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一節 東藩(1)

無線電子書    宋恥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說實話,這筆買賣讓薛慶自己選擇,他肯定不同意,山東州縣被女真人拉鋸那么久,早就殘的不能再殘,高郵、天長軍經過這幾年恢復,吸收了十幾萬山東河北難民,以及回遷的本地人,甚至吸引了一些江南移民,已經恢復到戰前,稅收豐厚,土地肥沃,還卡著運河沿線吃用不盡。讓他移鎮,重新開發殘破的山東州郡,他肯定沒興趣,他不是有大志的人物,只是一個有一腔血勇的小人物,危難之際,他可以挺身而出,但溫柔鄉里,他卻不想挪窩。

  李慢侯考慮良久,能將山東作為一個整體版塊,控制在手里,當然最好不過。也就不怕金兵主力南下,這里進可攻退可守。守不住大不了放棄北部,退守南部沂蒙山區,很容易阻擋金兵南下。一旦恢復起來,這里又是最好的前出遼東的后方基地,如果能有整個山東為遼東提供支持,那么就能兩頭拉扯金軍,金軍南下,李慢侯就出兵遼東襲擾,金兵回援,李慢侯就從山東北伐,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大機動優勢,用船跟馬來較量,船還是從海路直線突擊,戰馬卻要迂回一個渤海灣,這能一舉改變戰略上的機動力不足劣勢。

  所以他很快就同意了,于是薛慶不情不愿的移鎮山東,得到了四州之地,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李慢侯勸他說,他在高郵、天長軍的土地沒人動得了,都是可以傳家的財產。來山東不過是給孩子多賺一份,他兒女可不少。這么一說,已經失去斗志很久的薛慶,才慢慢開始打起精神。

  不過他打起精神也沒什么用,李慢侯給他推薦了一連串官員名單,薛慶自己的人都留在高郵,轉為朝廷官員。因為他那些部下也跟他一樣,不想來北方過苦日子,也沒有給兒女多賺一份產業的想法,要賺的話,守著運河更好賺不是。

  薛慶是迫于無奈,只能接受李慢侯的解釋。他隨便看了看那些名單,就一一任命。反正李慢侯推薦的人,能給他帶來好處,肯定不會虧了他。而且讓他自己做,其實根本就做不來政務,帶兵還湊合,牧民真不行。

  薛慶移鎮之后,朝廷再次完全控制了運河,從運河南段的真州、揚州,中段的高郵、楚州,北面的徐州、南京,一直到東京,完全掌控在了朝廷手中。藩鎮勢力徹底離開運河,而且被運河一分為二,東面只有林永的通泰偏居東南、西邊的其他藩鎮都在淮西,北邊的趙立只有一個陳留縣,名存實亡。

  代價是李慢侯的藩鎮勢力大大擴張,形成了江北藩鎮集團一樣的另一個藩鎮集團,山東藩鎮集團。不過在朝廷看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山東畢竟直面敵境,而且殘破不堪。用山東換運河控制權,趙鼎這樣聰明的人,很難不接受。而且將之前連成一片的藩鎮集團,分割成了三個互不連接的區域,一旦有變,方便逐個擊破。

  山東藩鎮化后,李慢侯在這一帶的權勢達到頂峰,現在的山東藩鎮,可跟林永他們不一樣,都是早就依附李慢侯的勢力,是真正的自己人。連他們手下的官員,李慢侯都可以統一調配安置。

  因此他可以一體化的操作山東大局,穩定局面的工作,之前已經完成。情況不好也不壞,不好是經濟條件極其惡劣,不但人口不足戰前的三成,而且被劉豫搜刮的瀕臨破產。劉豫搜刮的目的,一方面是窮兵黷武,想要南下吞了趙構的花花江山,另一方面則是北上給女真主子進貢,劉豫專門給老百姓設了一門什一稅,用來專項給女真人納貢,每年高達三百多萬貫。對于完整的大宋來說不多,可對于一個殘破的河南地區來說太重。

  又要按時進貢,又要擴軍備戰,怎么辦?靠稅收是完全不夠的,劉豫還做起了摸金校尉的勾當,把河南一帶趙構家的祖墳都刨了,北宋歷代君王的墳墓里,埋了太多寶貝,全都成了劉豫的軍費,不然劉豫憑什么組織起幾十萬大軍。

  現在喪心病狂的劉豫走了,山東人的幸福小日子就來了嗎?還沒有,幸福要靠他們雙手來創造。朝廷之前還沒設藩鎮的時候,就免了山東的賦稅。李慢侯也沒打算收,可要休養生息,也得好幾年。人口恢復,更是得一兩代人。李慢侯能做的,除了繼續免除賦稅外,就是盡量采用非常規經濟手段,來幫助山東人。連開登州、膠州兩港,還不夠。山東有海州所沒有的重要資源,煤、鐵都有。

  李慢侯決定鼓勵開礦,礦產是工業的糧食,礦產開發本身就能帶動一系列技術的發展,挖礦可以促進工程學發展,冶礦可以促進化學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礦產是一項能最快速推動經濟發展的產業,把地下的資源挖出來,立馬就能變現。

  于是淄川的煤,萊蕪的鐵,招遠的金,這些本來就已經被發現的礦產,全部招募商人大肆開發。宋朝是一個處在小冰河期的朝代,所有才有女真、蒙古先后南下;宋朝的氣溫處于一個低區,因此刺激出宋朝的采煤業發展,技術也很成熟。但之前北宋采煤主要在黃河北部地區,在鶴壁的煤礦,豎井從地面可以深入地下四五十米,向四周開掘出總長一里多條采煤巷道,巷道內用油燈照明,還有完整的排水系統。這當然還很粗放,比如油燈照明,那是要命的。但不交學費,怎么進步?

  如此危險的工作,普通人不愿意做怎么辦,用戰俘!戰爭中可俘虜了不少戰俘,甄別一下,被劉豫征發的簽軍就免了,以前李成、孔彥舟的余部,統統扔進煤礦,這些人曾經殺人放火,甚至吃人肉,無惡不作。瘋狂過后,想當良民,當然可以,不過李慢侯有更好的去處給他們之前,就只能讓他們挖煤。

  山東地區的礦產開采和冶煉,在宋朝居于全國領先地位,宋朝失去山東,后來的女真、蒙古都沒能讓山東采礦業恢復過來。

  山東礦冶發達的原因,主要是這里礦產豐富,種類很多,容易開采。這也是李慢侯能想到的,最快恢復山東經濟的辦法。

  經濟不利的一面,可以用這些優勢來彌補,有利的一面當然不能放棄。

  山東人口下降了一大半,留下的都是一些土豪,土跟其他地方的土豪一樣土,豪卻比其他地方的土豪豪的多。

  夾在女真人,劉豫,梁山好漢的夾縫中,還能活下來的土豪勢力,想不豪也不行。因此這里的土豪各個都是真土豪,都建了堡壘,練了鄉兵。李慢侯一一保留下來,而且給他們正式身份,小的是保長,大的是都保長,這讓他們沒怎么花功夫,就將山東堡壘化,保甲化。同樣也不需要動員,他們就知道秋收后,糧食要藏到他們堅固的堡壘里。也學會了強敵來了就跑進山,強敵走了在回家種地的清野行動。

  一系列操作完成,都快到年底了。

  礦冶果然是見效最快的產業,不指望從其中征稅,因此免稅一年,許多從業者回歸。

  山東產鐵的州縣很多,最大的萊蕪監是宋朝四大鐵監之一,每年課稅近二十萬斤鐵,產量高達六十萬斤,僅次于徐州的利國監,居全國第二位。礦工是鉆山高手,戰亂中他們存活率甚至比農民更高,因此不少躲過戰亂,開始重操舊業。

  鐵產出來了,李慢侯還從揚州招商,引來了不少工匠,讓他們幫軍隊在這里就近打造武器、鎧甲,揚州不少民間作坊已經發展到了很大規模,雇傭上百鐵匠通宵達旦燒火鍛鐵,十分平常。他們從徐州購鐵,打造各種工具。

  武器是其中利潤最高的,李慢侯可是他們的大客戶,因為出得起錢,訂購最精良的鎧甲和兵刃,有一批合作伙伴,邀請他們,沒有不來的道理,因此紛紛在山東開了分店。不但供應李慢侯的軍隊,接受維修的訂單,而且還開始向遼東傾銷。契丹兩大王和渤海高永興都舍得花錢投資軍隊。

  戰爭期間,軍火利潤尤其豐厚,訂單量巨大,由此帶動了冶鐵業的恢復。

  采金就不用鼓勵了,這東西天生自帶吸引力。之前宋朝在登萊二州的采金量最多達到了九千多兩,吸引當地人大量撂荒土地跑去淘金,這還是政府控制下的采金數量。李慢侯將金礦區分包給了一個個當地土豪,許多土豪本就是靠著金礦發財的。一年產一萬兩不在話下,一萬兩黃金折合十二萬兩白銀,十幾萬貫銅錢,足以養活幾千人的生計。如果作為補充,忙時種地,閑時淘金,幾萬人都不在話下。不過養活人不是現在該考慮的幸福的難題,沒有人需要養活才是難題。

  金礦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吸引人。李慢侯又在江南大量張貼告示,鼓勵北人返鄉,朝廷也很支持,因為在朝廷控制的州縣,也在實行這種政策,朝廷很希望開封府一帶的流亡百姓返鄉,好恢復這里的經濟。北人不返鄉,北方凋敝,南方不安寧,北人返鄉,一舉多得。

  大量北人被淘金的消息吸引,開始在官府的幫助下,一路向北遷移。

無線電子書    宋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