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四十四章:英魂殿

無線電子書    無上昏君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太初七年十一月初旬。

  天下間終于陷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趙長青率領諸位將士回京,包括陳、蕭二人。

  為以防萬一,他將大軍全部留在了晉國疆域,只帶了一萬將士回京歸朝。

  不管怎么樣,在晉國接二連三發生的大戰,已經讓大魏損失了六郡,合一州之地。

  這損失不可謂不大。

  但是好在,曾經楚國的疆域,現在已經徹底屬于了大魏。

  維持了兩年的大戰,已經讓魏國成了這方土地上最為龐大的國家了,幅員遼闊當世第一。

  總得來講,魏國在此戰中賺足了利益。

  魏國洛陽城里的百姓今日得知皇帝將要班師回朝,他們一個個的都很激動。

  因為正是今時今日的皇帝陛下,讓魏國子民這四個字,成了全天下的通行令牌,以一國敵六國,還獲得這么多的利益,自有史以來,也就秦始皇達到這種程度了吧?

  他們這些魏國的老百姓們,發自內心的前往京城外的官道上歡迎皇帝陛下。

  出乎意料的是,洛陽城中的官員將士們,并沒有阻止百姓的這次自發行為。

  擱在以往,是要阻止的。

  畢竟,他們都怕老百姓的隊伍中會隱藏著什么殺手之類的人。

  這也是趙長青授意的一件事情,普天之下,除了那個神秘勢力中的高手,誰還能在這個時候將他刺殺?

  換句話說,除非是天人境界的高手,否則刺殺趙長青比登天還難。

  百姓站在官道兩旁,有官兵維持現場秩序,倒是沒有發生什么亂子。

  只是趙長青的龍輦在官道上停留了片刻。

  他在看這些熱愛自己的子民。

  有時候他真的不懂,自己已經在朝政上盡可能的昏庸了,為什么這些老百姓們,還是如此的擁護自己呢?

  他想不通。

  其實是因為,他將魏國百姓們的民族尊嚴提升上去了。

  和他一起坐在龍輦里的,是諸葛亮。

  趙長青看著龍輦外歡呼的百姓們,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道:“你看這些樸實的百姓們,嘴臉是不是比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嘴臉要好看多了?”

  趙長青平日里見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面孔,看到百姓們如此真實而又發自內心的一面,頓時感到唏噓不已,有感而發而已。

  但是在諸葛亮心里,事情就沒這么簡單了。

  他抿了抿嘴,說道:“陛下仁義愛國,百姓愛戴實屬正常。朝中大臣大多畏懼陛下龍威,也實屬正常。”

  趙長青‘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這次晉國之戰,諸葛亮當屬頭功。

  定計救陳、蕭二人這段事情,也必將成為一段佳話,在魏國的土地上代代相傳下去。

  回到京城皇宮后,趙長青在承德殿召集文武百官。

  他沒去休息,如此召集群臣,是有事要說。

  文武百官只聽皇帝陛下說道:“朕打算在京城里建造兩所宮殿,取名為‘文英殿’與‘武魂殿’,只要是為國捐軀的大臣們,都可以入享兩殿,供后世人世世代代上香敬拜。”

  文武百官們對這條旨令沒有反對。

  兩殿該建,讓為國捐軀的忠魂有個棲身之所,理應如此。

  趙長青見群臣們沒有疑慮,便是繼續說道:“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至于武魂殿,第一牌位供奉曹老國公,各位可有意見?”

  此言一出,群臣們頓時議論紛紛。

  各有各的說辭。

  聽陛下這意思,是要按照去世的時間順序供奉在兩殿。

  武魂殿曹老國公,大家都沒什么爭議。

  畢竟曹老國公他老人家在死前還定計大破楚軍,為后來的占領晉國,平滅楚國做足了鋪墊,供在第一位牌位,理所應當。

  可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就讓人感覺值得議論了。

  兩殿自今朝建立,按照陛下的意思來講,也是需要今朝的文臣武將在死后才能配享兩殿,享受大魏香火,但是這李子淵…

  作為一代名相,李子淵確實有青史留名的資本。

  但不過就是功在當代罷了,豈可換到現在占據文英殿第一牌位?

  這有些說不過去了。

  但是一時之間,趙長青也想不出什么合適的人選,能夠配享文英殿第一牌位。

  大家爭執過來爭執過去,也沒討論出來一個最終人選。

  還是趙長青拍板決定,就將‘李子淵’供奉在文英殿。

  這也是為什么李子淵能被后世之人封神的最大一個原因。

  能和曹老國公齊名的存在,肯定也是一位大佬。

  不得不說,李子淵治國的能力略輸諸葛亮一籌,但是誰讓他死得早呢?

  事情就這么定了。

  除了兩殿之外,趙長青還說了一件事,道:“朕在晉國一戰時,得益于一位老將軍所助,擊退了涼軍,但是老將軍卻為國捐軀了。在老將軍生前,朕曾答應過他,要給他一個謚號,此人名為戚定遠,最早乃是蕭逾明大將軍麾下的前將軍,各位集思廣益,看一下,到底要給老將軍什么樣的一個謚號合適。”

  趙長青語音剛落,便有史官站出來述說著老將軍的生平。

  十二歲參軍,同年殺敵,次年攢敵將頭顱…

  從最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了前將軍的位置。

  可謂勞苦功高。

  不過該給老將軍什么謚號,卻讓文武百官們犯了難。

  聽陛下的意思是說,這謚號不能給的太低。

  但是,區區一位前將軍,三品官,又沒獨自領導過大戰役的勝利,也不能給的太高,不然不符合禮制。

  這可讓眾臣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趙長青也不急,有的是時間。

  就連諸葛亮都在皺眉想著。

  這讓趙長青有些疑惑,一個謚號而已,能有多難?

  最終,還是諸葛亮開口說道:“陛下,不如就謚號為‘武’,您看如何?”

  “武?”趙長青皺了皺眉頭,道:“單謚?”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一個武字,足矣詮釋太多了。”

  眾所周知,魏國素來是以雙謚為貴,至于單謚,自魏國建國以來,就是沒有出現過。

  單謚為‘武’,這合適嗎?

  對于魏國的謚號禮制來講,會不會太隨意了?

  諸葛亮見陛下有些猶豫,便是繼續出言說道:“上陣殺敵為武,盡忠報國為武,行軍作戰為武,沒有比武這個字更合適了。”

  群臣一聽,覺得合適。

  武,單謚,不高不低。

  正合適啊!

  武將最高謚號為忠武。

  而單謚武字,也比較符合陛下的預期,反正給忠武肯定不合適,戚定遠還不夠格。

  如此,在一番劇烈的討論下,趙長青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給戚定遠了‘武’字謚號。

  后世人根據戚定遠的一生,還寫了一段傳說故事。

  畢竟,從一個小兵做到將軍的位置,這符合大眾心理想聽的傳奇故事。

  只不過越到后來,他越被神話了而已。

  世稱戚武公、戚武爺。

  配享武魂殿,受大魏香火敬拜。

無線電子書    無上昏君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