情。

  世家大族喜歡往外借書,學子們借了,回去有點錢的抄,沒錢的背。

  當有一天世家需要你的時候,你拒絕,你就絕了自己一生的路。

  在找書不易的情況下,大家都會努力去背。

  李易有過特殊的記憶經歷,小學兩節課,兩千字的的故事需要背下來,然后‘演講’。

  那兩節課別的孩子去山上玩兒,他自己一個人在教室中背,用手捂著耳朵,念。

  一節課加上課間二十分鐘,六十分鐘,兩千字全背下來了。

  關鍵是他一邊‘演講’一邊把自己感情投入進去了,眼淚都流出來了。

  當時他才八歲,就可以做到這等程度,還沒接受過專門的訓練。

  孩子一旦認真起來,珠心算學起來跟玩似的,記憶東西特別快。

  此刻能被帶來寫起居錄的人,他們的速記能力差一點都不行。

  他們寫完,沒有多少字,李易只寫關鍵的東西。

  互相對比,然后有人認可別人說的,成稿。

  接下來用鐵筆在鋼板蠟紙上寫字,準備印刷。

  整個隊伍中就沒有一個是濫竽充數的,必須在某一個方面具備絕對的優勢,才能跟隨隊伍。

  “東主,家禽和牲畜的肝臟已全部收集完畢。”宋德跑過來,向李易匯報。

  “醬了,晚上吃過飯再趕路,臘月二十二,能回去。”李易吩咐。

  醬鹵肝只有兩種用途,下酒菜、零嘴兒。

  不屬于下飯菜,除非炒和紅燒,然后多帶汁,就飯吃。

  太陽終于到了正中,此刻的天氣不錯,陽光普照,紫外線比較強。

  “冬日里的碧空流云,二位不想寫個詩?”準備吃飯的時候,李易笑著問孟浩然和王維。

  兩個人一齊搖頭,不,不寫,心不在其事,思不存其間,根本寫不了。

  “不寫就對了,等回去,就過年,臘月二十二,我允許你倆走驛站送信。

  孟兄到時寫家書,用不上幾天,至少在過年前送到家里。

  你把嫂嫂和儀甫帶過來吧,我幫你給母子定個身份。”

  李易說著詩的事情,忽然想起孟浩然家里的情況。

  有老婆孩子,就是因為老婆的身份不怎么好,出自花柳。

  人家不準入祖墳,不給名分。

  孟浩然就處在了父母和妻兒的名分中間,郁悶。

  真正的壓力來自與父母,父母一副我為你好,我把你養大,現在你找的這個媳婦兒不行,生的孩子我們也不認。

  我們為你好啊,你要懂得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李易看來,事情明朗了,什么好不好的,無非是話語權。

  我讓你怎樣,你就得怎樣,你不服,我就讓你難受。

  你是我孩子,我說得算,你不聽你屬于大逆不道。

  然后經過一番抗爭,孩子如果贏了,父母就開始養狗,當孩子養,一口一個兒子、女兒。

  真正的兒子和女兒也養狗,同樣喊著兒子、女兒。

  很正常,追求話語權的人,通過養牲畜來得到成就感,似乎有了足夠的社會地位。

無線電子書    帶著系統來大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