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也好預料,當今圣上勤政賢明,北境增兵這樣大的事,自然不可能自己拍腦門定論,一定會在朝會上與群臣仔細討論。
既然要仔細討論,就還有爭取的余地。安國公就如之前計劃的一樣,努力聯絡朝臣,希望能多得到些支持。
兵部的蔣主事果然踐行了諾言,對于北境增兵一事盡心盡力。雖然身在兵部的蔣主事很了解兵部的幾位主官,但他依舊花了不少功夫來說服周尚書。
幸好結果如之前所料,兵部周尚書在關于北境的諸項事宜中立場明確,公開支持安國公的主張。
周尚書立場明確,李相那邊自然不用旁人出面,他這個學生親自出馬去說服恩師,當然比誰都管用。
但僅有李相同意北境增兵顯然是不夠的。正如之前所預料的一般,首輔林宰相和戶部態度強硬的反對增兵,戶部孫尚書甚至在朝堂上,當著皇上的面跳著腳和兵部周尚書吵了一架。
“增兵容易,錢從哪來?”孫尚書腰桿挺得直直的,底氣十足:“這兩年邊關安穩,但你兵部開支卻年年加,我倒是要問問,不打仗,你的錢花到哪去了?兵部開支已經連續三年超過工部,不如把庫部主事叫來問問,兵部今年的預算夠不夠修北境十三州的城防?每年開年報預算,兵部的軍需我都批得及時,從不拖耗,你還想怎樣?”
“兵部撥款去了哪里,旁人不清楚,你這個戶部尚書不清楚不是笑話嗎?”周尚書不甘示弱,嗓門比孫尚書還要大:“年初送去戶部核算的預算單都有明細,寫得清清楚楚!北境一直不太平,大前年冬天戰事才休,朔北將軍穆承德辛辛苦苦將淪陷戎狄的一州三縣奪了回來,朔州淪陷在戎狄手中整整十五年了,一場大戰下來,朔州城防幾乎破壞殆盡,所有的工事都得新修,防線要重新布,穆將軍上疏給圣上,要在朔州新建兩個斥候營,這是圣上允準的,培養斥候多花錢你不知道嗎?不打仗就不用花錢了嗎?那不守北境不是更省錢?”
“修朔州一州的城防和修北境十三州的城防能一樣嗎?”孫尚書火氣上頭,臉漲得通紅:“增兵的花費和培養斥候的花費能一樣嗎?你們的折子提出增兵五萬,五萬啊!!若真招五萬新兵,營房、軍餉、軍需、武器、訓練,哪一項不是大筆支出?而且增兵是一年的事嗎?這是要求戶部以后年年額外承擔五萬軍隊的消耗啊!你上個折子容易,怎么不想想戶部的難處!每年上繳的庫銀就這么多,你讓我上哪去給你騰挪五萬人的軍需糧草!”
“有沒有銀子,上哪騰挪銀子,那是你戶部尚書的事!但北境形勢,你戶部尚書說了可不算,守北境的穆氏一族說了才作準!”周尚書冷笑一聲:“我只知道,北境十三州的城防要修,兵也得增。穆經略的奏疏里說得清楚,戎狄這些年兵強馬壯,幾個部落隱隱有聯合之勢,必須防著他們大舉來犯。”
“北境邊關形勢分明十分安穩,”孫尚書氣得直跳腳:“你少給我無理取鬧!你要是覺得我這個家當的不好,那這個戶部堂官我不做了,給你做,你來當這個家!你愿意增兵,自去掏騰軍費銀子,問我要我就是沒有!”
周尚書和孫尚書在朝堂上吵得熱鬧,一點也不稀奇。近些日子為了北境的事,朝堂上天天吵,今天是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吵,前兩天是忠武將軍和中奉大夫吵,皇上像是看慣了似的,不言不語,坐在御座上聽著孫尚書和周尚書爭辯。
皇上心里清楚,穆承芳上的奏疏需要重視,但突然增兵,對于戶部的壓力也的確很大,增兵不是一年之事,這兩年風調雨順,國庫充盈,增兵的壓力似乎還能夠承擔,但明年的年景還會不會這樣好,誰都說不清。
若是再遇到前兩年北旱南澇,四處需要賑災免稅的情勢,這五萬新增的軍隊,無疑會成為巨大的負累。
國防重要,老百姓穿衣吃飯也重要,他這個坐在御座上的君上,做任何一個決定都需要慎之又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周尚書和孫尚書吵了半天也沒吵明白,安國公為首的軍武一派自然是支持增兵,幫著周尚書說話,而朝中大部分的文官則支持孫尚書,覺得貿然增兵實在負擔太大。
皇上眼神微微一偏,看到他的三位宰相還有端明殿大學士顧正則倒還都算是鎮定,四個當朝一品安安靜靜站在原地,冷眼旁觀朝臣們爭論,并沒有隨意開口。
呵…皇上望著一臉肅穆的林宰相,還有垂著眼皮表情淡漠的李左相,心中哂笑。若不是有這兩位在背后支持,兵部和戶部的兩位堂官,底氣能那么足嘛…
“幾位相爺怎么不發話?還有顧大人,朕想聽聽你們的想法。”皇上微笑著望向站在朝臣前列的幾人。
林首輔和李相的態度皇上早就預料,而顧學士也如皇上所料,幾句發言都很謹慎,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謝相。
謝相一開口,不僅嚇了皇上一跳,甚至連分成兩組熱鬧爭辯的朝臣們也是一愣,大家一個個張大嘴盯著謝相,深深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
尤其是正挽著袖子幫著戶部孫尚書吵架的工部尚書王秀木,更是張大嘴愣愣地盯著謝相,唇邊的一縷胡子飄到嘴里了他都沒發現。
不是…主管工部的謝相為什么會為安國公說話啊?!王尚書忍不住掏了掏自己的耳朵,懷疑自己是否聽錯了:什么叫做“由工部調撥民夫物料幫助北境十三州修繕城防”?眼看已經九月了,南方的疏浚工程還沒完工,宮里崇德殿、鳳儀宮的修繕剛剛完成,工程銀子還沒結呢,他這個工部尚書上哪去挪騰民夫物料去北境修城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