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87、688節 御前軍議,三路北伐

  洪武二年七月二十五,唐廷大內御前軍議。

  御前軍議是制度化的唐廷最高軍事會議,由天子親自主持。

  按照唐國制度,軍令部門是軍師府,軍政部門是兵部。但參加御前軍議的除了軍師府太尉和兵部堂官之外,還有政事堂三相公。

  今日的御前軍議,有文天祥、陳淑楨、江鈞三位軍師府太尉,林必舉、楊漢明、崔牧三位政事堂宰執,以及兵部尚書都烈、侍郎烏圖。

  加上李洛和崔秀寧,共十人。

  “要想恢復中原,必須先恢復關中。要想恢復關中,必先恢復漢中。”這是李洛對軍師府的幾個太尉說過的話。

  這句話,文天祥是格外贊成的。

  為何要先恢復關中?

  因為北方之地,唯有關中真正可守!

  如果先渡江恢復江北河南,那么如何對付元軍在江北的騎兵重兵集團?

  北方元軍和被消滅的南方元軍,其實是兩個概念。

  南方元軍以漢奸軍為主,土司蠻兵為輔,蒙古色目騎兵最少。元廷在南方損失了七十萬大軍,看似元氣大傷,可損失的主要是漢奸軍,土司軍,蒲甘仆從軍,以及大理軍和吐蕃軍,遼東部族軍。

  而作為元軍核心主力的蒙古色目騎兵,損失不過數萬人。

  可唐軍的主要傷亡,就是這數萬蒙古色目騎兵造成的。

  但北方呢?還有好幾十萬蒙古色目騎兵。

  尤其是元廷統一大蒙古國后,蒙古色目騎兵超過七十萬,光在中國北方就有四十萬精騎。

  匈奴帝國和禿厥帝國,都曾擁有幾十萬騎兵,和強盛的漢唐鏖戰百年。而蒙元顯然比匈奴和禿厥更強大。

  唐軍如今已經有六萬火器兵,九萬騎兵,其中降唐的一萬蒙古色目騎兵,還駐扎在瀛州,李洛還不放心讓他們和元軍作戰。

  本土不能一點騎兵不留吧?能用來北伐作戰的騎兵,最多七萬人。就這七萬能用來北伐的騎兵,騎射還比不過元軍騎兵。

  六萬火器兵,能用來北伐的,也不過五萬人。

  除此之外就是傳統步兵和水師。水師不能上岸作戰,步兵還要留十五萬兵馬鎮守本土十五州。

  也就是說,唐軍北伐的最大兵力是四十多萬,只有北方元軍的一半。

  而用來克制元軍騎兵重兵集團的,只能是五萬火器兵。就這幾萬火器兵,已經消耗了唐國所有的火藥產能。

  尤其是硝的來源和提純,太限制產量了。

  事實上,南方大戰結束這么久了,可唐軍積累的火藥,仍然不到兩百萬斤,平均每個火器兵三十斤藥。

  一個兵三十斤藥什么概念?

  最多作戰幾個月火藥就會告罄!

  而且火器兵對于后勤的依賴太大,移動速度太慢。在騎兵占優勢的北方平原,與規模巨大,機動快捷的元軍騎兵作戰,風險真的太大了、

  元軍吃了那么多次火器的虧,不可能再傻乎乎的用騎兵沖鋒了。那么火器兵的戰果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好,作戰難度會成倍增加。

  倘若元軍騎兵采用騷擾和封鎖的戰術,以步軍為主的唐軍在平原地帶能耗多久?

  不分兵,移動速度更慢,顧頭不顧尾,而且很難完成戰術戰略計劃。可一旦分兵,就會被擁有機動優勢和地利的元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所以,在沒有明顯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恢復江北,很難守得住。就算打下來,也無法建立穩固的地方政權。

  就算元軍打不過,還不能跑嗎?你今天設置的一個郡縣,說不定明天就被來去如風的元軍騎兵回來干掉。

  怎么破?

  朱元璋之所以光明正大的渡江北伐,是因為當時明軍擁有大量騎兵,相比元末騎射生疏的腐朽軍隊已經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當時的元軍還自相殘殺,不顧明軍北伐仍然窩里斗。

  李洛憑什么敢這么干?

  就算唐軍打的順利,西域的元軍也會源源不斷的抽調過來,元軍也可驅使更多的漢人當炮灰,消耗唐軍的火藥。

  一旦陷入江北平原的泥潭,來一次大敗,新生的唐國就可能萬劫不復。

  風險太大,他不敢賭。

  所以,只能先恢復關中。

  關中表里山河,金城千里,擁有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四大險關,故稱關中。

  關中自古以來就是以高屋建瓴之態,易守難攻之勢,虎視天下,布武四方,周秦漢隋唐以此為基,遂成霸業。

  打下關中,控制四關,利用關中的地形,立刻就能打破僵局,盤活滿盤棋!而且,關中漢人善騎者多,還有大量牧場,拿下關中,就能組建十萬騎兵!

  如今,關中四大關,除了武關在唐軍之手,其他三關都在元軍之手。加上元廷在關中布置十幾萬大軍,要想攻下關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尤其是漢中和大散關在元軍手中,以南攻北的圖謀關中,地利上實在太吃虧了,哪怕以數倍兵力優勢,也難以占到便宜。

  所謂金城之險,可不是說說的。

  漢中本來是川蜀的一部分,可忽必烈占領中原后,敏銳的發現了漢中的重要,就故意把漢中劃給了陜西,使得陜西更是固若金湯。

  現在漢中和大散關都在元軍手里,只能智取。

  “梓童,你來說說元廷的最新情勢。”李洛對崔秀寧說道。

  崔秀寧打開一個冊子,對眾人說道:

  “元廷北方治下,戶部統計的農牧戶人口(主要納稅人口)四百八十余萬。諸色戶籍人口五十余萬。官奴和投下私奴八百三十余萬,軍戶人口三百六十余萬,流民估計在四百萬到五百萬,不算遼東諸部,元廷北方共有人口大約兩千兩百萬。”

  崔秀寧說到這里,眾人臉色都有些難看了。

  蒙元沒有占領北方時,北方有五千多萬人口。現在才兩千萬出頭,就這還包括了蒙古色目人。這么說來,北方漢人包括流民奴隸不到兩千萬了。

  損失了三四千萬人口!減少大半!

  更可笑的是,戶部的納稅農戶人口,只有四百多萬!而戶部不作為納稅人口統計的奴隸卻有八百多萬!流民也有四五百萬!

  這算什么事?

  可納稅的“自由民”只有四百多萬,是不是意味著元廷的收入很少呢?

  非也。

  恰恰相反。元廷的收入不但不少,而且很多!

  這就是元朝的特別之處。

  因為,那么多奴隸,也是有產出的,而且他們的產出,絕大部分要上繳。奴隸做牛做馬的勞碌,想偷懶是不可能的事,產出能少得了?

  只是,不作為朝廷戶部的正稅罷了。

  崔秀寧繼續說道:“原四大汗國領地,大概有人口三千二百萬。這是元廷戶部最新統計的數目,未必準確。這些人口,絕大多數是色目人,少數是蒙古人。”

  “加上高麗四百萬,遼東四大兀魯斯兩百多萬,元廷控制的人口數量,當在六千萬左右。”

  六千萬,比起唐國如今十五州的七千萬要少。而且元廷的六千萬人口,原四大汗國還占了大半,還包括了高麗人。

  起碼人口上,唐國占據明顯優勢了。

  “兵力上,元廷還能調動一百四十萬大軍。不過,有三十萬騎兵在原四大汗國。北方兵馬八十萬,高麗兵十萬,遼東四大兀魯斯還有二十萬。”

  “我軍暫時不用管西方元軍,遼東軍和高麗軍,只管北方元廷直接掌握下的八十萬大軍就成。”

  “這八十萬人,蒙古騎兵十五萬,色目騎兵二十六萬,克爾欽軍(西北河北漢軍)十四萬,哲里木軍(河南齊魯漢軍)十七萬,新漢軍九萬。”

  “關中本來元軍不多,可近期元廷一直在增兵關中,如今關中已經有元軍十五萬。蒙古色目騎兵七萬,克爾欽軍五萬,哲里木軍三萬。越拖下去,關中的元軍就越多。”

  崔秀寧說完,總結道:“總之,關中不好打,但打下來能守得住。江北也不好打,打下來也站不穩。”

  李洛道:“打關中,是大略所在,無需再議。你們說說,如何隱瞞元廷?”

  “在長江和沿海虛張聲勢,做出渡江或登陸姿態,朕認為很難瞞得過元廷。”

  從元廷一直持續增兵關中就知道,忽必烈很清楚李洛的戰略目標,也知道唐軍的軟肋。

  文天祥道:“那就真渡江,真登陸!干脆不要虛張聲勢,兵分三路真刀真槍的北伐!”

  “等到關中到手,另外兩路再撤回來。不過,這雖然是陽謀,損失卻很大。”

  陳淑楨和江鈞也認為,真渡江,真登陸。

  其實李洛也是這么想的。只是拿不到注意。很明顯,這個打法會增加很多傷亡。

  而且,另外兩路還可能失敗。

  可是,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能拖住元軍增援關中了。

  李洛將幾個太尉都這么說,也咬牙拿定了主意。

  “那就這么干!水師運載十萬人登陸齊魯,威脅大都。長江水師掩護二十萬人渡江攻打江北。十二萬人攻打關中!”

  “東路軍肯定打不過,登陸之后就依托海岸防守。中路軍不要分兵,拿出渡過淮河攻占洛陽的架勢,牢牢釘住江北元軍,不讓他們增援關中。”

  “文先生,中路軍就交給你,元軍要是仍然增援關中,就干脆拿下淮南。”

  文天祥領命道:“遵旨!不過,中路軍有二十萬人,事關重大,臣請陛下調撥兩萬火器兵。不然,臣沒有把握將大軍帶回江南。”

  他的要求一點不過分。江北可是有元軍騎兵重兵集團的,光淮南就有十萬騎兵,漢軍也有七八萬。火器兵少了,步兵為主的唐軍孤軍深入,很容易大敗。

  為何中軍軍最多?因為面臨的元軍更強,還需要保持攻勢一路北推,不然無法牽制元軍不支援關中。

  “準!撥你四個火器旅。”李洛毫不猶豫的答應文天祥。

  “陳淑楨,東路軍交給你。登陸之后防守即可,有海軍艦炮支援,朕只給你一萬火器兵。”

  陳淑楨領命道:“遵旨!”

  李洛道:“這西路軍,朕就親自出征,以五萬人從武關經商洛,藍田入關中。以七萬人從劍門入漢中,攻占大散關。江鈞,武關這路偏師就交給你,撥你一個火器旅,一萬騎兵。”

  “遵旨!”江鈞也領了軍令。

  文天祥皺眉道:“陛下御駕親征,攻堅克難,卻只率領七萬人,是不是太少了?萬一有個閃失,那我大唐危矣!”

  漢中很難打,大散關也不好打,作為皇帝只率領七萬人攻打元軍重兵防守的戰略要地,實在太冒險了。

  其他人也對李洛的冒險表示擔憂。

  楊漢明道:“請陛下增兵三萬,各州駐軍寧愿少一些,也不能讓陛下冒險。”

  李洛笑道:“十五個州只有十幾萬兵馬留守,已經很空虛了,不宜再抽調兵馬,以防海宋來襲。江陵的防守也不能馬虎。再說,朕在漢中有兩步暗棋,能派上用場。梓童,你說給諸卿聽聽。”

  崔秀寧也笑了,“漢中有五萬元軍,主帥的幕僚青山,是大唐的人。”

  青山?眾人有點疑惑,一個幕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不過想來,也覺得不會這么簡單。

  崔秀寧繼續道:“他能否起到作用,還未可知。不過,漢中秦嶺還有一支抗拒剃發的反元義軍,早就暗中歸唐。首領綽號漢中之虎,名叫唐牧,他有一萬多兵馬,我們的人在他軍中幫他訓練士卒。”

  眾人明白了。漢中元軍主帥的幕僚青山是唐人,秦嶺中的義軍唐牧也暗中歸唐。這兩人一結合…的確能搞很多事!

  漢中為何險要?因為扼守了川陜之間的褒斜古道。要想通過褒斜古道,就必須攻下漢中。

  聽到這些,他們心里就有底了。

  “夏糧已經打了,守成還不錯。足夠幾十萬大軍打幾個月仗了。這次,大唐要真正定都…長安!”李洛信心滿懷的說道。

  “賀我大唐旗開得勝!一戰收取關中!”眾人一起站起來說道。

  第二日,一道道密令飛出江陵城,整個唐軍都開始調動,糧草火藥開始運轉。

  民心高漲的唐國,如同一架巨大的戰爭機器,慢慢開動起來。

  八月十五,聚集在長江南岸的二十萬大軍,突然開始渡江。

  這么大的動靜,當然早就驚動了元軍。元軍大喜之下,立刻放棄北岸,讓唐軍從容渡江。

  壓根就沒打算在北岸阻止唐軍渡江!

  目的很明顯,先把以步兵為主的唐軍放過來,好加以殲滅。

  元軍做夢都想南征,只可恨沒有水師無法渡江。此時唐軍主動大舉北渡,他們高興都來不及,哪里會阻止?

  與此同行,唐軍水師搜集大量商船,運載著十萬唐軍北上。元軍驚喜連連,一邊火速報告大都,一邊準備大打出手。

  同日,李洛親率七萬大軍進入劍門關,直驅漢中。而江鈞作為西路軍偏師,率領五萬兵馬從武關北上。

  華夏3984年,洪武二年八月中秋,唐廷兵分三路,大舉攻元。自古以南伐北者,出師未有今日之盛也!

  這是唐國第一次戰略性主動進攻蒙元。因為出兵日期是在八月十五,所以史稱“中秋北伐”。

  沒有下詔出征,沒有發布檄文,看上去完全就是突然襲擊的架勢。

  突然襲擊當然做不到。可唐廷如此低調的大規模出兵,的確給元廷突然襲擊的感覺。

  唐軍二十萬大軍花好了幾天時間才過江,陳淑楨的大軍也到了齊魯海域。此時,李洛的大軍還在劍門之北蜀道上緩慢行軍。

  而大都的忽必烈,已經接到奏報。

  “哈哈哈,好好好!”忽必烈大笑,“李洛這個狼崽子不錯,終于忍不住主動出來了。伯顏,除了漢中要死守之外,江北和腹里都讓他們來!最好讓他們深入幾百里地!”

  伯顏笑道:“奴才恭喜大汗!大汗一直等著李洛主動來,他果然就來了。”

  安童也很高興:“這北方就像是草原,我大元鐵騎奔馳起來就像是白毛風,李洛還以為能像南方那樣?大元在南方才多少鐵騎?這次,一定要滅了他幾十萬大軍!”

  忽必烈卻笑容一斂,“李洛應該會親自領軍攻打漢中。漢中扼守了四百里褒斜古道,兵馬也不少,的確易守難攻。但,還是要增援。關中,不能丟!”

  伯顏心領神會,安童卻問道:“大汗,為何不干脆把李洛也放進關中,乘機滅了他?”

  “你這個奴才啊,為何一點也不像你的祖父木華黎呢?”忽必烈有些恨其不爭的說道,“關中是朕當年的根據之地,朕在關中十余年,深知關中之險要。”

  “李洛要是攻占關中,封鎖了潼關蕭關,那大元鐵騎就很難進去了。關中就真成了他嘴里的肉。關中被叛軍掌握,那還得了么?那就是狼鉆進了獵人的帳篷!”

  “朕不怕他打江北,不怕他打大都。他騎兵少,打贏兩仗也沒用,扎不了根,無法派出官吏接管地方,遲早會敗。但關中不一樣,你明白了么?”

  安童羞愧難當,趕緊跪下說道:“大汗的話,就像夢中的神啟,就像大海般的智慧滋潤了干涸的小溪,奴才感激的想要歌唱,羞愧的又想哭泣。”

  伯顏道:“大汗,關中兵馬不少,但奴才還是覺得不放心吶。河南江北的大軍不能動,是不是傳旨河東山西道(后世山西)的兵馬,渡過黃河支援關中?”

  河東山西道作為元廷“腹里”地區,駐扎了十幾萬兵馬,光騎兵就有七萬,要是南下關中,就萬無一失了。

  忽必烈皺眉,“只怕來不及了。陜西與河東之間的黃河,水流可是暴躁(湍急)的很,出了名的難渡。這圣旨傳過去,再等他們渡過黃河天險,需要多少天?母牛都能下崽了。”

  那時的黃河可不像后世,水量之大,不辯牛馬。

  伯顏默然不語。大汗說的不錯,多半是來不及了。

  不過,關中有十五萬大軍,漢中就有五萬,大散關也在大元手里。叛軍其實很難進入關中。

  為了以防萬一,也因為對李洛心存忌憚,忽必烈還是下旨給河東山西道的元軍,讓他們想辦法盡快渡過黃河天險,支援關中,確保萬無一失。

  同時,忽必烈派出怯薛侍衛數人,飛馳關中,嚴旨告誡關中各將領,務必謹守關隘,不得擅自移動,以免為叛軍所乘,中了奸計。

  可以說,忽必烈的應對已經完美了。他甚至考慮到唐軍用詭計賺取漢中,千里迢迢派侍衛去督導叮囑。

  漢中之北乃是秦嶺,古來兵家之必爭的褒斜古道,就在秦嶺中蜿蜒而過。褒斜古道南起褒谷口,北到斜谷口,綿延四百余里。

  過了褒斜古道,經過漢中,才能到達劍門。

  褒斜古道據說是夏禹最早開鑿的,非常古老,是秦蜀之間的主道,秦國滅蜀,就由此道入川。

  此時距離褒谷口數十里的秦嶺深處,險峻的西缺嶺上,正有一處山寨冒出股股炊煙。

  這就是名聞漢中,聲震關中的“綠林大盜”漢中之虎唐牧的山寨。

  唐牧是反元數年的義軍,只是之前活動在巴山,人馬不過千人。可是大半年前,元廷強制漢人剃發留辮,不甘屈服的陜西人認為“丟了先人”,紛紛起來反抗逃亡,使得漢中之虎唐牧的隊伍滾雪球一般發展到數萬人。

  唐牧剛開始還鎮壓了幾個豪強漢奸,抄了他們的存糧。可是和元軍一打就輸,只能大敗后逃走。

  正在途窮之際,忽然有自稱唐國特使的人出現,建議他放棄巴山,占據秦嶺的西缺嶺。

  唐牧早有投唐之意,頓時大喜。他聽從唐國特使們的建議,率部占據西缺嶺。

  西缺嶺顯然是唐國特使精心挑選的地方,易守難攻。唐牧自從占了此處,元軍多次圍剿都鎩羽而歸。

  而且唐國特使還幫助唐牧訓練義軍,大半年下來竟然讓上萬人的義軍脫胎換骨般強大起來,已不是之前的烏合之眾。

  這還不算,唐牧還在神通廣大的唐國特使的指引下,成功襲擊了元軍漢中軍器匠造局,獲得大量兵器,實力大漲。

  現在,特使告訴他,終于要動手了。

  山寨大廳中,此時坐了十幾個漢子,當中濃眉大眼的漢子,正是漢中之虎唐牧。

  他身邊做得最近的三個人,都是面色白凈的青年,就是所謂的唐國特使了。

  “將軍,算算時日,陛下應該快到葭萌關了。我們該動手搶占褒谷口了。”一個特使說道,“這幾十里山路,我等怎么也要一天工夫才能趕到。”

  “好!那末將就立刻點兵出發!”唐牧猛然站起。

  另一個特使拊掌笑道:“將軍忠義果敢,真乃大唐良將,等陛下一到,必受重用!”

  唐牧笑道:“那就多承特使美言了。”

  ps:哎,

無線電子書    葬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