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09章,稅改方案

無線電子書    大明鎮海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商稅和關稅這一塊”

  “關稅是最好做的,只需要在開放口岸,像天津、南京、淞滬、廣州這里設置市舶司專門來征收關稅就可以了。”

  “嗯,不僅僅是大明這些地方,在琉球城、倭國的銀山港以及兵庫之津、南洋的月牙城,這些地方也要設置市舶司,專門用來征收關稅。”

  “未來有多少港口就要設置多少市舶司,關稅可是大頭。”

  劉晉仔細的沉思。

  征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大明,得罪的人太多了。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的商戶小販,都是征稅的對象,以前皇帝被忽悠的輕徭薄賦,現在讓自己來當這個惡人,肯定會被無數人給罵的。

  畢竟自古以來都沒有人愿意主動交稅、納稅。

  “商稅這一塊才是難關,也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各種各樣的稅種,工廠稅、作坊稅、商稅、房產稅、店鋪稅、特種經營稅…”

  “最難的還是如何征稅,指望商人們自己交稅,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必須要成立專門的稅務結構來征稅。”

  很快,劉晉又是愁眉苦臉起來。

  想起后世,各種各樣偷稅漏稅的事情非常多,當了后世的稅收也確實是非常重。

  可大明不一樣啊,商稅是三十稅一,這稅收比例可是已經低到了極點。

  可即便是如此低的稅,大明的商人們還是會盡可能的想辦法去逃稅、漏稅。

  “征收商稅肯定是以大城市為點,逐步開展起來。”

  “不過,想要從商人們、地主士紳和大家族們收到稅,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試一試,如果收不動的話,到時候就不得不學一學后世的白頭鷹了,成立專門的稅務捕快來。”

  很快,劉晉心中大致的就有了一個方案。

  拿出筆和紙,劉晉也是開始迅速的整理起來,準備寫一份詳細的方案,遞交給弘治皇帝和內閣。

  幾天之后,戶部。

  “佀公,這是下關起草的關于稅收改制的方案,還請您過目。”

  劉晉將自己起草的稅收改制方案遞給佀鐘。

  嗯,還是那句話,給他面子,他畢竟是戶部的尚書,雖然弘治皇帝說了可以越級匯報,但劉晉覺得還是先和佀鐘這邊商量一下比較好。

  “怎么快?”

  佀鐘看了看劉晉,這劉晉做事真是雷厲風行。

  通過這段時間以來的相處,他覺得劉晉還是挺不錯的,對自己這個老同志很尊重,不會驕橫跋扈,目中無人,所以語氣也好了很多。

  “我隨便寫的,還要請佀鐘您多多指教。”

  劉晉笑了笑回道。

  “嗯”

  佀鐘微微點頭,拿起方案也是仔細的看了起來。

  劉晉的改制方案非常的龐大,主要是涉及兩個地方,一個在各大口岸成立市舶司,專門征收關稅,這個就不用說了。

  本來市舶司這個衙門以前就有,只是后來禁海之后又撤銷了,現在重新成立,并沒有什么問題。

  只不過劉晉這邊對市舶司的設置和構想都是參照后世海關來設置的,和傳統的市舶司有著巨大的差別。

  征收關稅也不是和以前那樣簡簡單單按照船只大小來征稅,而是按照貨物價值來進行征收。

  這方面問題不大,佀鐘看完也是直點頭。

  不過很快,當看到商稅征收的時候,佀鐘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劉晉在方面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規劃和設置,單單是稅種就設置了十幾種,各種各樣的稅,每一種稅征收的依據和比例又完全不一樣。

  比如工廠稅,工廠稅是根據工廠的產值來征稅的,比例為一百稅五,比例很低,和原先的三十稅一差不多。

  還有作坊稅,作坊的規模比工廠小,兩者之間也進行了區分,用工人數小于50人則是屬于作坊,大于五十人屬于工廠。

  對于小作坊,則是按月固定征收固定的金額。

  可以說整個商稅的征收方案非常的細,進行了詳細的區分,又采用了不同的稅率和征收標準。

  這和以前的征稅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前征稅,那都是坐在衙門里面喝著茶,等著商人自己主動過來交稅,稅率統一,征收標準也是一樣。

  對于衙門這些官老爺來說,自然是非常簡單、輕松,反正征多征少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影響。

  所以明朝的稅一般只有少數特種的幾種稅能夠征收到。

  其中的大頭就是鹽稅,因為納銀開中的緣故,所以想要獲得鹽引,那必須要去繳納一定的銀子,當然了,一般來說都是交一萬兩銀子,可以開出一百萬兩銀子的鹽引出來。

  有時候,甚至于只需要象征點銀子,鹽引就隨便開。

  至于其它的稅,基本上都征收不到,即便是征收了,這金額也是少的可憐。

  劉晉自然是要改變這種局面,制定詳細的稅種,詳細的征收標準和比例,針對不同的經營征收不同的稅,基本上也都是和后世去學。

  進行區分,這樣才可以發揮出稅收的作用。

  “劉晉,如果按照你的這個方案,我們戶部的人手即便是再多十倍也不夠啊”

  佀鐘看的很認真,也是看了很久。

  看完之后,沉思一番說道。

  “是的,所以我們戶部需要更多的人手。”

  “單單是市舶司,天津、南京、淞滬、廣州、琉球、月牙城、銀山港、兵庫之津等等這些地方都要設置市舶司,都要征收關稅,這每一個地方的市舶司至少也是需要三四十人,單單是這就需要增加兩百多人。”

  “另外商稅方面,因為我們是和地方稅務脫離,成立專門的稅務衙門,所以剛剛開始,我們需要在大明管轄的主要城市設置稅務衙門,算下來,至少也是需要上千人。”

  “而且這還僅僅只是官員,另外我們還需要大量的官吏,所以人員方面肯是要大規模的增加的。”

  劉晉點點頭說道。

  大明很大,遠不是西方那些小國家可以相比的。

  涉及到整個大明稅務改革的問題,不想再和以前一樣當咸魚,首先要做的時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沒有足夠的人,怎么可能征收到足夠的稅收?

  難道還指望和以前一樣,咸魚的在衙門里面喝茶等著人來送銀子。

  沒那么容易的事情,至少眼前來說,肯定是不行的。

  除非是能夠做到后世白頭鷹的程度來。

  一旦偷稅、漏稅的話,會有著極其嚴重的后果,以至于沒有人敢偷稅漏稅,到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在衙門里面喝茶,等著收銀子了。

  不然的話,劉晉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還只是開始,要是收不到稅,劉晉也是準備學一學白頭鷹,搞出專門的稅務捕快出來,不交稅就等著吃牢飯。

  到時候需要的官員和官吏就更多了。

  “一下子需要怎么多人,朝廷的負擔可是會加重很多的。”

  “到時候,陛下和內閣這邊肯定不會同意的。”

  “另外,你這里還對征稅官員和官吏設置了考核和獎勵機制,這會不會導致下面的這些官員和官吏唯利是圖,到時候為了升官發財而不顧下面百姓的死亡,胡亂征稅呢?”

  佀鐘看了看劉晉,終究還是太年輕了一些。

  征稅這東西好處是朝廷的,是皇帝的,并不是你劉晉的,得罪人的卻是你劉晉,何必如此賣力和較真呢。

  更何況,一朝天子一朝臣,弘治皇帝信賴你,下一個皇帝就未必了,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制度,到時候說不定一句話就變了呢?

  說到底,并不是朝廷之中的大臣沒有能人,也并不是大家不想去改變現在的這些。

  只是大家都很清楚這些東西。

  這天下是老朱家的,終究還是老朱家的人說了算。

  大家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得罪眾人便宜了老朱家。

  一旦惹的民怨沸騰或者是出了什么事情的話,到時候你劉晉就是被推出來的替罪羊,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商鞅變法,秦國是強大了,商鞅呢,落了一個車裂的下場。

  王安石變法,宋朝國庫是充盈了,最后王安石還不是沒有什么好下場。

  現在你劉晉非常要這樣去搞,將來也肯定沒有什么好下場。

  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事情,自古以來這些皇帝都做的太多、太多了。

  我們這些當臣子的,皇帝的交代的事情雖然重要,但也要為自己以后考慮。

  “佀鐘,如果沒有考核和獎勵機制,那下面的官員和官吏,他們又怎么可能會有動力去征稅呢?”

  “到時候又會和現場一樣了,那還不如不改,就按照現在的方式去也挺好的。”

  “只是稅收是朝廷和國家運行的基礎之一,沒有稅收,朝廷和國家沒有辦法運行起來,也沒有辦法集中力量來辦大事。”

  “到時候有外敵入侵,我們又要被人欺負,有了災荒,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糧食和銀子來賑災。”

  劉晉想了想回道,稅還是要征收的,更何況這是弘治皇帝交給自己的任務,盡管劉晉知道自己會得罪很多人,可也還是要去做的。

無線電子書    大明鎮海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