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百七十四章 開什么玩笑

  開什么玩笑,明朝開國近兩百年,根子早就爛了,除非造反再創新朝,基本沒可能比歷史上多延命幾年。

  但這種責任,錢淵真心不想去扛…關鍵是也扛不起來啊,他的勢力是建立在他自身是文官體系一員上的。

  若他要造反,隨園先得散了,東南人脈全失,估摸著也就楊文、張三幾個死黨肯跟著,連梁文、彭峰都要棄之而去。

  開什么玩笑,幾千年了,幾乎所有人的視線都凝固在腳下這片土地上,想輕輕松松轉移他們的視線?

  想讓這個國家從農業國轉為工業國?

  絕對不可能,就算瀝港被毀之前的那些海商,絕大部分有了銀子第一件事就是置地…其他都是虛的,但田地是能流傳千年萬載的。

  開什么玩笑,移民海外?

  中國人講究個故土難離,講究個葉落歸根,講究個狐死首丘,只要還能活得下去,誰會去海外搏命?

  當年錢淵想勸母親、叔母遷居杭州,都費了那么大的勁…移居海外,基本就沒回鄉的可能了。

  就算那些海商…汪直闖蕩大海多年,老母兒子還不是留在徽州老家。

  至于移民遼東?

  錢淵這個謊扯得有點大啊,雖然后世東三省遍地沃土,但這個時代在沒有機械化的前提下,移民遼東真心不是個好選擇。

  清朝末年的闖關東已經夠慘了,但至少他們還是能撐得住的…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小冰河時期馬上就要來臨了,寒冷將成為最大的困難。

  錢淵依稀記得,努爾哈赤在執政末期,曾經因為糧食不夠大肆屠殺漢人,死者數以十萬計。

  為什么要糊弄面前這三個人?

  原因很簡單,錢淵不關心,一丁點兒都不關心張居正最關心的問題…如何解如今死局,如何匡扶社稷,如何替明朝延命。

  嘉靖帝曾經私下對錢淵有這樣的評價…忠心為國,天下楷模。

  夭壽啊!

  論忠心,朝中大臣小臣名臣清臣忠臣奸臣全都算在一起,錢淵鐵定是倒數第一的。

  沒造反,只是時機不對而已。

  明朝滅亡,八旗入關…這讓中華民族徹底墜入深淵的歷史事件,在錢淵看來,是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的。

  必然性在于,明朝根子爛成那樣了,不亡國實在是天理難容,而明朝和北方民族之間的軍事沖突也是難以避免的…畢竟那時候小冰河時期降臨到這片土地上。

  更何況自古無三百年的王朝,明朝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以例外呢?

  而偶然性在于,后金崛起,冒出了以努爾哈赤為首的一批堪稱名將的首腦人物,沒有努爾哈赤,沒有皇太極,后金想入關,可能性基本為零。

  另一方面的偶然性在于,是后金取代了明朝一統天下,而不是其他的勢力,滿人為了統治這個國家,采用了一系列的愚民封禁的措施,直接導致中國漸漸墜入深淵。

  只要不是后金,不是蒙古,只要是漢人,錢淵無所謂明朝被誰取代。

  歸根到底,錢淵只希望自己起到在歷史潮流中伸手一撥的作用,他并不關心明朝未來走向何處,他關心的只是,在海貿旺盛,東西方在技術、軍事各方面都有交流的前提下,是不是能夠讓這片土地上的人避免那黑暗的近三百年歲月?

  能不能讓這個國家更早的呈現東方雄獅的氣勢?

  能不能讓炎黃子孫將自己的身份視為驕傲?

  所以,對清查天下田畝,甚至張居正心心念的遏制土地兼并,錢淵毫不關心。

  甚至于,錢淵更希望,戰爭能早一些來臨。

  戰爭是丑陋的,但卻是推動軍事技術等等各個方面最有利的推動器,若不是歐洲打成一片花,熱兵器未必會那么快出現,更新換代更不會那么快。

  歷史上這個時候鳥銃早已經傳入明朝,在入朝作戰還曾經起到關鍵作用,但明末對陣八旗,官兵們仍然大都用的是落后的火門槍。

  “清查天下田畝,叔大兄可以回去問問…”錢淵似笑非笑道:“清查天下田畝的確對一條鞭法有極大助益,但卻不是先決條件。”

  張居正臉色一暗,如果徐階肯…他何至于如今隱隱投向高拱?

  張四維打圓場道:“將來事將來說吧,眼下還是要先治標,西北戰事,遼東饑荒,山東旱災,若無鎮海稅銀,何以解決?”

  高拱微微點頭,“叔大,老夫知你有大魄力,但此事不可輕動…不論其他,宗室占地,你欲何為?”

  張居正微垂眼簾,這的確是個大問題,明朝的藩王沒什么實際權力,但卻在占地上極為貪婪,而且是個馬蜂窩,一旦捅上去,別說嘉靖帝了,就是裕王都不答應。

  “今日所言,還望諸君謹記在心,他日當一掃塵埃,立行新政。”

  隨著高拱的話,張居正、張四維躬身應是,口稱愿為羽翼…至少面子上要做出來。

  但錢淵依舊大大咧咧坐在那,正手舉茶盞,低頭抿茶。

  等張居正、張四維告辭后,高拱才拋卻之前的面孔,冷笑道:“這會兒心滿意足了!”

  這句話是高拱在承認自己的失敗,也是高拱在說…還沒完呢!

  錢淵像是沒聽見似的只顧著品茶,心里在琢磨北面戰事日后的局面…歷史上大概就是從嘉靖末期開始,因為朝中用度不足,難以支出數十萬官軍的米糧,以至于各級將領將僅有的米糧用在少部分兵丁身上…這就是明朝末期頗有名氣的家丁制度。

  家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維系了北面防線不至于一觸即潰,但也養出了所謂的遼東將門…聽調不聽宣啊。

  如今,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只要沒有出大問題,應該能勉強維系…或者將戚繼光等名將調來北面,應該使家丁制度不至于出現在這個時空。

  記得努爾哈赤那貨和李成梁有些瓜葛,要不要找個時間去一趟…死了努爾哈赤,總不至于后金還能冒出個天才將領吧?

  嗯,野史中提到過,努爾哈赤的老娘和李成梁有一腿…

  也不知道李成梁這時候冒出頭沒有,錢淵記得這廝是世襲鐵嶺衛指揮使,萬歷年初已經是遼東總兵,和戚繼光齊名。

  側廳里好一會兒之后,錢淵終于放下停留在空中好久的茶盞,輕笑道:“世叔何至于此?”

  “陛下贊錢某有聚人之能,不料先有徐華亭,后有陸文孚,就連世叔也要伸手入隨園,這讓小侄何以自處?”

  “不回翰林,不入內閣,難道世叔還要視小侄為敵?”

  “世叔有經天緯地之才,欲行新政以匡扶社稷,難道不應該為友嗎?”

無線電子書    臉譜下的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