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三章 瘟疫論者

  吳有性字又可,江蘇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著有瘟疫論一書。明末三大害,天災,流寇,瘟疫,從穿越而來的第一天起,朱慈烺就在思考這三個問題,而吳有性就是解決瘟疫的藥方。

  二十天前,朱慈烺派人打探吳有性的消息,得知他此時人在山西,立刻派人去請。

  兩個時辰前,吳有性進京,被安排在了朱慈烺預先準備的一處宅院里。

  除了吳有性,朱慈烺還請了兩人入京。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人,著有天工開物,是明末著名的農學家,對手工業生產和冶金也頗有研究。明末天災不斷,米粟產量太少,根本喂不飽百姓的肚子,而土豆、番薯、玉蜀黍雖然已經傳入大明,但并沒有被大規模的播種。

  以京師為例,京師周圍的荒山野地,長不出米粟,但卻極適合土豆、番薯、玉蜀黍的生長,只要大范圍的播種,京畿周圍的吃飯問題,立刻就可以解決。宋應星是土豆、番薯、玉蜀黍的行家,朱慈烺必須把他請來。

  畢懋康字孟侯,號東郊,安徽歙縣人,是明末著名的火器專家,著有軍器圖說一書,軍器圖說在七年前就已經被刊印出來,書中圖文并舉,詳細羅列了各種火器的使用與制造方法,并首次介紹了燧發槍(書中稱為自生火銃)的制造和使用。

  但可惜,這項偉大的發明并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

  比起火繩槍,燧發槍不但簡化了射擊程序,提高了射速,最重要的克服了火繩槍點火怕風雨的弱點,這項發明的改造與完成時間,大致與歐洲屬同一時期。而歐洲很快就普及開來,但在大明,一直到畢懋康死,燧發槍都沒有在大明軍中出現。

  今世,朱慈烺要改變這一悲劇。

  照史書記載,畢懋康死于1644年,也就是說,這位偉大的火器專家,只有兩年壽命了,因此朱慈烺想要見到他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為了最快的把畢懋康請到京師,朱慈烺派人帶了自己的親筆書信,親自去江南邀請,算算日子,他們應該已經到達安徽歙縣了。

  這三位老先生是大明科技的先行者,也是朱慈烺挽救大明計劃的重要支柱點。

  因此,當聽說吳有性已到京師的時候,朱慈烺非常興奮。

  “走!”

  原本是要回宮,但朱慈烺一甩馬韁,轉頭去見吳有性了。

  “殿下,宮門快要關閉了,再不回去就晚了。”

  田守信和李若鏈在后面追。

  朱慈烺不管,因為進宮后他就出不來了,猛然想到了什么,勒住韁繩,小聲的吩咐了田守信幾句。

  “啊?”

  田守信臉色發白,結結巴巴的說:“這行嗎?”

  “當然行,放心,我母后一定會答應的。”

  朱慈烺狡黠的笑一下,帶著李若鏈去見吳有性。

  田守信打馬轉向皇宮。

  吳有性今年六十歲了,但頭發漆黑濃密,臉上也沒什么皺紋,乍一看也就是四十多歲的樣子,朱慈烺暗暗贊嘆,果然是大醫啊,只這保養,就足以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吳有性沒有功名,只中過秀才,見過最大的官員也就是巡撫一級,想不到堂堂皇太子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還派人專門來請,心中惶恐不可形容,等見到太子本人之后,他心中的緊張才漸漸褪去。

  皇太子一點都沒有架子,對他滿臉尊敬,言必稱“先生”,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太子對瘟疫之事好像也頗有研究,連續問了他幾個問題,都問到了關鍵點--我大明太子,果然不是一般人啊,吳有性心中暗暗感嘆。

  “所以臣以為,瘟疫非風非寒,非暑非濕,與傷寒病絕然不同,瘟疫乃是通過空氣傳播,由口鼻侵入,臣將這種氣稱為癘氣,要防治瘟疫,最重要的就是阻隔癘氣,同時病人用過的一切器物包括尸體都應焚燒,決不可簡單下葬,有此兩法,抑制瘟疫并不難。”

  吳有性所說的這番理論很簡單,后世的人都知道,但在這個時代卻是驚世駭俗,這個時代,人們都還簡單將瘟疫歸為傷寒,用傷寒之藥醫治,因此錯誤,瘟疫根本無法抑制,每一次都是大災禍。

  “先生可有根治之法?”朱慈烺問。

  吳有性眼有慚愧:“沒有,不過只要措施得當,瘟疫絕對可以抑制的。”

  “好,我要的就是先生這句話!”

  朱慈烺笑一笑,站起身來:“先生早點休息吧,我告辭了。””

  “殿下。”

  吳有性猶豫了一下,還是問:“你將臣招來,到底何事啊?”

  “當然是為了瘟疫,不過先生不用著急,容我安排一下,到時,我大明的安危,就仰仗先生了。”朱慈烺說,忽然想起什么:“對了,先生的瘟疫論可編撰完成了?”

  吳有性微微吃驚,想不到太子爺連自己寫書的事情都知道,趕緊拱手:“還剩最后一部分。”

  “好,完成之后,由我為你刊印,并且分發到大明所有縣府!”

  “謝殿下。”吳有性激動的無與倫比。

  這個時代出書,不但沒有稿費,反而要自己貼錢,唯一能賺到的就是名聲,因此,朱慈烺幫吳有性出書,真是幫了吳有性的大忙,更何況朱慈烺身為皇太子,他幫吳有性出書,本身就有巨大的加持作用。

  據明史記載,崇禎十六年,也就是明年,京畿地區將會爆發一場大瘟疫,死者數十萬,這也是李自成為什么能輕松的攻到北京城下,而北京毫無抵抗能力的原因之一。

  這一世,朱慈烺要將這場大瘟疫消滅于無形。

  而此時,太子爺在校場將右掖營主將徐衛良革職抄家,斬了一百顆假兵人頭,還將陽武侯薛濂打屁股的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師。

  “聽說了沒有?那個誰誰誰為了一兩銀子冒充京兵,結果被太子爺斬了!”

  “該!平常就不是一個好東西,居然連京兵都敢冒充,也是活膩了。”

  “一百殺一,太子爺可真不一般啊。”

  “是啊,挑出京營這么多毛病,還打了陽武侯的屁股,聽說陽武侯奄奄一息,也快要死了。”

  “好,這幫侯爺就知道欺負老百姓,死一個少一個。”

  “噓!讓哪個侯爺聽到了,不弄死你才怪呢!”

  對于太子爺的處理,百姓們大部分都喜聞樂見。

  一群御史聚集在某處,辯論到面紅耳赤。

  “太子如此暴虐,我等必須上本彈劾!”

  “何為暴虐?冒充京兵本就是死罪,太子不過是在執行律法罷了。”

  “執行律法是刑部的事,太子為何越俎代庖?”

  “太子代天行事是有明旨的,怎么會是越俎代庖呢?”

  意見嚴重分歧,無法達成一致。

  朱慈烺騎馬急急趕回皇宮。

  “咚咚咚。”

  遠遠就聽見暮鼓捶響的聲音。

  明清兩代,一更三點(戌時五刻)也就是現代時間的21點左右,擂響暮鼓,關城門,禁止出行;五更三點(寅時五刻)凌晨五點左右,敲響晨鐘,開城門,開禁通行。

  而皇宮宮門關閉的更早,大約20點就會關閉,除非緊急情況,否則任何人都不得再出入。

  現在已經快20點了。

  朱慈烺幾乎是掐著時間,快馬奔入了宮門。

  田守信帶著幾個小太監正在等候,見太子爺終是回來,沒有被關在宮門外,心里長長松了一口氣。

  “陛下還在乾清宮的暖閣…”田守信小聲報告。

  朱慈烺點點頭,直接去見父皇。

  崇禎在暖閣里來回踱步,臉上表情很是嚴肅,太子巡視京營鬧出的大動靜,超出他想象,而京營的糜爛更是超出他想象,朱純臣和徐允禎這兩個誤國之徒,朕不會饒了他們。

  不過崇禎現在最頭疼的是,太子在校場夸下海口,一月之內要解決京營的欠餉問題,可現在內庫根本沒有那么多錢啊。

  和邊軍不同,大明朝的京營屬于皇帝的親軍,給京營發軍餉的不是戶部,而是皇帝的內庫,這也是京營總督從來都是由勛貴,而不是朝臣擔任的原因。

  那么,大明朝皇帝的內庫一年有多少收入呢?

無線電子書    崇禎十五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