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87章 家書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韋淵就是這片住宅的承建使,借此信一并請陛下點個頭任命我一下,讓王柒將圣意帶回來,這樣臣才能名正言順的為太上、太后、太妃們營建新住處。

  趙構想,可能工程早就開工了。

  太上的態度居然是這樣,照這么說建這片住宅還真花不了啥錢,但合適么?

  太上在臨安住竹樓倒是很宜居,建的也不可能像韓州村房那么低矮,每棟只要多建兩層,住進去又干燥清爽又有股竹香味兒。

  但還建臺子、豎旗桿干什么,趙構感覺沒什么必要,太上難道要臥臺嘗桿?不忘舊苦?

  他再看小艾娘子的信,就短短的幾句話:奴婢到陛下的身邊時間也不久,未立尺寸之功,感謝陛下晉升奴婢為婉儀,奴婢此生愿給陛下作牛作馬。

  趙構想起這個女子來,在四婉儀中,未去韓州的兩人體格略顯單薄,其中又以小艾娘子為最,當日在淮河上分手時,匆忙之間的安排不無道理。

  不過小艾娘子的話可以理解,婉儀的身份有多少女子想都不敢想,對于沒去過韓州的詹七娘、艾十一娘來說是有些天外飛福。

  但她們真該感謝的是吳芍藥。

  趙構身邊女子有身份者也就是這幾個人,吳芍藥,邢秉懿,田春羅,還有潘賢妃和四個婉儀,扈三娘和王妟去過韓州,不必專門謝恩。

  這次詹七娘來了建康也不必寫信,因而趙構對小艾娘子這封信的禮節性和真切性都不感意外,又看另外三個人的信。

  田春羅在信中說,她在大內有了自己單獨的屋子,又寬敞又明亮,一想到往后可以和九大王日日見面,再也不必擔驚受怕,還可以去西湖玩兒,這些日子她吃的睡的都很好,就是很想念九大王。

  本來這次她想再來建康,但一想兩次見面的日子太近了,而小潘更該去,邢姐姐就叫把機會讓給小潘了。

  田春羅是康王側妃時,潘賢妃還是個通房丫頭,也就是康王和王妃們休息時小潘在寢室值通夜,端茶,遞水,拿個手巾什么的,有時還要幫點兒別的忙。

  這回寫的又是私信,田春羅就叫了“小潘”,其實兩個人除了家世、容貌之外,年紀上相差并不大,但邢秉懿應該囑咐田春羅,當著人的時候不該這么叫了。

  趙構想,潘娘子臉色不好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呢?

  除了四個婉儀,另三個人可都比她資格身份高,也許從韓州之行中沒得到什么明顯好處的人里,就有潘娘子一個。

  邢秉懿寫信說,一切都很順利,人已住進大內,居用不求奢華,只求與親人在一處。奴家于大內睹物思人,一床一案,一冊一硯,一枕一衫,均感九哥就在眼前,更覺九哥于動蕩之中獨撐危局,本已殊為不易,仍要冒險去韓州,此情此意沒齒不忘,又難于言表。奴家無傾城之質,卻蒙九哥傾國相救,每一思及奴家則涕零不已。

  另說一事,自汴梁別后奴家與母親大人分別已久,聽吳妹妹說母親大人她也在臨安,秉懿本想立刻去見,但又擔心剛回來便走出大內注定惹人眼目,恐人指指劃劃,吳妹妹說待她忙過這段便會陪我前往,余事都是她在操勞,九哥勿念。

  一看到這里,趙構又吃了一驚。

  邢秉懿的娘在臨安的事兒趙構有印象,只是說實在話,他和吳芍藥從海上回到臨安之后事情太多,功夫太少,還沒輪到處置這件事,邢秉懿便回來了。

  趙構逃往海上之前,對邢秉懿的母親一直疏于照顧——就放任她在臨安城中租房子住。

  從海上回來的趙構不再是以前那個人,卻也知道有這碼子事,還知道小潘的叔叔一家,待遇可就比邢秉懿的母親好多了。

  潘永思以一個御醫官的身份,住進了梁師成在臨安的一座寬敞的大宅院,那是以前的趙構賜給他們的。分明邢秉懿的娘家人還不如小潘的娘家人啊!

  萬一這件事被邢秉懿知道了,不知道邢秉懿要怎么想,這就太沒法子解釋,唯一的理由就是——連大內都如此的簡陋,何況別人。

  事情尚有轉緩的余地,從邢秉懿信中,趙構看出點兒挽救的希望——希望就在吳芍藥的身上,按趙構對吳芍藥的了解,她應該不會坐視趙九哥給人落一個無情無義的印象吧。

  可他不敢完全確定吳芍藥可能會怎么做,這妮子別的事情都好商量,唯獨在這方面好像不大好說話。

  韓州救人告一段落,吳芍藥仁至義盡,若想坐看邢秉懿知道她母親租著房子,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邢秉懿即便不高興,這與人家吳娘子有什么關系?吳芍藥只要不插手,不管,不動聲色的便讓邢娘子知道了她在趙九哥心幕中的真實位置。

  此時的趙構從自己的擔心中,真切的知道了自己的愿望,那就是,他不希望邢秉懿因為這件事寒心。

  只能說趙構接手這個角色時間太短,該辦的事太多,有的時候只有事情撞到眼前才想起來處置,比如從宜興接岳府的姚老夫人到臨安來,就是被某件事提醒后才做出的決定。

  去韓州救人的決定又何嘗不是事起偶然的機緣?

  他搖搖頭,將邢娘子的信放下,再拿起吳芍藥的信,從頭慢慢看了起來。

  這封信是所有信中寫的最長的,記的像流水帳,看的出是在匆忙中寫就的。

  好像為了讓趙構自己判斷一下他不在臨安時發生的這些事,吳芍藥也沒有添加過多的主觀看法。

  她說,臨安各界在碼頭上歡迎太上和趙大哥等人歸來,各級官員到的很全,除了外出的朱勝非和李綱,在臨安的官員幾乎都到場了,連當著九哥的面被李綱拿茶杯砸過的那個人也到了。

  其次到場很多的人,是城中富紳和學生。

  到場最少的是普通的城民,大概只有兩百人。

  這又有些出乎趙構的意料,他認為是臨安府通知不齊的原因,另外普通民眾們家家更要忙于生計,去兩百人也不算少了。

無線電子書    小宋騰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