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五章 磕頭

  臘月初一,揚州小雪。

  這座美了千年的風流古城,披上一層銀裝后,愈發美的不似人間。

  靜謐如江南女子,柔婉多情。

  對普通百姓和尋常士子而言,初進臘月的第一天,是個極美好的日子。

  可對揚州城的上流圈子而言,這一日,卻比屋外的寒風更加刺骨!

  昨晚,那真是一夜魚龍舞啊。

  白家被破開,揚州鹽院衙門先行,揚州府衙,揚州守備等諸多揚州官方勢力悉數出動,圍觀見證。

  自白家密庫中搜出失傳多年的黃家祖傳之寶,除此之外,還有強弓二十副,鎧甲八副,以及火器十五把…

  哪怕不算黃家滅門案,只憑這些禁絕兵器,白家也絕無幸免之理。

  當然,這些都是拿下白家后,才搜羅出的罪證,可以示外交差的罪證。

  真正明眼之人都看得出,這是鹽院衙門的大動作。

  沒有以私鹽論罪,而是以這等方式破局。

  強弓,重甲,火器…

  每一樣都能置白家于死地,也因此更加令人膽寒。

  真正論起來,國法雖禁絕,可八大鹽商之族誰都清楚,這種禁忌的兵器,絕不止白家一家擁有。

  而且,就數目來說,就算再多十倍,白家也不可能倚之造反。

  所以,鹽院衙門誅人,和罪過本身無關。

  齊園,草堂。

  除卻白家外,揚州八大鹽商中其余六家家主,有的甚至是老家主,都親自出面,坐于此地。

  目的只有一個,求齊家出面,主持公道。

  “七爺,這個口子不能開哪!若是這一回白家讓他們得逞了,往后,咱們豈不成了砧板上的魚肉,隨他們砍殺?”

  “是啊七爺,這些年,咱們幾家都唯齊家馬首是瞻,也聽七爺你的話,把見不得光的尾巴都割了。咱們都到這個地步了,還要我們怎樣?非要我們死不成?”

  “太過了,這次實在是太過了!他們尋不到咱們在鹽務上的過錯,就來這一套,簡直豈有此理!”

  “我就想不通,梅家從哪來得那些證據?還是梅家二房…”

  此言一出,草堂上諸人的面色隱隱有些微妙,彼此間眼神閃爍。

  然而,藤椅上的齊太忠,依舊恍若未覺,垂著眼簾,靜靜的坐在那里。

  見此,沈家老家主沈聰忍不住問道:“七爺,昨兒你家大房長孫和京里來的那位一起去的四喜樓,昨晚的事,齊家莫非提前知道了?還是說,齊家已經站到了那邊?”

  此言一出,草堂上一片靜寂,諸多雙目光,都死死盯著齊太忠。

  齊太忠的面色卻依舊沒怎么變,緩緩抬起眼簾來,目光卻只在幾個與他一般頭發霜白的老人頓了頓,最后緩緩道:“多少年了,揚州府,沒這么亂過。”

  沈聰大聲道:“只要七爺你老在,這揚州府,就亂不了!”

  其他幾個老家主也紛紛大聲附和起來。

  和年輕一輩大多只是聽過齊太忠的傳聞不同,這些老人,卻是真正見識過齊太忠這一身的傳奇的。

  無人不拜服!

  對他們來說,這頭齊家銀狐,便如神人一般,不可戰勝。

  然而,齊太忠卻淡淡看了眼方才開口說話之人,笑道:“老嘍,鎮不住了…”說著,笑容轉苦道:“即便未老,遇到如今這大變局,大勢之下,小小一座揚州府,又豈能抗衡?”

  都是人精,聽聞齊太忠的話,幾個老頭子率先變了面色。

  陳家家主陳嶠皺起白眉,緩緩道:“七爺,果真到了這個地步?京里一場風波,韓彬等人被貶出京,形勢不是已經開始轉好了么?”

  齊太忠呵了聲,淡淡道:“你果真如此以為?”

  “這…”

  陳嶠面色微變,張開口,卻說不出許多話來。

  李家老家主看起來要年輕不少,頭發中還帶一些黑發,一對眉毛也只是花白,他身子骨看起來頗為強壯,聲音也粗重,道:“如今就盼著太上皇萬壽無疆了!”

  彭家老家主倒是更明白些,卻也更悲觀些,他搖頭道:“太上皇上次出宮,解決了最后一樁心頭記掛之事,就又回九華深宮榮養去了。他老人家不理外朝之事多年,更不會為了千里之外的幾個鹽商再出來。眼下京中一切照舊,只是為了不打擾太上皇的清靜。可外省卻沒這個擔憂,也不需要忌諱什么。七爺說的不錯,終歸到底,不是他韓半山和林如海想做什么,若只他們想做什么,反倒好辦了。可是,想要革新大政的,是乾清宮里萬歲爺的意思!這種大勢下,咱們尋七爺又有什么用?”

  吳家家主聞言,勃然大怒道:“那怎么辦?只能坐著等死,讓林如海和韓半山把咱們一家一家的抄完殺光?!咱們朝廷里又不是沒有人,大不了來個魚死網破!!”

  陳家老家主好奇問道:“吳聘,你準備如何魚死網破?你要造反么?就憑你手下那百十號鹽丁?”

  吳家家主厲聲道:“何須造反?只要咱們把鹽田都毀了,把鹽里攪上石灰,兩淮鹽地沒了鹽,江南六省百姓都過不了年。就算還有鹽,那些泥腿子又有幾個吃得起鹽?到那時候,自有人揭竿而起!”

  彭家老家主則沉聲道:“你這是想讓我們都落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吳家家主大怒道:“難道眼下就能落得一個好字?”

  齊太忠擺了擺手,草堂內瞬間安靜了下來,只聽齊太忠淡淡道:“還不至于此…筠兒昨夜,是受人之請,才同去的四喜樓,對此事,知之不清。不過,老夫已經派了二子前往鹽院衙門打聽了。得了準消息后,再看看到底是什么緣故。總之,老夫不以為,一個林如海,就能將咱們這幾家都抄個底朝天。至于白家…就當是前車之鑒吧,你們各家誰還有不干凈的地方,早早抹平了才是。真要讓人翻出鐵證來,誰也保不住你們。白家抄家,難道是因為鹽務?鹽院衙門當著揚州府的面抄家拿人,罪證公布天下,誰會說鹽院衙門是在打壓鹽商?”

  聽聞齊太忠這話,大部分的人一下就心安了下來。

  既然齊太忠說了,一個林如海抄不了他們,那林如海就一定抄不下去了。

  至于那些罪證,各家里倒是都有一些…

  草堂內正說著話,就見齊家二爺齊萬海大步入內。

  齊太忠一生不知生了多少子嗣,但真正掌管齊家大權的,唯有三個嫡子。

  長子齊萬年自不必多說,這次子齊萬海,為人四海,交友廣闊,深得齊太忠的喜愛,在齊家負責江湖事。

  齊萬海進入草堂后,先與齊太忠見禮,又與幾大家族的前任家主見禮,最后道:“問出了個大概,但摸不準有幾分真。”

  眾人齊道:“快說來聽聽!”

  齊萬海見其父緩緩點頭后,深吸一口氣道:“我原也以為所謂的梅家舉報是借口,可沒想到,里面還真有梅家人的事。梅家二房梅珍、梅淮父子,前兒才到的揚州府,也去了鹽院衙門。黃家的祖傳之寶,是當年白家邀請涪翁先生過目,辨別過真偽的。因為那三件寶物中,有一件是黃家先祖黃庭堅的字。梅家二房大公子不忿鹽院衙門只拿梅家開刀,因此才檢舉出來。而且,不止白家一家有事。聽說,還有幾家…只是,白家和京城來的那位太上皇的良臣有過節,所以才拿白家下手。”

  這番話說完,自然是罵聲一片,群情激蕩。

  首當其沖者,便是梅家。

  作為本土第一望族,梅家最出名的不是分得了一些鹽引,因此而發了些財。

  那點錢財,在八大家看來,不過是小財罷了,不值一提。

  梅家之所以能博得一個本土鄉望第一,全因為梅家出了一個涪翁先生,其書法成就,甚至備受太上皇推崇。

  再加上涪翁先生本人,心性清傲,淡泊名利,所以八大鹽商之族反而越與之交往。

  一來想求其墨寶,以鎮家族文運。

  二來,也如白家那般,請他點評家中藏字。

  所以,梅家能知道白家收藏了黃家的祖傳之寶,也就說的清了。

  讓其他人驚怒的是,梅家知道的,不止是白家,他們家族中的一些未必見得光的私藏,梅家也知道!

  若是如此,豈不是說現在大家人人危矣?

  鹽院衙門,想吃哪家就吃哪家?

  “拼了!”

  “他們要想再這般來,我們就和他們拼了!”

  “對,大不了魚死網破!!”

  驚駭震怒之下,幾家家主的反應尤為激烈。

  不過幾個老家主,卻紛紛看向了面色漸漸凝重起來的齊太忠,喚道:

  “七爺,說句話罷!”

  “七爺,到底怎么辦,還得你老來拿章程啊!”

  “七爺,咱們都聽你的!”

  齊太忠聞言,緩緩抬起眼簾,看向次子齊萬海,一字一句道:“備車,老夫要去見,林如海。”

  鹽院衙門,忠林堂。

  林如海看著滿臉倦色的賈薔,溫言道:“好了,也算你功成身退了,快去歇息罷。接下來的事,就讓我和齊家那老狐貍打擂臺。”

  賈薔笑了笑,關心道:“姑祖丈,你這身體…要不,還是姑祖丈你在后面指點著,我來和齊太忠談?到了這個份上,齊家也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了。”

  林如海卻擺手笑道:“算了,你若沒打算和齊家合伙做事,自可這般。既然你和他家所謀不小,就不好失去誠信。接下來如何平和的瓜分其他三家,再去革新新政。主要還是由齊家自己來操持,我也只是敲個邊鼓,所以累不著許多。現在的事,就是看齊家能不能守住本心,不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暈。齊太忠一世英名,這一次若走穩妥了,齊家也算是真正立了起來,以后雖慢慢去了鹽務,卻也不必再困囿在小小一座揚州城內了。好了,你快去歇息罷。我估計,齊太忠也快到了。”

  賈薔聞言,不再多言,起身告辭離去。

  這里面有太多勾當,是他完全不了解的,也就別逞強去參與了。

  等他離開一會兒后,隔壁耳房才走出兩人來,嘰嘰喳喳說笑著,正是梅姨娘和黛玉。

  黛玉見林如海臉上笑意未散,星眸凝了凝,嗔道:“爹爹,薔哥兒才多大一點,你就使勁的使喚他,夜里都不能回家歇息。我還聽香菱說,薔哥兒如今好似成了什么刀來著,聽著怪唬人的。你可莫要欺負了他,在京里時,賈家的長輩們就喜歡欺負他。也不知他這是怎么了…”命中克長輩,因此不得喜?

  林如海聽聞女兒在為賈薔抱不平,也只是略略一笑,沒有分辨什么。

  倒是梅姨娘小聲笑道:“雖你是做姑姑的,可也不能只顧著心疼薔哥兒,難道就舍得讓老爺去連夜奔波操勞?薔哥兒還年輕,他多勞碌些,老爺就能輕快些不是。再者,你方才也聽到了,這都是薔哥兒的一片孝心嘛。你若果真心疼他,快要過年了,你這姑姑封他一個大紅封,卻不用他磕頭,不就好了?”

  黛玉聞言“噗嗤”一笑,眉眼流轉間,似看到了這個場景下某人的表情,好笑道:“什么姑姑,人家從開始就不認,說早出了五服呢。”

  梅姨娘聞言,笑容里多了幾分深意…

  ps:建議大家不要一開始就直接把黛玉代入成薔哥兒夫人,那會少了很多樂趣的。即便是讀紅樓,你回頭再讀讀,會發現其實也有一段不短的路程,黛玉才生出小兒女之心。

無線電子書    紅樓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