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看著地圖,他不確定的問道:“殿下是要這天下?”
朱慈烺哼哼一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話可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孫承宗抖抖手深深鞠躬:“殿下…臣請殿下以社稷黎民為念…大明經不起殿下如此窮兵黷武,詩經有云‘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殿下大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流民擁塞于路,流寇和建奴把大明這顆大樹啄的千瘡百孔,百姓需要的是休養生息。”
朱慈烺連忙去扶:“孫師,人們都說您是大明少有的戰略家,流寇和建奴自然是當下首要問題,但是孤覺得十年之內兩患必然不復存在,父皇也正直青壯,百姓休養生息的日子還長著呢!但是若是災害不停止呢?”
朱慈烺說到這里招招手,招來侍立一旁的軍官:“你去把世界局勢推演本取來。”
不一會軍官取來世界局勢推演本,朱慈烺遞給孫承宗:“孫師請看這些數據,假設大明人口為一萬萬五千萬,若是掃平流寇和建奴之患,大明從新安定,百姓休養生息,參照前朝的人口增長率預計年人口增長率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之間。
如果算上醫療的進步,糧食增產,進一步降低百姓負擔,鼓勵生育等政策影響,人口增長率會很可能突破百分之五,那么大明的人口很可能在未來二十到四十年翻一翻,達到三萬萬人。”
朱慈烺掰著手說道:“我說的這些并不是瞎說,醫療條件進步主要是細菌的發現,消毒殺菌藥物的使用,意外、感染等死亡率會降低。對女人適合生育年齡的推廣,能減少新生兒死亡率和孕婦死亡率。
而糧食增產孫師也看到我給你寄的那些農作物,您回信說自己也試種過,只是后來沒有推廣開來,若是這些糧食推廣,且不說產量到底有沒有那么夸張的多,但是很多以前不適合耕種的土地都能種糧食,這些糧食作物耐旱,耐貧瘠,成熟期短,耐寒,山坡草原遼東都可以種植。
到時候百姓口糧無憂,不用朝廷鼓勵那多生孩子豈不是必然。就算四十年大明人口不會翻一倍,那七十年,甚至一百年翻一倍,那么這些人吃什么?在變成流寇?在來一場戰爭?或者干脆來一個王朝更替用動亂減少人口?”
孫承宗看看手里的數據,又看看地圖:“可是這些不都是有主之地么?大明豈能窮兵黷武,搶掠他人之財充實自己,這不是君子所為。”
朱慈烺笑了:“孫師您真會說笑話,怎么聽著咱們好像都是君子一樣?”
孫承宗疑惑又生氣的說道:“老夫一生終于王事,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何不是君子?”
朱慈烺搖搖頭:“孫師誤會了,我說的不是您,我說的是炎黃民族,咱們本來就不是什么君子,孫師又何必自欺欺人。”
孫承宗不高興的問道:“太子如何會出此語?我大明為天下中心,禮儀之邦,漢人為何不能稱為君子?”
朱慈烺微笑的問道:“孫師,我們為何要自稱炎黃后裔?”
孫承宗當然不信朱慈烺不知道原因,但是太子要問他只好解釋道:“當年炎帝皇帝聯盟對抗蚩尤部族,最后戰而勝之,炎黃部落得以延續故我們自稱炎黃后裔。”
朱慈烺嘿嘿一笑:“那蚩尤部落呢?三苗呢?”
“…”
朱慈烺繼續問道:“炎黃本是起于黃河流域,先祖披荊斬棘,一刀一槍的創下如此疆域,大漢哪一塊土地上沒有異族?哪一塊土地不是我漢人從別人手里搶來的?先生現在覺得哪一塊地是多余的應該還給他們原來的主人?”
孫承宗突然發現朱慈烺在講歪理上面簡直天賦卓絕,他們一開始討論的是什么來著?對了是關于太子有忽略士人的傾向,現在在聊啥?漢民族是否君子?
至于哪一塊地是多余的?他又不是傻子,他也不是主和派,但是看著龐大的世界地圖他還是覺得太子的志向太遠大了!世界這么大,太子要是這么窮兵黷武遲早會把大明帶進深淵。
朱慈烺自信的說道:“我現在就可以告訴孫師,我大明沒有一寸國土是多余的!不僅遼東要拿回來,這里蘇武牧羊的北海,李白待過的蔥嶺碎葉城,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地,凡事漢人到過的地方都是漢土,我都要一寸不少的拿回來!”
如果崇禎在這里,他一定知道,朱慈烺這個時候又陷入自嗨中無法自拔了,孫承宗擔心的看著朱慈烺:“殿下,流寇還沒有解決,建奴還在歸化城虎視眈眈,您還是先管管眼下吧!”
朱慈烺被潑了一盆涼水,相當的不痛快,老子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你知道么!我正暢想有生之年登上月球呢都被你打斷了!
不過清醒之后眼前的問題還是要考慮的,朱慈烺收拾一下心情說道:“嗯,讓孫師您過來就是看看大明未來的路,孤的理想,孤覺得有父皇穩定國內讓百姓修養生息就夠了,孤的責任就是為今后大明百姓找到更多的土地耕種,讓大明百姓即使翻十倍也不用擔心糧食。”
孫承宗看著地圖上的國家:“那太子打算從何處開始呢?”
朱慈烺指了指南洋:“那當然是先近后遠,先易后難了。這里將來會成為大明的內海,這里足夠為大明養活一萬萬人口!只多不少!”
孫承宗摸摸胡須:“那殿下您的船呢?鄭芝龍還盤踞在琉球,這里還有這么多西洋人,殿下打算怎么去呢?”
朱慈烺自信的說道:“天津已經修建了船塢,大明新戰艦已經鋪設龍骨,至于鄭芝龍現在不是已經在處理了么?大明日報上不是說要調他北上,并且許下重賞,只要占領一城就封一侯么。”
孫承宗立刻明白過來,此乃二桃殺三士之計,不過他還是有疑惑:“既然如此機密的事情,皇上為何要登在大明日報上,建奴可是買通了不少漢奸,這消息肯定已經走漏了。若是不刊登,讓鄭芝龍突襲得手豈不是更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