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8章 奢侈品的水太深

無線電子書    開局一條小漁船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兩天之后,香江半島酒店。

  再次飛抵香江視察取經的顧驁,得到了梁勁松的殷切接待。

  “怎么轉型得這么突然?就算有錢了,也不能想一茬是一茬兒。顧生,恕我直言,您對奢侈品行業原先幾乎是一無所知啊。”

  兩人一見面,梁勁松聽取了顧鯤的意思之后,就先審慎地給他潑了一點冷水。

  這是老熟人、對朋友負責才敢這么說的。顧鯤那些下屬的話,估計聽了顧鯤的決策,肯定只會直接吹捧老板的英明決定。

  顧鯤也知道這些話乍一聽不靠譜,便把自己的前因后果思考都陳述了一遍。

  “…我這也是為了未來的蘭方高級商業地產能夠有足夠的變現渠道、并且便于優質招商和套現。你應該知道,今年去蘭方的游客人數雖然不少了,光是大陸就有超過50萬人次去蘭方,可是人均消費太低了,平均下來一切開銷都算上,連機票在內,才2000塊美元!

  內地人來你們香江,一次平均消費多少呢?吃喝玩其實比蘭方還少很多,但關鍵是倒關稅免稅品買買買啊!光是純買東西這塊,一個人起碼3000美金以上吧!GDP拉動太強了。

  未來蘭方要把這些游客的GDP拉動潛力徹底發掘出來,把蘭方從一個以美景著稱的觀光圣地、國際會議圣地,進一步發展成購物天堂,是絕對必須的。但要確保我們拉動出來的這部分利益,王室能夠賺到大頭,那么自有一些奢侈品品牌、并且傾斜性地推這些品牌,就是必須的了。

  目前我跟馬來人配合,只能在燕窩和榴蓮咖啡上做點文章,而且都還沒做起來,品類和規模都太少了。”

  許多看官或許以為98年內地人還不太有錢,去香江也花不了人均三千美金以上——因為很多人印象里,五年十年之后,那些去香江的人,也才平均購物花那么多。

  但是,顧鯤說的每一句話絕對都是事實,都是他根據眼下的調研親自發現的。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跟如今內地來香江的人數規模相對較小,有很大的關系。

  來香江購物的人,都是奔著香江這個自由貿易港的優勢,圖免稅便宜。所以90年代末來香江的人雖然少,卻每個人都要肩負更多倍的親戚好友帶貨需求。

  難得大家族里有一兩個成員能來一趟香江,親友都提前說好要帶啥啥啥,甚至單位同事都要幫帶。這跟10年后香江說走就走時,大家都可以自己只給自己買,是有極大差距的。

  換言之,來香江買東西,買到就是賺到,所以也就跟游客自己有錢沒錢關系不大了。

  不過,對于這些問題,梁勁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蘭方不也是自貿港么?也沒有關稅吧。如果只是眼紅這部分收入,只要游客規模上去了,完全是可以從香江搶走一些份額的。”

  顧鯤搖搖頭:“蘭方之前沒有建設大規模的高檔SHOPPINGMALL,檔次逼格不夠,很難讓游客對購物的正品率產生如香江一樣的依賴。

  另一方面,如今來香江的游客,大多還是地面入境吧?他們的帶貨物流比較方便,能夠帶大宗家電。而蘭方幾乎全部是坐飛機出入境的游客,少數人才坐游輪,帶行李重量很受限制。

  我們蘭方國際機場,是去年年中的時候才建好投入使用的,算算也才一年半。最初第一年,機場配套設施也比較差,免稅店這些都還沒造好,今年開始才有的免稅店,在游客中還沒形成口碑,也是沒辦法的。”

  跟后世很多人想象的不同,98年內地去香江帶貨的購物游,絕大多數其實是看上了香江那些免稅的進口電器。

  尤其是那時候來香江買筆記本電腦的內地有錢人極多。

  說到底,還是內地人還沒富裕到普遍消費奢侈品的階段,小資風格的中產階級人群規模也遠遠不夠大。

  輕便、物流凈值高的美妝護膚品、珠寶服飾包包之類的女人用的東西,在帶貨里的金額比例不大。反而很多人家里結婚或者辦點別的大事,有個進口的大彩電、進口的筆記本電腦,能極大地撐起門面。

  98年香江那些購物中心里,最被內地客追捧的就是電器柜臺,電腦是最熱的,其次就是剛出現不久、還以時尚高貴著稱的MP3和數碼相機。

  這樣的購物結構,注定蘭方即使也免關稅,但是想跟香江搶,還是很有難度的。

  蘭方如果不發展控股一些奢侈品牌、提升奢侈購物的競爭力和得利比例,未來最多也就跟李家坡競爭一下。

  關鍵是人流量還遠不如李家坡大。李家坡98年已經有每年一百多萬的華夏人經過了,或許其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是專程來旅游的,剩下八成都是做生意或者跑船、轉口途徑李家坡。但無論是不是專程來李家坡旅游的還是路過的,那些人也都會帶李家坡的免稅品。

  綜合來看,顧鯤現在就開始布局,過個兩三年發力,絕對是非常有必要的。

  梁勁松初步了解了客戶的需求,耐心地拿出一疊股權報告,攤開在顧鯤面前:

  “那天你給我電話之后,我就把我們有持股的香江投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投資組成調出來了。如果你想置換股權,Crocodile的鱷魚、金利來的男裝、周大福的珠寶、英皇、依波路的鐘表,這些公司多多少少能置換到15以內的股權,只要置換價格合適。

  奢侈品這個行業,我必須提醒你一點,你千萬別幻想直接另起爐灶弄個什么新穎設計品牌。那種新牌子玩玩沒什么消費力的年輕潮人還行,奢侈是奢侈不起來的。奢侈需要的是歷史底蘊。”

  梁勁松也沒指望大客戶對此滿意,但他受人之托,這些功課還是要推薦的。

  顧鯤果然搖搖頭:“我當然知道奢侈需要歷史底蘊,我也從沒想過自創什么潮牌,肯定是要收購或者投資現有的尊貴品牌。不過,這些香江本土的所謂名牌,我看不上,我覺得不出十年,這些牌子就無法滿足內地游客對奢侈品的要求了,不夠高檔。”

  顧鯤的腦子還是很清醒的,他從來沒有跟那些妄人一樣,意淫靠著自己的個人名聲和圈內流量、人脈,就憑空搞一個奢侈品牌出來。

  相比之下,收購和入股的可行性就要大得多。

  入股幾乎是零門檻,就好比后世內地A股市場上的股民,只要有決心,2016/2017年那陣子,想買黔州茅臺的股票隨便買。那嚴格來說也是一種對稀缺奢侈品的投資,而且歷史證明了茅臺這個牌子的稀缺裝逼度非常足夠,那些200塊的時候就覺得它股價太貴的人,等到每股一千多塊的時候都看傻了,卻也徒呼奈何。

  至于收購,事實上也沒有大眾想的那么不可思議。

  比如后世一度成為世界首富的LVMH集團老板、法國人阿諾特,其實他的大部分生意,都是并購來的,并不是他自己發展出來的奢侈品品牌。

  阿諾特自己起家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牌子,那就是迪奧,再加上后來的LV,在阿諾特的奢侈帝國中,嚴格來說只有這兩個牌子是親生的。

  阿諾特從80年代初開始創業,一直到94年、95年,手下只有靠兩個“親兒子”品牌賺錢滾雪球原始積累,然后收購了紀梵希,才算是進入了買買買的快車道。

  說到底,是因為冷戰時期,奢侈生意前途未卜、大家都沒心思奢侈。

  冷戰結束后,對“全球化盛世”的預期,讓奢侈業突飛猛進,所謂亂世黃金盛世珠寶嘛。加上阿諾特也算是看準了互聯網傳媒的草根化,讓“世界頂級品牌”的宣傳變得容易,所以才孤注一擲重倉得手。

  不信這一點的看官可以捫心自問想一想,尤其是經歷過前互聯網時代的人們——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只有關心奢侈業的人才能喊出那些名牌,每個國家的人有每個國家的人自己認識的名牌。

  是互聯網的出現,尤其是后來搜索引擎的出現,讓“全球頂級品牌”的認知出現了快速的擴張和統一。因為再絲的人也能因為獵奇隨手一搜,而知道如今最大牌的牌子是什么。

  即使大眾不關心奢侈品,但是那些關心奢侈品的人,卻可以讓他們裝的逼能夠被大眾看懂了,這就極大推動了那些關心者的消費動力。

  要是一個綠茶表炫富表買了個愛馬仕在街上走,直男都不認識,那她還花這個冤枉錢干嘛?

  而沒有互聯網,直男們靠傳統媒體會認識愛馬仕嗎?

  不可能的,光靠雜志的話,直男根本不會看瑞麗和米娜,一輩子都認識不了愛馬仕。光靠電視的話,直男們看到迪奧的第一瞬間就換臺了,還認識個屁的愛馬仕啊。

  一定要有扣群、熱搜、貼吧、這些裝逼分享的渠道,才能讓品牌紅利觸達率暴漲。

  阿諾特顯然是看這些道理最清晰的人,所以他從95年開始,看懂了互聯網對品牌傳媒的改變,開始變得決心非常巨大、拿出比當時其他同行多得多的溢價來買買買。

  因為他相信這些優質品牌在新的互聯網營銷時代,能膨脹到比原先更值錢、更能變現好多倍的程度。

  其他人看不懂,不愿意給這么高的預期,不愿意高價收購競爭對手的股權,或者說看清這一點太晚了,也就搶不過他——比如后世阿諾特最大的對手,開云集團,人家之所以淪落到奢侈界的世界第二第三,就是因為買買買方面遲鈍了。

  開云加入買買買大戰,已經是2005年了,還是因為意呆利大牌“古馳”(gucci)面臨阿諾特的惡意收購風險、古馳董事會主動向開云集團求援稀釋股權,開云才半推半就出手的。

  所以嚴格來說,顧鯤現在出手絕對不算晚的,他雖然比阿諾特的LVMH反應晚了三年,卻至少比開云集團快了六年。

  對他來說,更大的障礙反而是他身為華人的身份,如果控股了某些奢侈品牌的消息被曝光出去,是否會導致這些品牌在國際上的逼格下降——不是顧鯤自卑,而是他必須考慮要是老外因為民族注意情緒而不再買這些牌子,他又該怎么辦。

  或許,他不能跟阿諾特一樣激進砸錢吧,甚至不能當第一大股東,只能分分錢、引進戰略合作。

無線電子書    開局一條小漁船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