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二章 紅衣侍從

無線電子書    大明最狠一個山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秦川有了個新的頭銜,一個叫秦先生。

  但教書不是他的專長,他只堅持幾就干不下去了。

  然后他跑去發明了一個單筒望遠鏡。

  這是他在回憶學過的物理知識時,突然想起來的一個東西。

  他打算給所有哨探和軍官都配上一個望遠鏡,大概要一百個,如果算上磨壞的廢品,攏共需要不少玻璃。

  如今,秦川有人有錢,想制造這玩意并不難,砸點人力財力進去總能弄得出來。

  但他不想弄,因為他的工匠有限,得投入進去造火器,而且現有的技術很難實現量產玻璃,做少量又沒意思,不如花點銀子出去買。

  于是,剛在家過完年羅文,帶著王繼宗寫的十幾封信又跑了一趟太原和陽曲。

  那些信是王繼宗寫給同窗或朋友的,請他們幫忙散播一條消息,婁煩高價聘請讀書人和各類匠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在婁煩找到一份工錢不菲的活。

  婁煩還是太缺乏人才了,缺讀書人,缺各種各樣的工匠。

  羅文帶幾十個工匠和一堆玻璃鏡子和各種形狀的玻璃瓶回來后,秦川就開始忙著制作望遠鏡。

  這東西其實并不難,只需兩片凸鏡或凹鏡,按照焦點鑲在一個銅管里面就成了。

  難點是處理色差。

  早期的望遠鏡看到的是色彩斑斕的景物,非常非常不清晰,這是因為玻璃折射的時候會產生色差,而且開普勒式望遠鏡還只能看到顛倒的影像。

  現代的望遠鏡鏡片,是由兩片材質和弧度都不同的鏡片粘合在一起,達到來處理色差的目的。

  秦川要想做清晰的望遠鏡,就只能像現代一樣,把兩片玻璃磨成吻合度極高的弧度,然后精心熬制,并過陸完全透明的魚膠來黏合,成為一片物鏡。

  沒有現代的精密技術,純手工磨制并黏合的鏡片,中和色差的效果遠遠達不到后世那種清晰度,而且兩片黏合的鏡片中心視軸不在一個點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重影和模糊。

  秦川磨廢了幾個玻璃瓶,才終于做出一個勉強滿意的單筒望遠鏡。

  鏡筒由兩截銅管拼成的,可旋轉調節物鏡和目鏡之間焦距,以達到一定范圍內的調距效果,物鏡是凸鏡,目鏡凹型,成正像,但視野較窄,清晰度一言難盡,倍數也大概只有四到五倍,能看清五十步外的人物臉上的五官,看到兩里外的人體輪廓,在五里外發現活動的人類。

  對秦川來,湊合著用吧。

  但對于他的部下來,這玩意就跟寶貝似的。

  尤其是趙武,一拿到這個單筒望遠鏡,他的手莫名抖了起來。

  良久,他緩緩嘆了一口氣,道:“若當年我有這個東西,就不用死這么多兄弟了。”

  接下來,秦川挑了幾個心靈手巧的工匠,教他們打磨鏡片,按照現有的規格,做一批望遠鏡出來。

  然后他又忙他的講武堂去了,除了偶爾給王繼宗他們上一堂科學講壇,再補充一下教材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講武堂里講課。

  他的學生有羅大牛、李頂梁劉有柱、趙武廖三槍、老黃山貓兒之類的核心骨干,也有關帝軍的普通什長。

  他已經和幾個骨干一起編寫了完善度較高的關帝軍軍規,并仿照戚家軍的編制,完善了軍隊編制,最基礎的單位是隊,一隊十二人,設隊長一人,伙夫一人。

  三隊為一旗,設總旗,三旗為一司,設百總,三司為一局,設把總,三局為一部,設參將一員,三部為一營,射主將一員。

  如今先登營、陷陣營、無當營、十方營這四個營頭,人數最多的一個也才五百人而已,以后會陸續補充兵員,直到一個營的兵力,和參將、主將的護衛加起來,達到三千人為止。

  秦川打算成立一支新的親兵衛隊,統一穿紅色甲胄,披紅色披風,就叫紅衣侍從。

  先前的衛隊虎豹營則分出來,成立一個標槍騎兵營,司職掩護、牽制、襲擾、突擊和追擊。

  有足夠火炮之后,還會成立一個獨立炮兵營,負責火力支援和攻堅。

  炮兵營的成立速度,取決于火炮的制造速度。

  崇禎六年正月初五,紫禁城,皇極門外。

  內憂外患之下,崇禎取消了文武百官的五日節假,改為兩日節假,只大年初一和初二兩日。

  如今皇極門外不僅站著文武百官,還跪著兩個腦袋發亮,扎了根金錢鼠辮的大漢,正是阿山和圖魯什,其中阿山的表情很平靜,圖魯什則像一頭發狂的病虎,被打斷后尚未痊愈手腳明明已經拷上了粗大的鐵鏈,仍兇相畢露,惡狠狠地盯著丹墀上,端坐御座的崇禎皇帝和周圍的明廷官員。

  旁邊有幾個手持金瓜的大漢將軍,正一刻不松懈地緊盯著阿山和圖魯什,尤其是后者,一旦圖魯什有爬起來的苗頭,就會一個金瓜下去,把那顆光亮的腦袋打成爛瓜。

  幸好圖魯什爬起不來。

  崇禎望著手中捷報,滿臉興奮,激動不已。

  他案上共四封捷報,一封是大同巡按王樺呈報的,他收到探報,得知一股建奴和韃子南下寇略邊墻后,便親自率領大同鎮幾位鎮守參將出關,迎頭痛擊,斬敵兩百,其中真奴一百,韃子一百。

  剩下的三封當中,一封是劉文忠呈報的,他聽聞寧化千戶所百戶秦川領兵出塞阻敵時,便率軍北上馳援秦川,在清水河側擊大破奴賊,斬敵兩百,其中真奴一百,韃子一百。

  另一封是山西新任許鼎臣發來的,他在嵐縣調查秦川為禍鄉里的罪證時,聽聞秦川北上阻敵,料定對方歸途兇險,急令山西都指揮使杜應堂率領眾官員北上馳援,在蛇腹溝與秦川打破賊怒,斬敵兩百四十八,其中真奴八十五,韃子一百六十三。

  并活捉奴賊正白旗梅勒額真伊爾根覺羅阿山,鑲黃旗甲喇額真伊爾根覺羅圖魯什。

  最后一封,是秦川呈送的,內容與劉文忠、許鼎臣二饒捷報內容相符。

  不得不,秦川這份捷報的字,寫得很是漂亮。

  崇禎越看越歡喜,越看越激動。

  看完捷報,他猛地一拍御案,大喊三聲“好”。

  接著又大步下丹墀,來到阿山和圖魯什二饒幾步之外,興奮地打量著這二人。

  “,你二人誰是阿山,誰是圖魯什?”興奮的崇禎指著二人大聲問道。

  阿山吃力地磕了一個頭,道:“敗軍之將伊爾根覺羅阿山,叩見大明皇帝陛下。”

  “原來你就是阿山。”

  見對方這么恭敬,崇禎愈發興奮。

  “啟稟皇帝陛下,阿山愿歸降大明,為大明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哦?”

  崇禎一愣。

  周圍的文武百官也“嗡”地一片嘩然。

  自老奴反叛以來,大明就沒活捉過后金品階如此高的將領,降將更不用了。

  如今,阿山開口要降,頓時便讓他們興奮不已。

  一旁的圖魯什聽到阿山的話之后,一臉難以置信,很快又怒眼瞪著阿山,用滿語嘰里呱啦斥罵一通。

  他身旁的大漢將軍急忙找來布條勒住他嘴巴,這才安靜了下來。

  “你當真愿降?”崇禎又一臉興奮地問道。

  “千真萬確。”

  阿山毫不猶豫地點頭,接著道:“不瞞陛下,阿山曾兩次率族人靠近大明邊墻,欲投效大明…”

  接著,阿山把代善如何奴役他的族人,阿敏如何射死他二子,皇太極如何殺他弟弟阿達海和幾個侄子的事,還有他兩次欲投明朝而不得的事,一一了出來。

  崇禎仔細聽著,聽到最后,便大喊一聲:“好!朕封你為正五品驍騎尉,授武德將軍,留兵部聽調,再賜你三進宅院一座,綾羅二十匹,白銀五百兩。”

  “謝皇帝陛下。”

  阿山急忙趴伏在地,重重叩頭。

  “好,好,好,哈哈哈哈…”

  崇禎心情很好,大步走上丹墀坐回御座上。

  文武百官無人反對這次封賞,反倒齊齊恭賀崇禎又得一員良將。

  崇禎滿臉笑容,低著頭思索片刻后,又道:“來啊,擬旨嘉獎寧化守御千戶所秦川,封為從四品騎都尉,授宣武將軍,擢大同右路參將,鎮守…”

  “啟稟陛下。”

  運送首級回京的劉文忠突然出班,生生打斷崇禎的話。

  崇禎臉色一僵,有些不高興了。

  “陛下,秦川此人年輕氣盛,行為孟浪,并多次沖撞上官,在靜樂嵐縣一帶不得民心,臣以為,此子雖有奇功,但不宜連擢數級,以免心生浮躁,驕橫妄為,不如暫時擢為寧化守御千戶所千戶,命他協守寧武關,多經磨煉再予與重用也不遲。”

  聽到劉文忠這番話,崇禎皺著眉思考片刻,最終點零頭:“有道理。”

  崇禎六年正月初六,宣鎮邊墻,張家口堡。

  一支年前出關采買良馬的范家商隊,浩浩蕩蕩地回來了,帶回來四百匹身強力壯的戰馬。

  張家口堡的守軍跟往常一樣,只粗略點了一遍戰馬,然后笑嘻嘻地從范家的管事手里,接過幾個沉甸甸的銀袋。

  誰也沒注意到,歸來的商隊多了兩百人。

  更沒注意到,那兩百人面相粗獷,眼神兇惡,手掌一直握于腰間的刀柄上。

  如果有人仔細打量這些人,就會發現他們的帽子底下,耳畔和后頸的位置也是光禿禿一片。

  如果揭開這些饒帽子,還會發現他們光亮的腦殼上,只有一條老鼠尾一樣的辮子掛在后腦勺。

無線電子書    大明最狠一個山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