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六章 第四個任務 趙志敬的奮斗27

無線電子書    阿炳的諸天生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到底什么是先天呢?這個問題初看很簡單,但是其實很復雜。后天真的能逆反先天嗎?很多武俠小說里,都把煉氣之后的境界定位先天,其實是不準確的。

  沒出生的嬰兒是不是先天?沒出生的嬰兒是否真的就自帶先天真氣?真的很難說。

  可以肯定的是王重陽的先天功,真的不能使人修煉到所謂的先天。先天功的修煉分為九轉。修煉前提是,你的內力要先達到巔峰,百脈俱通境界。

  前面說過,不同的功法內力的陰陽屬性是有偏重的。先天功的一轉,就是將這些內力正臉一次,逆練一次稱作一個循環。逆練一個循環就會打破原有的武功屬性,相當于拔出了武功的生發根基,只剩下純粹的內力。然后再來一次循環,是這些內力重新進入循環,不斷的循環,直到達到生發內力的陰陽達到平衡。

  逆練經脈是無比痛苦的,九轉下來,意志力薄弱的人,都能精神崩潰。你不見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都瘋瘋癲癲了嗎?

  所以先天功修煉起來,風險極大。王重陽在先天功里猜測到,九轉之后,陰陽平衡,內力自生,也許會出現內力液化化成真液,真液最后可能會凝成金丹,最終會肉體飛升。

  陸仁炳不知道真假,反正王重陽自己都沒有達到那個境界。但是將氣化的內力,壓縮成液體,確實有可能會解決一部分肉身崩潰的問題,畢竟體積減小了么?

  不過貌似氣體液化的情況,常溫下一般是要加高壓的,自己這薄弱的肉身和經脈也不知道能不能承受那氣體液化的高壓哦。

  陸仁炳現在體內內力已經達到了陰陽平衡,生生不息的境界,所以不敢再嘗試先天功。怕爆體而亡。

  射雕世界,最著名的煉體功法,就是金輪法王的龍象般若功了。這套功法,內外兼修,共分十三層,每修一層,肉身都有一龍一象之力。

  這龍象般若功,其實就是將先修出內力,然后再將內力逆轉滋養肉身,每升一層滋養肉身所需要的內力都是指數級增長的,所以幾乎沒有人能修到最高境界。金輪法王資質驚艷絕倫,所以才能修到第十層。

  在第二屆武林大會的時候,金輪法王也去參加了,只進入了天榜前一百。陸仁炳也沒有為難他,相反還對他們照顧有加,留下了幾分善緣。

  但是不知道這善緣,究竟值不值得這龍象般若功。

  金輪法王出自高原金剛宗,距離大理相對要近一些。陸仁炳便不再耽擱,告別天龍寺眾位高僧便向西,直奔高原。

  一路山高路險阻,現在這高原還沒有經過開發,沒有大路,只有一些商隊和牧人開辟的山道。

  日后,蒙古大軍繞道高原擊破大理的道路,其實就是一條古商道,并不好走。陸仁炳無論哪一個世界,都沒有走過這條路。這一次一人一馬,獨自走在這天地偉力造就的大山高原中,整個心神都得到了洗禮。

  金剛宗在吐谷渾的一座雪山上,陸仁炳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跋涉,才到達金剛宗。一路上,陸仁炳雇傭了一個吐蕃向導,向他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吐蕃語。其實高原上的語言也不是統一的,金剛宗的僧侶也不一定說吐蕃語。

  吐谷渾谷底,本來就是諸羌雜居之地。語言復雜,僧侶們誦經還是梵語為主,生活交流主流還是當地語言,畢竟金剛宗的僧侶,大部分都是當地人。但是上層僧侶都是精通吐蕃語與漢語。他們還是要與外界交流的。

  不過這是小說世界,大家同一都是漢語啦,不用在意那些細節。陸仁炳向金剛宗遞了拜帖,金剛宗也是高規格接待。雖然金剛宗與中原武林交集不多,但是也不會得罪這事實上的武林盟主。

  現在的吐谷渾還沒有被蒙兀鐵騎征服,也沒有成為小說中的反派基地。對于外人還是相對友好的。

  陸仁炳向金剛宗捐贈了香油等禮佛品,僧侶們看他的眼神就更加友好了。佛徒們還是要靠信徒供養的。對于施主友好,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陸仁炳便在金剛宗住下來,向金剛宗的高僧請教密宗佛法。密宗修行與中原禪宗不同。他們對于人體的理解也與中原武林大不相同。

  中原的經脈體系是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加上周身穴竅,能量儲存中心分為上中下三個丹田。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溝通五臟六腑,陰陽五行平衡。

  密宗的經脈體系認為人體是三脈七輪,三脈是三條氣脈,即中脈、左脈及右脈,七輪,就是: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梵穴輪。密宗的經脈理論是以七輪為中心的。七輪為能量的發生與儲存中心。每一輪都發出氣脈行使特定功能,三脈溝通七輪,溝溝通管理所有器官,系統運作。

  這兩種理論,孰優孰劣爭論不休。陸仁炳是打通了n維穴竅,并且能夠透視自身經脈的人。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最具有發言權,陸仁炳可以肯定的說,兩種理論都是正確的。兩種理論的關系,就類似與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就說象是長條狀的,摸到象腿的人,就說大象是柱狀的。

  提出兩種理論的先人,因為修行體系不同,利用的經脈穴竅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關于經脈穴竅的不同理論,是無可厚非的,對于陸仁炳來說,這兩種理論是互補的。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的修煉方法,更傾向于將人體精氣集中起來修煉氣神,三脈七輪理論更傾向于將聚集在七輪的能量散發到肉體器官。

  兩種理論都有一種理想,那就是溝通宇宙能量,轉化為肉體能量。將肉體力量返還精神能量,可惜都沒能真正做到。

  金剛宗的高僧,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拒絕與教派外的人,做交流。佛門的人從不拒絕別人參悟佛法,最好轉投佛祖懷抱才好呢。

無線電子書    阿炳的諸天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