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喜得到吩咐,找了一個木匣把槊頭用錦緞包好,遞給傳旨太監:“把這個盡快送到云南交到孫應元手上,告訴他這是陛下賞賜他的,這是薛仁貴用過的馬朔。”
太監接過盒子,直接出城奔向南郊空軍大營,然后坐上熱氣球往南而去。
目前大明急件傳遞已經從以前的信鴿加上快馬,逐漸轉變成現在電報加上熱氣球。
西南地區電報還沒有鋪設到,加上這次又是送東西,自然選擇最快的熱氣球了。
為了應對熱氣球運行的需要,大明特別設計了城旗和城標系統,城旗就是每一個城市要在每個公園和官方機構中懸掛帶有自己城市名稱的旗幟,方便熱氣球辨別。
城標就是在城市的各高處指示該城市熱氣球大營的位置。相當于海上的燈塔。
如果是夜里,這些城標就會亮起,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告知這些位置要注意躲避,熱氣球大營里,專門有用燈光圍城的城市名稱,每天夜里都會亮起。
兩套系統確保了熱氣球晝夜出行的安全。
在熱氣球兵手里,有指南針和等高線地圖,至少大明關內地區的所有高山都是經過精確測繪的,熱氣球兵只要辨認清楚城市和方向,就能避免野外遇到危險。
三天之后孫應元接到了傳旨太監:“孫將軍,桂喜公公特意交代,這是陛下賜給你的薛仁貴用過的馬朔。”
孫應元愣了一下,小心的打開盒子,這跟馬朔被擦拭的油光發亮,裝上長柄就能用在戰場上。
不過大明并沒有使用馬朔的習慣,現在騎兵甚至都開始用輪式短槍了,馬朔更不可能用來作戰,所以這個東西象征意義大于實戰作用。
薛仁貴可以說是大唐的名將之一,即使在整個歷史上也能排的上號。
但是孫應元知道,自己在西南打的這些土司,跟歷史上的薛仁貴根本沒有一點可比性,那么陛下肯定不是夸自己打得好了。
在聯系當前的形式還有陛下的態度,那么孫應元立刻知道該怎么干了,陛下是對自己的支持,甚至鼓勵自己繼續干下去!那還怕個啥!
而一眾土司那邊,大明越是逼迫,越是殘酷對待這些人越是不敢反,甚至一個個都跟縮頭烏龜一樣躲著,覺得這一切都是大明的陰謀,自己絕對不上當!
原本這幫土司以為過了這陣風之后一切都會過去,誰知道五月底的時候,大明皇帝突然宣布西南地區從嚴治理為時三年。
從今年開始,要用一年的時間,取消西南土司政策,所以土司以及其家人全部要遷移居住,離開山林,而當地百姓也要設村出山。
這一政策果然又引起了一波反抗,然后又被迅速鎮壓。
沒有人覺得這件事跟藩國和葡萄牙的作戰有什么關系,但是偏偏就是這么不相干的兩件事,奇妙的聯系在了一起。
土司因為恐慌多有南逃者雖然大部分被追擊抓獲,但也有少部分逃入緬甸等地。緬甸自從被迫對大明稱臣之后其實一直都不怎么滿意。
莽達王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人,當時迫于大明滅亡莫臥兒帝國的強大實力,不得已屈服,后來形式穩定之后,東吁也參與了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發現這個世界上除了大明還有很多強國。
這不禁又讓他們想起了當初他們立國的時候曾經幫助過他們葡萄牙人。
東吁立國的時候曾經雇傭過葡萄牙人的士卒和艦隊。
現在東吁王朝又到生死存亡的時候,為了應對強勢的大明,東吁人又開始跟葡萄牙人眉來眼去。
因為大明禁止藩國私自和外國簽訂任何條約,所以雙方的交流都是商業貿易上的。
東吁王朝允許葡萄牙人在東吁設立商棧,并且深入內地收購商品,葡萄牙的商人甚至一直到北方的重要陸路城市收購大明的云南茶葉。
這次大明對西南地區進行整肅行動,不少逃跑的西南土司逃到東吁,也就是后世的緬甸。
東吁王朝自己當然不敢收留這些土司,不過他們確也沒有送回這些人給大明,而是耍了一個小花招,把這些人賣給了葡萄牙人當奴隸。
葡萄牙商人哪管你這些人來自哪里,只要有錢賺的生意,他們就愿意干。
所以當追擊的軍隊和錦衣衛回來告知孫應元,那些土司被東吁抓了之后賣了。
這下子給孫應元也整的不會了,這事怎么算?是算東吁人做的對還是做的不對?
拿不定主意,那就直接問皇上就是了。
目前離西南最近的電報站點是南寧,孫應元只需要把信鴿送到南寧,然后從南寧在發電報進京,這能節省兩天半的時間,消息一來一回就是節省了五天。
朱慈烺得到消息的時候,立刻開心了起來,這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這東吁人不服管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身為大明的臣子,竟然跟荷蘭眉來眼去,還和英格蘭人荷蘭人都有往來,這是什么行為,這不就是家里的小妾在外面勾引野男人么!
朱慈烺直接大筆一揮:“追擊!追究東吁王責任!一旦遇到抵抗,直接滅國!”
東吁的位置,無論對于西南地區的海路通道,還是和莫臥兒南亞地區的陸上通道,這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
朱慈烺本來打算以蠶食加上藩國請求內附的方式完成對于這里的掌控呢,反正這邊道路修建需要時間,整理消化吸收也需要時間。
畢竟是自己的藩國,吃相不能太難看了。
現在東吁人完全是自己把理由都找好了,逼著朱慈烺收拾他。
想想當初進攻莫臥兒帝國的時候,別人都直接投降稱臣了,只有這東吁和大城國兩個不服氣。
東吁更是卡在大明進攻莫臥兒的道路上一度想阻止大明軍隊過境,這樣的行為真可謂其心可誅!
現在閑著也是閑著,收拾西南不就是為了為下一步南擴做準備么!這一次正好連南擴的事情一并給辦了,使得大明關內的出海口又多了一個,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