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百九十六章 沒有稻草

無線電子書    我在三國加個點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十萬…

  沒有倒吸一口涼氣,因為他們直接就被這個消息震的腦中嗡嗡作響,一時間都忘了呼吸。

  “難怪…難怪…”

  剛才那黃巾頭領口中喃喃道:

  “我道為何如此反常,如此迫不及待,連等到白日都不愿,直接夜戰來攻我大營,原來是援軍到了!”

  “別扯這些沒用的!就說現在該怎么辦!誰來回話?”旁邊的人粗暴打斷,接著還冷笑了一句,“張裨將,不如就你回話罷,先前你不是一直想要爭這主事之權么?”

  “汝尚夢邪?”

  張裨將臉色本就難看,聽到這話更是來氣,毫不猶豫的直接用他掌握的高端詞匯給懟了回去。

  按照潛規則,陣前的喊話交互通常是主帥或者主帥指定的人來進行,但問題是現在黃巾軍中沒有主將,倘若是漢軍主帥陣亡,那么自然會有副帥接替,副帥死了還有下一級的將領頂上,總之有著一套明確的程序。

  而黃巾就不一樣了,這營中的大小頭目們在徐和死后按照派系分成了數個山頭,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現在只不過算是湊一起扎營罷了,對于涉及全體的事情都要爭執一番才能得出結果。

  原本幾個山頭的首領都在爭徐和死后的話事之位,哪怕他們知道即便爭到了也僅僅是名義上的,仍舊指揮不動別人,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名分說不好就有大用。

  不過......那是曾經的情況。

  或者說,那是聽到劉毅的話之前的情況。

  現在......別說去爭了,看起來似乎是每個人都對此避之不及。

  為何?

  原因有二。

  其一,出頭回話就意味著承擔主帥之責,而一個軍隊中誰最值錢?

  當然是主帥!

  而此時人多眼雜,挑頭冒尖就意味著容易被盯上,別人也就罷了,萬一是那劉宏遠......

  其二,假使成了主帥,便要負責回話。

  陣前喊話也算是從春秋時期就有的老規矩了,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正義性,既是為了宣布自己師出有名,非不義之師,也是為了把對方打擊成失德之軍,好占據士氣上的上風。

  所以在當時兩軍對陣之前是必須要交流一番的,如果攻擊方嘴炮輸了便要乖乖退兵,甚至還要事后道歉,而被攻擊方嘴炮輸了就只能低頭挨捶。

  當然了,通常主動攻擊的一方大多都是提前做好了功課的,哪怕真的沒啥正當理由,起碼也會找些什么“包茅不入”之類的話。

  但被打的一方明知道敵軍是有備而來,卻不能不回話,因為不回話代表著默認,在當時那個年代士氣會直接完犢子。

  所以但凡大戰,戰陣雙方定然會有一次交流,雖然時代不同了,但這個習慣卻流傳了下來。

  這可苦了如今的一軍之主。

  人家春秋時期的戰爭是貴族的游戲,領軍的就算打了敗仗,只要投降不僅沒有生命危險不說,還能享受到對應級別的待遇,還能交錢贖身,尤其是國君親自率兵的,對方將領打到他面前別說動手勤王,還要先行禮.....根本就不用擔心生命安全。

  而現在呢?一旦真氣耗多了,死了也是白絲。就算是手下代為回話,萬一掛了個親近心腹,也肉疼不是?

  所以這可不是個什么好活計,以氣御音雖然不難,但想要覆蓋整個戰場的范圍需要消耗的真氣可不少,就算是頂尖的坤珞境想要像劉毅這樣喊一嗓子,起碼也要消耗一成左右的真氣。

  沒辦法,通常這種大場面的領軍者至少也是個無妄境,雖然消耗高,即便是劉毅這種級別的,方才那一句也用掉了他百分之一的真氣量,但起碼說幾句話還能頂得住,就算是換成最普通無妄境,好歹也是同級別的,說個一兩句還不至于傷筋動骨。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這也是為何喊話下達命令方便快捷,但卻很少人這樣做的原因。

  即便是有,也最多就是說個一兩句諸如“全家突擊”、“撤退”這樣用于大戰頭尾少的簡單指令。

  沒辦法,復雜的也搞不定。

  要知道戰場上需下達的命令何其之多?

  調度、包抄、夾攻、策應等等不一而足,壓根就不是一兩個字,十幾二十句話便能應付下來的,與其讓主將或者重要戰力為了當傳令兵而耗盡真氣陷于危險之中,還不如多多操練士卒識別金鼓旗號的能力。

  當然了,做事情不能教條,實在是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不該省的還是不能省。

  話又說回。

  原先那些個黃巾頭領在爭奪位置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過還要繼續打下去,在他們心目中后面就直接是跑路撤退事宜了,完全考慮過這一茬......

  所以現在遇到眼前的情況,就直接一下子從趨之若鶩變成了避如蛇蝎。

  幾個最前排的黃巾頭領想法驚人的一致。

  本來眼前這一關就難度了,還把寶貴的真氣浪費在這上面,豈不是犯傻?不如讓別人去出這個頭!

  正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喝,幾個有資格出來對話的都這想法,甚至還發生了爭執,站在后面的雖然明知這樣不妥,卻也不方便插嘴,只能在那干著急。

  等這幾個人吵了幾句,發現周圍氣氛不對才陡然回過神來。

  但為時已晚。

  大營中就算是搞后勤從來都還沒參戰過的士卒都知道最近連吃敗仗,連渠帥都死了,心中原本就都惴惴不安,現在突然被警號驚醒,得知漢軍來襲,更是惶惶,后來聽到營外傳來的聲音,直接就變成了驚懼。

  他們或許沒文化,聽不懂“叨擾”,不明白“一晤”,但絕對都知道“十萬眾”是啥意思。

  原本他們還能堅持在這大營之中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自忖有著巨大的數量優勢,覺得起碼在這營中是安全的......最少上次漢軍那么兇猛的騎兵不也沒敢攻營不是么?

  可現在,漢軍的數量比自己這還多!

  這些最底層、最不起眼,同樣也是數量最多的普通黃巾士卒的心里迫切的需要一根救命稻草。

  這根稻草最好是有高層站出來表示一切早已預料,再不濟也可以是拆穿漢軍那虛張聲勢的謊言,至不濟...至不濟起碼表現出“且放馬來攻”的無畏。

  然而......

  一片沉默。

  沒有稻草,什么都沒有。

  天才一秒:m.read8.org

無線電子書    我在三國加個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