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章 老僧問答

無線電子書    這個王爺來自地球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老和尚不要銀子?這讓皇甫長允有些意外。

  不圖小利必有大謀,可能老和尚想要的東西更多,還是小心為妙。

  “既然讓大師看了面相理當付些銀兩酬謝才是。”

  皇甫長允想用些兩銀子把這個老和尚打發了。

  老和尚呼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原來施主是把老和尚我當成了圖謀錢財的江湖術士。”

  難道不是嗎?

  如果扯了這么久不為銀子,這個老和尚前來就一定不簡單了。

  既然如此皇甫長允直接說道:“大師不是不為錢財而來?”

  “不知大師還有其他事嗎?”

  老和尚見皇甫長允態度變了知道這是對他起了戒心。

  老和尚說道:“敢問施主是哪個世家的子弟?”

  皇甫長允也沒必要隱瞞,說道:“我乃大甫帝國當今大帝第十七子皇甫長允。”

  “原來是大甫公子,老和尚有禮了。”老和尚雙手合十見禮道。

  皇甫長允自報家門之后,看老和尚一臉平靜,讓他完全沒收到想要的效果。

  一個無權無勢小公子確實不算個人物。

  皇甫長允還是恭敬的抱拳回了一個禮:“大師有禮了。”

  老和尚說道:“老和尚見公子一個在大殿之中頗有興致的觀看我佛門典故,故而想過來結識一番沒想到讓公子誤會了。”

  皇甫長允說道:“大師言重了。”

  “老和尚此次前來確實有些疑問想請教公子。”

  這老和尚果然有事,皇甫長允心中了然。

  “大師請講。”

  老和尚說道:“老和尚在這個大雄寶殿已經七十余年了。”

  “公子是老和尚見的第一個未禮佛之人。”

  未禮佛?

  皇甫長允明白了這老和尚是來興師問罪的。

  “本公子剛出宮不知規矩,并不是存心冒犯貴寺。”皇甫長允還是解釋了一下沒必要為這點事惹麻煩。

  老和尚說道:“公子無需多言,我佛門并沒有要求香客到寺中必須禮佛。”

  “信我佛者誠心即可。”

  “嗯。”皇甫長允點了點頭。

  老和尚說道:“只是老和尚我心中疑惑公子為何不禮佛?”

  為何不禮佛?

  這讓皇甫長允怎么回答。

  他只是遵循了本心而已并沒有多想。

  皇甫長允說道:“本公子不信佛故而沒去禮佛。”

  “阿彌陀佛。”

  老和尚說道:“前來我佛門普照寺大雄寶殿,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黎明百姓,信我佛者朝拜我佛祈福,不信我佛者也會給我佛門幾分薄面作作場面。”

  “唯獨公子你是一個例外。”

  說著老和尚直勾勾的看著皇甫長允。

  老和尚這話就說得比較直接了,就算是帝王權貴大人物來了佛門也要做做樣子。

  言外之意就你這個小小的公子不給佛門面子。

  看來這個老和尚還是來興師問罪的。

  皇甫長允笑了笑不想再多做解釋:“本公子真沒有多想什么大師莫要誤會。”

  老和尚見皇甫長允一臉淡定,還真沒有把佛門普照寺放在眼里的樣子。

  老和尚說道:“是公子你誤會了。”

  “老和尚前來只是想解心中疑惑并無他意。”

  皇甫長允說道:“大師解開了疑惑了嗎?”

  這個疑惑如何能解開這點皇甫長允心中自然清楚。

  老和尚回答道:“老和尚解開了。”

  出家人不打誑語,皇甫長允對這個回答很意外。

  “大師的答案是?”

  老和尚說道:“公子自然是無心冒犯我佛門。”

  “至于為何不禮佛。”

  “想必公子是心中有廣闊天地之人,不需欺騙自己和也不需要騙他人。”

  皇甫長允聞言仔細的打量了一下這個老和尚。

  老和尚這話水平就高了。

  這老和尚即使不是什么厲害的高人活了一輩子倒真是看得透徹。

  有些東西真的是騙自己或者是騙他人。

  皇甫長允搖了搖頭說道:“本公子聽不懂大師在說什么。”

  這事情他沒有必要多說什么。

  “大師還有其他事情嗎?”

  老和尚的疑惑當然有很多了。

  老和尚說道:“好像對我佛門典故很感興趣?”

  皇甫長允回答道:“閑來無事,當作故事來讀,也別有趣味。”

  “公子不去禮佛,倒也讓隨從前去拜佛祖,這是何原由?”

  呃,這個老和尚看到了皇甫長允主動讓隨從去祈福的事情?

  皇甫長允覺得來都來普照寺了,隨從們也是俗人當然也想去燒香祈福。

  他只是隨了楊樂等人的心而已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些事情沒必要干涉他人。”這是皇甫長允前世受的教育。

  “阿彌陀佛。”

  老和尚點了點頭。

  “公子果真與我佛門有緣。”

  皇甫長允笑了笑沒有說什么。

  老和尚說道:“公子會相信與我佛門有緣的。”

  皇甫長允相信他與佛門會有緣個屁。

  “老和尚就不打擾公子了。”

  說著老和尚顫顫巍巍就轉身離開了。

  只留下皇甫長允一個在那里沉思。

  他習以為常的一個事情,只是沒有前去拜佛燒香,就被人看出了他的與眾不同,看來穿越者的氣質是掩飾不了的。

  這都是一點小麻煩皇甫長允也沒放在心上。

  沒過多久柳昌禮和楊樂等人也禮佛回來了。

  柳昌禮說道:“公子時間尚早,我們再去逛逛?”

  “好。”

  皇甫長允一行人出了大雄寶殿。

  在接下來佛光山普照寺一路游玩的過程之中,皇甫長允不時聽到有香客談論到‘墨家’兩個字。

  墨家來佛門普照寺了?

  皇甫長允想起了剛才在大雄寶殿中遇到的那群江湖人士,他們應該就是墨家之人。

  在這異世之中有百家爭鳴萬年之久,皇甫長允對諸子百家學說還是很感興趣的。

  他真沒想到出宮第一天就遇到了墨家之人。

  天下諸子百家之中要屬道、儒、墨三家學派影響力最大,其中儒家和墨家被稱為天下兩大顯學。

  道家不顯于世。

  道家與道門不可混為一談,道家與道門的關系可以簡單概括為,道家是道門發展的基礎。

  道家在世俗之中是以道門的形式存在的,故而兩者也不可分開來談。

  說到墨家學派和其他學派大有不同。

  其他學派有其學術和哲學思想,但是沒有一個統一組織的。

  墨家就不一樣,墨家是一個有著嚴密紀律和組織的團體。最高首領被稱作‘巨子’,所有的墨家成員都是‘墨者’,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指揮。

  這可能也是墨家被視為江湖勢力的原因之一。

  儒墨兩家學說分歧很大,儒墨之爭也從未停止過。

  相比之下儒家就沒有組成一個團體。

  儒家學派弟子在不同的地方各自讀書做官,他們所秉信的學術理念是儒家思所倡導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機構來管理這些儒家弟子的。

  儒家圣人就說君子不黨,意思就是不要結成組織。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這顯然是和墨家學說的理念相悖。

  由此可見儒墨兩家的分歧之大相互爭斗之激烈。

  暫且不提儒墨之爭。

  在這異世之中墨家是一個傳承過萬年的諸子百家之一。

  一個存在萬年的學派,還是一個嚴密的組織團體,其貴是什么樣子的這讓人很難想象。

  皇甫長允也沒有過多的去想什么墨家的事情,他腦子里面浮現出了在大雄寶殿之中遇到的那個水仙花般瀟灑清秀的女子,她應該就是一位墨家弟子。

  墨家之人來佛門普照寺干嘛?

無線電子書    這個王爺來自地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