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56章 太子之選婚

  如果沒有朱慈烺的改革和追稅,今年的災情必然又是一個大坎,配上保定的瘟疫,河南的流賊,縱使松錦不敗,孫傳庭不死,大明怕也是要被剝一層皮。

  雖然左支右絀,雖然很是困窘,但這一次的災情,終是應付過去了,周延儒雖然私心極重,但就一個專門處理政事的大明首輔來說,他還是基本合格的,加上有崇禎帝這一個察察之君,朱慈烺對賑災調糧之事,根本不需要關注。

  除了保定的瘟疫,他最最關注的,依然還是京畿防線的完善和京營新兵的操練。

  京師城外大校場。

  烈日之下,馬蹄翻飛,一隊騎兵正滾滾而來。

  清一色的半身鱗甲,京營獨有的圓盔,馬鞍一側都懸掛有腰刀,馬上的騎士弓身策馬,腰里挎著一個六寸左右的扁平匣子,身后背著一個四尺左右長的管狀條形物,隨著戰馬的奔馳,那條狀物不斷的敲打士兵的背部。

  “停”

  馬蹄聲中,聽見那帶隊的旗長一聲吼。奔馳的騎兵都猛地勒住了馬韁繩,在戰馬長短不一的嘶鳴聲中,所有的騎士都已經翻身下馬,向前奔出六七步,隨著口令聲站成整齊的一排,同時取下背上的管狀物肩托,槍管黝黑,原來是最新式的遂發鳥銃。

  “裝彈”

  舉著旗槍,掛腰刀的旗長大聲命令。

  所有的騎士單手將遂發鳥銃豎在地上,槍口朝上,右開腰間的匣子,從里面取出紙包彈,熟練的用牙齒撕開一個角,將引火倒入火門,然后將紙包彈整體塞入槍管,用木條壓實了,雙手端起,瞄向前方。

  “放”

  隨著旗長的一聲號令,旗槍向前猛指。十幾個遂發鳥銃幾乎是同時發出了怒吼,白煙冒起,火光乍現處,一枚枚鉛彈用肉眼不見的速度急射出去。

  而在他們對面,充當靶子的人形木牌被打的木屑橫飛,東倒西歪…

  “收槍,上馬”射擊完畢,旗長再次命令。

  騎士們迅速的背上鳥銃,翻身上馬,疾馳而去。

  整個過程,不過一分鐘多一點,疾風而來,又疾風而去。

  而后,這一隊的騎士再一次的席卷而來,不過這一次他們操練的不是背上的鳥銃,而是馬鞍上的腰刀,隨著沖鋒的口令,拔出長刀,吶喊著,向前猛砍而去…

  鳥銃騎士之后,又有一隊騎兵奔馳而來,不同的是,這一隊的騎兵都沒有披甲,頭上也沒有頭盔,皆是精壯的漢子,清一色的黑色勁裝,一半的人在背后背了短小的鐵鍬,令一半人則背負著各種奇怪的器具,尖頭鎬,三角形的木支架,三寸寬的木條,承土的簍子,還有人攜帶的是木盾。

  隨著帶隊者的口令,所有人勒住戰馬,隨即一起跳下馬來,摘下背上的各種工具,各司其職,對著眼前的一處坡地就開始挖掘…

  如同是土行孫,一條地下通道很快就挖成,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原來,他們是騎馬的工兵。

  而剛才則是騎馬的鳥銃兵。

  大明缺馬,不要說鳥銃兵和工兵,連真正的戰兵都很難擁有一匹戰馬,但現在的這兩隊,卻是人人擁有戰馬,裝備也都十分精良,因為他們不是普通的鳥銃兵和工兵,而是皇太子朱慈烺為了渡海攻擊,特地操練出來的精銳。

  有馬的鳥銃兵和工兵,一共兩千人,其中鳥銃兵一千五,工兵五百,由千總張名振統領,新科進士張家玉作為參贊,隨軍歷練作為二甲的進士,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回鄉等待朝廷的命令,如果沒有意外,大部分人都會被任命為某地的縣令,從此開啟仕途,但張家玉幾經思索之后,卻決定留在京師,留在京營。

  經過這一年多的京營歷練,他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內心所向往的并不是小城小地的父母官,而是馳騁疆場,收復河山的軍中歲月,因此毅然決定留下來,投筆從戎,加入京營。

  張家玉的選擇,可謂是驚世駭俗堂堂文官不做,居然要做軍中的武將,這可是大明朝立國兩百多年,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雖然大明軍中也曾經出現過盧象升那樣武力超群的文人總督,但盧象升一路走的都是文官路線,是從知縣一步步升起來的,像張家玉這樣,新中進士,放棄知縣,立刻就跑到軍中,卻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

  吏部和兵部不敢相信,張家玉,你真的要這么做嗎?要知道,大明朝以文制武,一個七品縣令,在禮制上,也是壓過二品總兵的。

  為此,張家玉親到吏部和兵部說明,如此,官員們才真的相信。

  不解,惋惜,勸說,各種情緒圍繞著張家玉,理解他的人,少之又少。

  但張家玉義無反顧。

  在兵部侍郎吳甡明面支持,和太子的暗中支持下,張家玉成了京營的一個七品參贊。

  此時,一身甲胄的張家玉正站在太子身邊,處身在高高的檢閱臺上,仔細觀摩鳥銃騎兵和工騎兵的操練。

  鳥銃兵負責小范圍的攻堅,或者負責誘敵,工兵負責挖掘,埋設炸藥,除非是特別的堅城,一般的小城小地的城墻根本經不起京營特制的“封閉炸藥””。

  炸開城墻,免去云梯攻堅,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直接沖殺進去,遼南一帶的建虜城池,絕難抵擋。

  “不錯。”

  朱慈烺點頭稱贊,經過三個月的突擊訓練,原本對馬術不甚熟練的鳥銃兵,現在已經基本掌握,甚至在馬上裝彈并射擊,也已經成了操練的一個科目。有了戰馬,并攜帶有手雷的鳥銃兵,可以更快的出擊,更快的撤退,真正實現打了就跑、神出鬼沒的戰略目標。

  而在于這支隊伍的統領人選上,朱慈烺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要深入到遼東,小心謹慎的性格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是大開大合的勇猛之人才能擔當,而張名振早年出身江湖,膽氣最足,且對水軍也有一定的熟悉,擔任這支部隊的統領,最適合不過了。

  吳三桂,馬科,虎大威,登州水師鄭成功,天津水師施瑯,張名振,張家玉,朱慈烺心中念叨的每一個人,都將是渡海攻擊能否全面成功的關健…

  “殿下…”唐亮來到了他身邊,附耳小聲報了一句。

  朱慈烺嘴角露出苦笑,淡淡道:“回宮吧。”

  坤寧宮。

  成皇后十六年,周后一直是典雅端莊,縱使再是生氣,也會保持國母的威儀,但今日,她實在是忍不住了,即使是當著崇禎帝的面,她也忍不住的拍了桌子。

  禮部侍郎王錫兗,欽天監監正馮知遠,內廷司禮監掌印王之心跪在殿外,都是默不吱聲。

  其中,王錫兗和王之心表情平靜,馮知遠卻滿頭大汗,像是洗澡一樣。

  “去年秋天,太子就應該選婚,你們說,天象不宜,有刀兵之亂,改在了今年,現在都八月份了,司禮監派往各地的人也該出發了,結果你們和本宮說,天有異象,時間定不下來,但太子已經十六歲了,難道因為有異象,太子就不能選婚嗎?”周后憤怒的聲音從殿中傳了出來。

  崇禎帝則是皺著眉頭,不說話。

  殿外三人都不敢回答。

  周后的聲音再傳出:“還有國子監的那幾個腐儒,他們說,念民生艱難,要縮減海選的規模,難道我皇明不能選兒媳婦嗎?他們到底操的是什么居心?”說道生氣處,周后忍不住又怒了。

  三人更是不敢答。

  “陛下,你說話啊?”周后對崇禎帝的沉默不滿。

  太子選妃乃是國之大事,關系到皇嗣的延綿,文臣可以在其他事情上勸誡皇家節省,唯獨在選妃一事上,寬容大度。同時,太子的成人禮,太子妃的冊立,都是國之大事,不可推延的,萬歷皇帝時,太子朱常洛已經到了冠禮的年齡,但萬歷皇帝卻遲遲不下旨,被視為儲位危急的表現,后在群臣的力諫之下,萬歷皇帝才點頭同意。

  太子妃的選拔也一樣,去年因為京畿地震,內外戰事不斷,且朝廷財政困窘,在欽天監上疏之后,崇禎帝同意推遲一年,周后也體諒,原以為今年一定會按時進行,想不到都到八月份了,時間還是定不下來,所以周后怒了,少有的把禮部官員,欽天監和司禮監都叫到坤寧宮。

  “馮知遠,把你的奏疏,和皇后說說。”崇禎帝的聲音終于從殿中傳出。

  “陛下…”馮知遠有點猶豫。

  “讓你說你就說!”崇禎帝聲音嚴厲。

  “是,”馮知遠嚇的一哆嗦,調整了一下心情,緩緩說道:“今年以來,各地異象連連,晴天鳴金鼓,金星白晝現,京畿地震,河水赤紅,心宿一被金星侵犯,有克上之嫌,以上皆大兇之象,臣作為欽天監的監正,斗膽諫言,太子妃海選之事不宜倉促進行,須再看天象而定。”

  雖然滿頭大汗,但馮知遠說話還算是沉穩。

  心宿一,紫微星旁邊的小星,象征太子,心宿一被金星侵犯,意味太子不安,可能有奸人對太子不利。

  周后聽后也是心中一沉,原本,她擔心的是太子的婚事,但現在,她擔心的卻是大明的天下了,雖然她對星象不懂,但卻也知道馮知遠所說的幾個異象,都是大兇之兆,對大明實在不是什么好事…

  “都是朕的罪過啊…”

  崇禎帝一聲長嘆,聲音悲涼。

  自古以來,天象就是上天對皇帝的警告,天象不好,或者事大災大難頻發之時,皇帝就會節衣縮食,向上天祈告,意思是朕知道錯了,請上蒼不要再降難了,如果還不行,那皇帝就得下罪己詔了。

  大明兩百七十年,并非沒有出現過大兇的異象,但卻從來沒有像崇禎年這么多,以至于崇禎帝不止是節衣縮食,罪己詔也已經是下過一次了,奈何上蒼不領情,進入崇禎十六年,大兇的異象,依然是連連不斷,這個時代的人,都極其相信天象,而欽天監是天象的解釋機關,作為監正的馮知遠自然是解釋的權威,因此對他的話,崇禎帝是深信不疑的。

  “臣等有罪…”

  馮知遠三人一起拜首,皇帝有罪,他們就更有罪了。

  周后也起身向崇禎帝跪拜作為國母,她自然也是“有罪”的一員,望著丈夫悲涼的臉,她忍不住就要落淚,別人不清楚,但作為皇后,她對丈夫宵衣旰食,恭儉辛勤的努力,再清楚不過了,奈何天不見憐,上蒼不開眼,大明內內外外的禍事,各種災情,卻從來都沒有停歇過,眼見丈夫鬢角的白發越來越多,她眼淚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

上蒼啊,你為什么不憐我大明啊  周后一跪,殿里殿外的太監宮女們也都跪下了。

  崇禎帝收回望天的目光,疲憊的揮手:“都起來吧…”

  殿外三人和殿中的周后都起身,周后擦了一下眼角的淚,心中有點懊悔,覺得不應該將丈夫拉到坤寧宮來,以至于丈夫神情失落,一身憔悴。但同時的,她心里卻也有哀怨:就算有異象,太子選婚之事總不能一直都拖著吧,欽天監,靈臺,總得有一個準確時間才好啊。

  “陛下,太子殿下來了。”徐高進殿小聲報。

  朱慈烺進殿跪拜請安。

  太子的到來,令殿中壓抑的氣氛得到了緩解,周后露出笑臉,小聲和兒子說話,崇禎帝卻面無表情,匆匆離開,返回乾清宮,繼續批閱奏疏去了。馮知遠三人跟著離開。

  “母后,天象不可違,兒臣的選婚,往后拖一段時間也沒有關系,反正兒還年輕…”朱慈烺道。

  “胡說。”周后不滿:“你是太子,我大明的儲君,你不娶妻生子,我大明何以延續?”

  朱慈烺皺著眉頭:“但天有異象,多有示警之意,如果一意強為,豈不是違背天意?”

  “但總不能一直拖著啊…”周后的聲音軟了下來:“你的父皇就是十六歲的時候選的我啊,你沒有妻,不立了太子妃,母后總是不放心…”

  朱慈烺好一陣勸,總算是把周后勸住了,不過這并不代表周后放棄了,兩月之內,十月之前,如果沒有大的災變和異象發生,她肯定是要再次催促的,到時,欽天監就沒有任何理由阻止了。

無線電子書    崇禎十五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