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對于建奴和科爾沁人來說是格外的難熬,人們驚慌失措的從城里逃回自己的農莊和牧場,結果把病毒又帶進農莊。
死亡的瘟疫蔓延著,越傳越廣。
皇太極焦急的在軍營里走來走去,外邊斥候高聲回報:“大汗!各個方向都有瘟疫奏報,大家不能判斷瘟疫是從何處傳出。”
皇太極怒喝道:“查不出源頭,那能是天上掉下來的么!給我查!”
皇太極說完范文程悄悄的問道:“大汗,據說山西那邊首先發現瘟疫,然后傳到草原上,而跟這些人有接觸的只有一直在歸化城的…”
范文程說到這里就不再繼續說下去了,皇太極皺起眉頭,多爾袞把瘟疫帶回來的?但是多爾袞這次連沈陽都沒有回就被自己扔到廣寧前線去了。
他是怎么把瘟疫帶到沈陽和整個遼東的?
皇太極搖搖頭:“應該不是多爾袞,他沒有這個機會。多爾袞營地這個時候也出現了瘟疫,這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范文程連忙拱手:“奴婢多嘴,奴婢愚鈍!”
皇太極被范文程一引導,立刻把這件事從天災往人禍上想了,很明顯這種事情,對誰最有利,那誰就可能是真兇!
皇太極目露兇光:“來人!給我嚴查各處漢人!”
皇太極的命令原本只是想查一下這些漢人有沒有可疑的人,結果應為瘟疫四起,消息不通暢。
加上這些遼東的建奴因為瘟疫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氣,一場清查行動就變成了一場針對漢人的屠殺。
大明京城東宮,朱慈烺正在跟著師傅讀書,外面桂喜匆匆闖進來:“殿下,有遼東急信,需要您立刻處理!”
朱慈烺起身行禮:“師傅,弟子有事,今日讀書就到這吧!”
朱慈烺的老師現在早就沒有了當日的趾高氣揚,見朱慈烺有事連忙回禮:“殿下只管處理國事,書可以慢慢讀。”
朱慈烺出了學堂,登上馬車,桂喜連忙把急信遞上。
這是一封錦衣衛南鎮撫司的奏報,朱慈烺打開之后只見上面寫著:“遼東建奴大規模屠殺漢人,蜚衛有三十七人不幸遇難,錦衣衛有二十九人被殺。遼東漢人已經有七八萬人死于屠殺。錦衣衛和蜚衛有人被捕,消息可能泄露。”
朱慈烺皺眉掀開車簾:“不要回東宮了,去東暖閣!”
馬車轉向之后,朱慈烺陷入沉思,其實開始這次行動,朱慈烺就料到,建奴可能因此遷怒遼東漢人。
只是沒想到,這是來的這么突然,這么快!
當初想到鼠疫有這么高的死亡率,所以覺得要是能讓遼東建奴死上一半,那以后大明都會輕松很多。
而且這種非對稱戰爭,是最容易實現的,特別是后來研究出了治療瘟疫的藥物之后,朱慈烺更是堅定要執行這個計劃。
現在聽遼東漢人被牽連,朱慈烺還是有些心痛,雖然經歷過野豬皮時代的屠殺導致遼東漢人數量銳減,但是經過皇太極的搶掠和善待政策,遼東的漢人又恢復到百萬規模。
好在這些人大多都是建奴的包衣奴才,建奴就是再喪心病狂,也不會去殺自己的奴隸,除去建奴們的奴隸之后剩下的自耕農也不過十多萬人。
所以這次屠殺,這些人應該是被屠殺的對象,建奴殺人不僅僅是為了泄憤,也是為了搶掠他們的財富。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該跟崇禎好好溝通溝通了。
到了暖閣,崇禎正在那里批閱奏折,見朱慈烺來了,崇禎放下朱筆:“怎么?這個時候不應該再讀書么?怎么到我這里來了?”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錦衣衛遼東司奏報遼東建奴和科爾沁蒙古部發生大規模鼠疫,兩地死傷慘重!”
崇禎淡淡的嗯了一聲:“為何會發生鼠疫?”
朱慈烺見崇禎一副洞悉一切的眼神,底身拱手:“兒臣不知,許是他們得罪了上天,上天降下天罰,那些文官不都是說這是上天的示警么!”
崇禎瞇著眼看著他:“你真的不知道么?”
朱慈烺搖搖頭:“兒臣真的不知道。”
崇禎看了朱慈烺好久,最終才臉色平靜的說道:“不知就不知道吧,記住,你永遠都不知道!”
朱慈烺立刻明白了崇禎的言外之意,連忙說道:“是,孩兒知道了!”
崇禎這才接著說道:“鼠疫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此事是遼東建奴倒行逆施,惹怒上天降下天罰,關我大明何事?”
朱慈烺連忙說道:“父皇,話不能這么說,這不僅關系到大明,而且還關系很大,兒臣覺得不要一個月,建奴就會陳兵遼東,或者從薊州等處尋找機會入關。”
崇禎愣了一下:“他們都亂成這樣,還要入關搶掠?他們瘋了么?”
朱慈烺說道:“父皇,兒臣之所以這么說原因有三個,第一,鼠疫大明也有過,山西的鼠疫大明不僅控制住了,后來更是制作了治療藥物。
這個大明有,而建奴沒有,大明也不可能把這些東西送給敵人,所以建奴想要獲得治療瘟疫的藥物只有向咱們大明要!
第二就是建奴既然起了瘟疫,他們正在死人,被削弱,他絕對不會眼看著大明一天天變強,他一定會想辦法拖住大明。
而現在最好的拖住大明的辦法,無疑就是把瘟疫傳到大明,讓大家一起都遭遇瘟疫,這樣才不會有一方強一方弱的情況出現。
第三就是這次制造瘟疫的人行動規模太大,幾乎遍及整個遼東和科爾沁部,消息可能有泄露的風險。
一旦對方知道是大明的人故意制造了這一場災難,那么對方肯定會選擇報復,即使對方不確定是大明做的,只要有這種可能皇太極也不會承認是自己失德導致天罰,他肯定會說是大明的陰謀!”
崇禎嗯了一聲瞪了他一眼:“你知道有這種可能為何不早點告訴朕,現在要是建奴大規模入侵,京營和遼東軍大部分兵力都在圍剿流寇,如何來得及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