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二章:勤王大軍

無線電子書    無上昏君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三日后,卯時末,崇德殿。

  今日的朝會,乃是大朝會,京城內文武百官都要到場,不夠品級的官員,便在殿外站著。

  最近這些時日,整座京城內,都沉浸在了敵國兵鋒的重壓下,如今京城局勢稍有緩解,這些王公大臣們,才算是略微安心。

  趙長青這三日,過得極不開心。

  他這三日,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按照正常情況發展,自己殺了劉坤之后,不應該受到懲罰嗎?那些不屬于給事中管理的言官不跳出來彈劾自己嗎?

  為什么一個個都跟沒事人似得?

  他想不明白,是真想不明白。

  一定是某個環節出錯了。

  就算不懲罰,也不用獎勵吧?

  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邏輯?

  如此一來,我的昏庸值怎么辦?

  他站在崇德殿里,深深感受到了殿內眾人那投來的目光中藏滿了惡意。

  劉坤,多好的一個官,怎么就讓自己殺了呢?真是手賤!

  未等那些大臣們有事稟報,大魏皇帝便看向趙長青,使了一個手勢,由身邊太監通報,“大皇子斬除奸逆,澄清給事中,有功于朝堂,特賜免罪金牌一副,除造反、大逆不道之外,皆可免于牢獄之災。”

  趙長青聽到這個訊息,順利懵逼了。

  還特么真賞?

  你賞了,豈不是證明我做錯了?那我的昏庸值怎么辦?

  眾皇子、大臣們,也是紛紛吃驚。

  劉坤之案,經過兩日調查,確實該殺,這沒什么好說的,但是畢竟大皇子獨斷專行先斬后奏在先,這已經違背了大魏律法,功過已然相抵,怎么還給他賞賜?

  這算什么道理?

  不過朝堂之上這些人精,在細想之后,都沒有站出來反對皇帝陛下的意思。

  只因這‘免罪金牌’,用在皇室中人身上,只是一件可有可無的物甚而已。

  什么?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呵呵。

  懂什么叫階級嗎?

  趙長青懵逼過后,百般無奈,心不甘情不愿的領了賞賜。

  隨后,太監又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緊接著,先是大魏右相李子淵向皇帝講了一下各個飽受戰亂地區的民情,然后左相鐘丘又開始說道:

  “啟稟陛下,江南道節度使蕭逾明親率十萬勤王軍,不日就可到達京城,以解京畿之難,等各道勤王大軍趕來,便是向敵國發起反攻的時刻。”

  滿朝文武大臣面露喜悅光彩。

  各個義正嚴辭:

  “這次,定要讓楚國付出代價!”

  “對,將楚國徹底趕出大魏境內!”

  “將這些楚蠻子全留在大魏,殺光他們!”

  這一刻,無論文臣武將,都極力主戰,只因楚國做的太過分了,使魏國損失慘重不說,而且還將魏國百姓當作豬狗牛羊一般戲弄斬殺,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忍到極限無需再忍,各路勤王大軍一到,一定要打出大魏的軍威。

  大魏皇帝雖然高坐龍椅之上,但也是聽到了大臣們紛紛議論的聲音,但是不管怎樣喧嘩,他都沒有阻止,自楚國突然興兵犯境,大家伙心里都在憋著一股委屈。

  等他們漸漸沒了喧囂聲,大魏皇帝才點了點頭,突然就此事問起趙長青道:“朕聽陳慶之說你懂領兵打仗之道,且說說看,待勤王大軍趕來之時,我們要怎么做?”

  問我?

  啥意思?

  本皇子哪懂什么打仗?

  怎么辦?

  有了。

  這些大臣們不都說等各路勤王大軍趕來,要好好教訓一下楚蠻子嗎?本皇子偏偏要和你們反其道而行之,這樣才能收獲昏庸值,我真是太聰明了!

  “啟稟父皇,兒臣認為,待各路勤王大軍趕來之后,應以防守為主。”說到這里,趙長青故意停頓了一番。

  他看到朝中不少大臣露出憤怒、不解、驚訝等神情,就知道自己說對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不過,他恰恰沒有注意到,皇帝的神情既沒有不解也沒有憤怒,只是有些許的不可思議與好奇。

  趙長青繼續道:“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善伐謀,然后和他們談判。打仗多不好啊,會死人的。”

  趙長青很苦逼。

  本來想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秀一把孫子兵法,畢竟這個世界可是沒有什么孫子兵法的,但是他話到嘴邊,卻發現自己啥也不懂,啥也不會,啥也不是。

  只能瞎編了。

  愛咋滴咋滴吧。

  反正自己不怕噴。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善伐謀?”

  “好句啊!”

  本來想噴大皇子的這些大臣,一個個的都因為他所說的兩句話而議論紛紛起來,大多數都自動忽略了最后一句話,只當大皇子是在開玩笑。

  畢竟,說出這樣話的人,自污藏拙多年的人,豈能胡造亂編?肯定是有其深意啊!

  什么?你不懂大皇子的話?

  那你就是不聰明,沒領略大皇子話后真意!畢竟從一鳴驚人到現在,大皇子的所作所為,都給人一種深藏不露的印象!

  就連大魏皇帝,都在細細品味那句出自孫子兵法的名句,好像是抓到了什么點,瞬間感覺悟出了什么,突然,眸里似有光芒閃爍。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就符合朕的想法嗎?老大…真的是令朕不得不刮目相看啊!”

  大魏皇帝喃喃自語過后,心中似乎下了什么決定,斷然開口道:“大皇子所言有理,各位大臣怎么看?”

  “有理?”

  趙長青深深皺了皺眉頭。

  感覺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

  下一秒。

  果然。

  特么的。

  昏庸值又沒了?

  “臣等贊同!可以防守為主,拖垮敵軍,使敵不戰自退!”李子淵率先開口附和大皇子。

  并向他投以蘊含莫名情緒的目光,像是在說,大皇子您就死勁造吧,背后有老臣呢!

  趙長青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渾身上下頓時打了一個冷顫,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心中道:“勞甚子,這糟老頭子壞滴很!”

  李子淵話音剛落,隨后,滿朝文武大臣齊齊附和。

  若是能夠以最小的代價而勝敵軍,這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結果,而且若是各路勤王大軍齊至,無論防守還是攻打,己方都已經立于不敗之地,就完全沒有必要非得求個一鼓作氣,這樣一來,反而得不償失。

  滿朝文武大臣的表現,使趙長青頓時深深懷疑起了人生。

  王八蛋!

  古代人這么好忽悠?

  早知道就閉嘴了!

  一個個的,都讓人不省心!

  你們如果都贊同了,我還能有昏庸值嗎?

  畢竟,一個人昏庸是昏庸,一群人昏庸不叫昏庸,叫決策失利啊!

  皇帝陛下很是開心的點了點頭,趁熱打鐵,又問道:“那你們說說看,等勤王大軍來到,是讓他們駐守京城,還是在京外安營扎寨?”

  如何妥善安排勤王大軍,不使各路封疆大吏寒心,成了目前的一大難題。

  不過,這一次,趙長青在聽到皇帝的問話后,識趣不說了。

  說了也是瞎胡扯。

  還是不說為妙了。

  那些皇子們,因為趙長青剛才的大放光彩,早就令自己的心中深深郁悶,當然得趁著自家父皇的問話,好好表現一把。

  不過,他們這些來自于不同陣營的皇子,都像是通過氣一般,所答都是一致的,基本上都講要讓勤王軍入駐京城。

  畢竟,剛才大的戰略已經制定出來了,那就是防守。

  怎么防守呢?

  那就是守城啊!

  怎么守城呢?

  肯定是得依靠那些勤王大軍啊!

  所以,讓勤王大軍駐京肯定是必然的事情啊!

  趙長青聽到各位皇子們的回答后,微微搖了搖頭,自覺后退了兩步。

  搖頭后退是因為他感覺自己的壓力好大,這些皇子們,說話一套一套的,說的啥自己都聽不懂,還怎么爭皇位?

  而且他們說的雖然聽不懂,但是莫名覺得很有道理。

  算了。

  先溜吧,應該沒我啥事了,靠柱子上先休息一會吧!

  等將來攢夠了昏庸值,兌換了武道境界,就把他們全殺了,誰讓他們一個個的這么聰明,搞得自己壓力山大。

  在此之前,還是先茍吧。

  然而,大魏皇帝聽到皇子們的回答后,都覺得不是很滿意。勤王大軍入駐京城,威脅到了皇權怎么辦?

  即使不威脅,趁機要錢要權怎么辦?

  都是問題啊!

  怎么能讓勤王軍入城呢?

  這些人都沒腦子的嗎?

  一個個的都不為朕考慮。

  大魏皇帝胡思亂想的瞬間,突然注意到悄悄溜到柱子后面的大皇子,心想,“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你小子還想偷懶?”

  于是立刻問道:“你的幾位弟弟都已經說了自己的意見,你這位做大哥的怎么看?”

  趙長青聞聲一愣。

  啥意思?

  又讓我講?

  我他媽不懂啊!

  算了,總不能說自己不知道吧?

  還是和他們反著來吧,畢竟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那么站在道理的對立面,沒準還能撈一波昏庸值。

  想到這里,趙長青一掃胸中淤積,開口道:“啟稟父皇,兒臣認為,勤王軍不可入駐京城。只因一旦勤王軍入駐京城,行動受限,很容易便會讓敵軍鉆空子,他們很可能會圍住京城,到了那時,怕是悔時彎矣。”

  別問我什么空子,我特么哪兒知道?

  圍住京城?我瞎編的。

  我是真不懂啊!

  然后,趙長青這番話,卻讓所有人陷入沉思。

  以大魏皇帝想的最多,“老大果然精通兵法深思熟慮,除京城之外,在敵國眼中,還有很多大魏的土地可以侵占,而攻陷京城,只不過是當務之急。

  若是他們見京城久攻不下,定會圍而不打,徐徐圖之,這樣一來,京城就猶如甕中之鱉,有各路勤王大軍在京,再加上糧草資源無法來到京城,必然致使京城大亂,從而受困其中。

  但若是讓勤王大軍分駐京外,不光起到拱衛京畿的作用,還可監視敵軍動作,此為一舉兩得,大善。”

  大魏皇帝自詡為想通趙長青話內深意后,立刻講了出來,使滿朝文武大臣皆然贊同。

  這一次,他們再次對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大皇子刮目相看。

  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可想而知,短時間內,誰人也無法阻擋大皇子的前進的腳步了。

  真是令人感到無比驚訝。

  大魏皇帝也很高興。

  滿朝文武,至少都沒了前幾日悶悶不樂的表情。

  今日的朝會沒有白開。

  解決了兩大難題,即對敵國大的戰略與如何安排各路勤王大軍。

  而其中,唯有趙長青難受、想哭。

  嘴賤,真是嘴賤!

  本皇子啥也不懂,還以為說錯話了呢,結果倒好,反倒贊同我的意見了?

  也罷!

  吃一塹長一智,待會回去之后,得好好縷縷思緒,這幾天總感覺怪怪的?到底怪在哪呢?

  我已經明明很昏庸!很敗國了啊!

  一定是自己的戰略出了問題,值得深思!

  不對。

  等等…

  贊同我的意見好啊!

  萬一我的意見使國力受損,昏庸值豈不是手到拈來?

  對對對!

  沒有萬一!我啥也不懂!我的意見一定是錯的!

  哈哈!

  開心!開心!

  如果我的意見使勤王大軍慘敗,豈不是會收獲大把的昏庸值?

  天呢,原來敗國如此簡單?

  我可真是個天才。

  下朝之后。

  皇帝陛下特意將兵部尚書、軍機處大臣,議政處(內閣)大臣留下,而太子,也沒有退去,他有輔國輔政的權利,留下來也無可厚非。

  皇帝不顧留下來的五六位大臣驚訝表情,問李子淵道:“你有將朕不愿打仗的想法泄露?讓大皇子知曉了?”

  李子淵跪地道:“臣未有。”

  皇帝聞聲皺了皺眉頭。

  不足片刻后,突然大笑起來。

  然后開口道:“這老大,果真精通兵陣之術,能將目前局勢了解如此透徹,而且應對起來所施措施也非常恰當好處,假以時日,必成軍中翹楚。”

  有大臣不明白是何意,問起皇帝。

  皇帝又道:“打仗這個東西,若非舉國之戰或已到不死不休的那種程度,其實都是拼個家底。

  楚國大軍,長途跋涉來到我大魏,已然損耗眾多,我們若是直接將楚國打敗,這個自然很容易,只需要各路勤王大軍精誠合作,自然可期。

  但是若想一勞永逸,我們只有源源不斷的消耗楚國國力,如何消耗?這便用到了老大的法子,防守。

  我們依靠本土優勢,可源源不斷的與敵對抗,但是他們呢?從楚國到大魏,路程有多遠?物資送一次要多久?路程當中誰敢保證不出問題?

  他們不會甘心退兵,因為他們沒有從戰爭中獲得巨大利潤,但是不退兵,就要和我們比國力比消耗,如此一來,大楚豈不是不攻自破?

  而老大后來又說和談,怎么和?怎么談?無非就是趁敵兵堅持不住之際威脅他們要挾他們,以彌補此次戰役我大魏的損失!

  此為陽謀!上謀!老大,心思縝密,是個帥才!”

  皇帝一番話,使眾人醍醐灌頂,就連太子,都深深震撼在自己大哥的‘上善伐謀’當中。

  接著,他們又一起商談,關于勤王軍駐扎一事。

  若是趙長青此刻在這里,肯定會哭笑不得,甚至還會再次暈倒去讓趙子龍請御醫。

  大皇子殿下啥也不懂,王公大臣們全靠腦補。

  反正他就是藏拙,反正他就是知兵,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認真考究、仔細思量,因為看似沒什么營養的一句話,其背后定然有深意…

  畢竟,大皇子能夠自污藏拙多年,而且還如此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他說的話,怎么能用常理度之?

無線電子書    無上昏君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