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零八章 儒家詩會(十)

無線電子書    這個王爺來自地球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東郭濟念完全詩贏得了一片喝彩。

  詩是一首好的詩,但這些喝彩也是東郭濟在中都城經營了多年的人脈和名聲的結果。

  這首詩描繪了雨后初晴的畫面,細雨沖刷過的柳樹蒼翠欲滴,雖然是殘花凋謝落盡之時但黃鶯正在枝頭啼鳴。

  這確實是春末夏初的場景。

  這詩最妙的還是后兩句,前面春風過后的景象是他和春風在中都城里嬉戲的結果,當然他和春風嬉戲是在他的夢里,這是用了一種擬人的手法。

  好詩,這是一首難得的好詩。

  汪江洋毫不吝嗇的夸獎道:“東郭賢侄真是好詩才。”

  “嗯,不錯。”

  “確實是好詩。”

  “此詩是難得的佳作,可算得上是出府之詩。”

  陳平之大佬和八賢王都紛紛夸贊東郭濟這首詩是好詩。

  馮明先生更是評價這首詩是出府之詩。

  何為出府之詩?

  就是能傳出一州府讓其他地方之人也能知曉的好詩。

  也就是說東郭濟這首詩能廣為流傳。

  東郭濟很享受這種稱贊的感覺。

  他表面當然是謙虛有禮心中早已經樂開了花。

  有幾位儒家大佬背書這次詩會他收獲頗豐,也不枉他精心打磨出來的一首好寺。

  東郭濟在白面儒生那里核對他的詩文語句之后就回到了他的座位之上。

  接下來該別人表演了。

  以春末夏初為題在場之人確實都能來上一首,東郭濟開了一個好頭,才子們衡量了一下覺得他的詩作也可以拿出來亮一亮。

  在東郭濟退下之后其余的才子也就不客氣了,一個才子立馬站起來。

  接下里就是展示詩才的時間。

  一個才子接著一個才子吟出他們寫的詩句。

  負責記錄詩會的白面儒生都把這些詩一首首記錄下來。

  這么多才子不乏有好詩作出,但是僅僅是好詩,能在眾多的詩文中出彩的還是太少了,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淹沒在眾多的詩文之中。

  春夏之交有太多東西能寫了,聽多了之后絕大多數都是無病呻吟的詩句。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最后上場作詩的才子逐漸變慢起來了,爭先恐后的局面已經過去。

  這是一場盛大的詩會,能前來參加這次詩會的人也都不是庸才,誰都不想錯過展示自己的機會,所以先后上前作詩的才子有數十人之多。

  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負責記錄詩會的白面儒生前面已經有一大摞的詩文。

  最終,再也沒有人上前作詩了。

  這輪詩文比斗快要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判比結果的時候。

  誰能在這次詩文比斗中勝出?在場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想法。

  其中有幾位才子是候選人,他們的詩文水平明顯要高出其他人一籌。

  但最終的結果還是要陳平之大佬來判定。

  煙雨閣閣主汪江洋看情況知道該說什么了,他正要請陳平之判定結果的時候。

  一個聲音響起。

  不用猜了,這人不是腐儒沈富文而是馮明先生。

  上一次詩文比斗沈富文被皇甫長允用對仗不工整的好詩打了臉,他心中一直在思量如何找回面子。

  而他的大儒身份是不可能直接找皇甫長允單挑比斗,這樣做太有失身份了。

  他本以為皇甫長允會出來做一首詩,然后他就可以對皇甫長允的詩猛烈的抨擊來找回面子,哪會想到皇甫長允全程都沒有吭聲。

  沈富文不時用余光盯著皇甫長允,他發現皇甫長允心不在焉的樣子,又好像坐墊帶刺一樣不時的扭動一下身體。

  難道這公子允有什么隱疾不成?

  在沈富文大佬的細心觀察之下才發現,這公子允就是單純的不習慣跪坐。

  豎子!

  跪坐可是重要的禮儀,作為帝國公子居然不習慣跪坐。

  非常重視禮儀的腐儒沈大佬對公子允更是看不順眼了,他決定要好好給公子允一點教訓。

  至于如何教訓公子允?

  沈富文在作詩上丟了面子當然要在作詩上找回來。

  但皇甫長允不出來作詩沈大佬也是無可奈何。

  在一番思量過后他計上心來。

  在這次詩文比斗要判比結果的時候沈富文正要開口說話。

  沒想到馮明先生先開口了。

  馮明先生的一開口一下子堵住了汪江洋和沈富文兩人的話,兩人只好把掛在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馮明先生向皇甫長允問道:“公子允可有詩作?”

  這場詩會比斗皇甫長允也在認真的聽,他前世是個理科生,但是兩世加起來讀了二十多年的古詩,他當然也很喜歡詩詞,所以也會不自覺的品了品這些才子的詩作。

  至于要作一首詩出來,他心中思考了一下最后作出來的詩一般般,就不要拿出來獻丑了。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當然不會隨隨便便就拿前世的詩出來裝13。

  他知道的詩就這么多,用一首也就少了一首。

  他還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現在談詩這種需要境界很高的東西還為時過早。

  他要是胡亂剽竊前世的好詩只會浪費掉這些好詩。

  比如他作一首前世的好詩出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是一首好詩,但是一個剛剛出宮的小公子,能知道什么是勞作的辛苦?

  更別說什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了。

  這詩句讓人看來只是在無病呻吟。

  詩的意境需要和詩人的身份相符合,這樣作出來的才算是好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詩句要是一個辛苦勞作的老農作出來能是好詩嗎?

  這當然也不算是一首好詩。

  別人只會認為你這個老農是在對生活怨天尤人的抱怨罷了。

  然而這詩要是一個歷盡滄桑的文豪寫出來,這首詩立馬就得到了升華,這就是詩人對勞苦大眾的憐憫,體現的是詩人的情懷,這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成了上好的詩句流傳開來。

  由此可見詩不單單只是幾句詩句而已,詩承載的東西有太多太多了。

  這是好詩能流傳百世的原因,這也是很難作出好詩的原因。

  皇甫長允沒有想要出來作詩,但是馮明先生還是點名找上了他。

  皇甫長允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學生并沒有好的詩作。”

  “哦?”

無線電子書    這個王爺來自地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