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鄭秀莉就嘆口氣說,“誰不想好好睡覺啊,總是睡不著有啥辦法?好容易早早睡了,半夜醒了睡不著更難受。”
鄭國霖就勸她說:“什么事情養成習慣就好了。你這個半夜醒啊,也是一種習慣。實在不行,就睡前出去跑步,直到把自己累的不想跑,再回來洗澡睡覺,半夜就不會醒了。”
“我哪有那么多閑工夫?”鄭秀莉就抱怨說。
鄭國霖說:“那我就找昨晚辦理,每天晚上給你來一遍理療。”
鄭秀莉立馬就喊:“你饒了我吧。你這是理療啊?還天天晚上來一次,你想要我的命啊?”
鄭國霖就樂:“這你就不懂了吧?這也是人體生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就是太缺少這個調理了。正是如狼年紀,以后一星期必須保證一次。你如果一星期沒法回家,我就去找你。”
鄭秀莉就幽怨地看著他說:“你饒了我吧?我再不說讓你頭上長草還不行嗎?我真受不了。”
“受不了也得受!”鄭國霖半步不讓,“就這么定了!”
鄭國霖這個決定還沒開始執行,他就不得不放棄了。
下午上班,一個電話打過來。
這個電話,在他上午開機的時候,就顯示有四五遍未接電話了。他以為是電商推銷或者騙子。
可這個騙子也真執著,下午一上班,接著就又打過來了。
他接了電話。
不是電商,也不是騙子,是介紹陳海龜陳騙子的那位院士。
對有學問的人,不管道德水平如何,鄭國霖都是比較尊敬的,他會耐心地聽對方把話說完。
這位院士還挺能說,說起來就沒有完。
“鄭董啊,你華山論劍的講演,讓我印象深刻啊!我已經參加過五年了,說實話,感覺很沉悶。不是為了那點報酬,我恐怕早就不去了。只有你的發言,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慨。可惜呀,國內商界精英里面,像鄭董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
鄭國霖只能和對方客氣著,希望對方早點講完。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哪里有時間聽別人恭維他?而且,在他這種人的思維里,對方無緣無故恭維自己,必是目的不純。不是有求于己,就是直接伸手化緣。
他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他寧可多拿一點錢出來,去做些真正的慈善,都不愿意往一些毫無意義的地方去投資。
終于,閑扯了有十多分鐘,院士開始說正事。
“上次我給你介紹去的那位陳博士,真不是礙于師生面子硬塞給你。那人啊,學問一般般,可是在某些方面的見解,我覺得,還是很實用的。不像我們這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只是從理論方面喊口號,能不能解決問題,其實我們自己心里也沒有數。他是直奔解決問題去的,雖然有些急功近利,有些讓人側目。可是,我覺得,他的心里,是有一把火在燒著的。
就好像你。其實,你在華山論劍上的講話,好多也是根本做不到,無法實現的。可是,你心里有一把火在燒著。你只有一句話打動我,就是不管能不能做,可不可以做,為了這個國家,我們必須去做!
我建議啊,你最好能耐著性子,聽海平把話說完。他說完了,你用不用他,決定權還是在你手里,不是嗎?”
院士總算講完了,鄭國霖客氣幾句,表示一定遵命照辦,然后就掛了電話,坐在辦公室里,愣愣地出神。
原來,那位陳海龜打聽到他還在本市沒走,又回來了。
這回回來,他直接讓院士先給他打了電話,自己才再過來。
這一回,鄭國霖只能耐著性子,聽他講完了。
但是,他還是提醒他說:“基礎知識,陳博士您就不要給我普及了。咱們直接進入你想說的主題,好不好?”
“好的。”陳海龜扶了扶金邊的眼鏡,在鄭國霖辦公桌對面的椅子上坐下來,然后開始了他的講演。
“是我低估了鄭董的學問,不該給你普及基礎知識。那么,咱們就直接說主題。”
還是夠啰嗦的。鄭國霖心里就有些煩。但他答應了院士,就得耐著性子聽下去。
“咱們在整個電子高科技領域,比之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其實都是非常非常落后的。”陳博士操著有些南方口音的普通話說,“晶圓、芯片電路設計、制造、應用程序、檢測,好多分類當中,咱們甚至是一片空白的。新聞上說的那些成績,多是為提振國人士氣,在內行人看來,甚至有一半是造假的。
我贊同鄭董您的看法,西方價值體系永遠不會真正認可我們,他們只不過是在試圖改造我們,分化瓦解我們,甚至是在處心積慮讓我們分裂掉,形成歐洲那樣的,眾多的小國家,再無法對他們形成威脅。
但我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年,是有其獨特的思想和文化的。五千年來,我們不知分化融合了多少試圖瓦解我們,消滅我們的外來民族。過去那些民族和國家辦不到的事情,西方價值體系也同樣不會辦到。
最終的結果,正如鄭董您所預料的那樣,他們不能瓦解我們,反而會發現,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的確沒有我們的文明先進,最終有被我們瓦解和融合的危險。”
他說到這里的時候,鄭國霖就有了聽下去的興趣。這正是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他是重生者,當然會知道未來發生的事情。可這位陳海平并不知道未來的事情,卻可以推測出這個結果,當真不簡單。
看來,這位不僅僅是一位學者,還頗有政治頭腦。
他就做出一副認真嚴肅的樣子來,示意陳海平繼續往下講。
陳海平就講下去。
“多年以前,我和鄭董,就有同樣的預感。只要我們有了足夠的能力,不再甘愿當供養這些寄生蟲的奴隸,起來挑戰他們的世界分工體系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圖窮匕首見的!
那時候,我還在米國留學。處在他們的環境里,反而更會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那時候,我就有這種預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