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55章 賠了夫人又折璽

無線電子書    玩寶大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說你急,你還更急了。”吳臣擺擺手,“這事兒,得先看乾隆是不是真得到了傳國玉璽,又是不是真有可能丟失在京杭大運河。因為,從常規情況來看,他不太可能帶著傳國玉璽路過大運河。”

  余耀接口道,“其實,我也是因為吳處先說了這是勾連傳國玉璽的線索,才借此理解刻字的意思。這‘內位’容易理解,應該是皇后;這‘定龍’,若是事先不知,且得好好琢磨一番。”

  吳臣點點頭,“推理這個,也能更好地判斷謝流齋在民國時期的線索。”

  楊四海笑而不語,楊銳抽了口煙,“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辛苦老吳磨豆腐。”

  吳臣聽出楊銳是拿“辛苦娘子磨豆腐”的梗來調侃他,也不在意。

  其實乾隆這事兒,確實值得推敲一番。

  從后唐末帝李從珂抱著傳國玉璽投身熊熊大火之后,傳國玉璽就再也沒有一個相對確鑿的消息了。后世雖然出現了各種傳說,但都很難讓人采信。

  而乾隆曾經得到過傳國玉璽,這個連傳說都沒有過。

  不過,正史上,卻有乾隆認定偽璽的記載。

  根據《清太宗實錄》,皇太極掌權以后,派多爾袞攻打察哈爾的過程中,多爾袞曾經很意外地得到了“傳國玉璽”;皇太極拿到“傳國玉璽”之后不久,便借著這個由頭,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稱帝。

  這件事兒記載很明確,而且根據后續幾代皇帝的“實錄”,從皇太極,到順治、到康熙、到雍正,這方“傳國玉璽”一直于皇宮存在,而且有使用記錄。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這方“傳國玉璽”,卻就此棄用了。

  因為在乾隆十一年,乾隆親自認定,這方“傳國玉璽”是假的。

  其實,認定是“假的”,從眼力上來說,并不難。這幾代皇帝,也并不是沒眼力。

  這一方所謂的“傳國玉璽”,很有可能是皇太極為了顯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正統真龍,從而策劃多爾袞演了“一出好戲”;而后續幾代的皇帝,不管真假,估計也只能配合到底。

  那乾隆為什么突然不“配合”了呢?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認定這一方“傳國玉璽”為假,不是獨立的,前后幾年,他先后排除了三四十方假玉璽。

  乾隆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瘋子,相反,肯定要比一般人聰明。結合他認定大量玉璽為假的情況,大致可以推斷,他極有可能得到了真的傳國玉璽。

  即便沒有得到實物,應該是得到了線索,而且是很有希望有結果的線索。

  從乾隆十一年的情況,再看乾隆十三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帶著富察皇后出宮了。

  這里面有兩個情況,第一,乾隆對富察皇后“鐘愛異常”;第二,富察皇后當時剛剛經歷喪子之痛,受到打擊之后身體很差,否則也不會在路上就去世了。

  明知道心愛的皇后身體不行,還要帶著她長途勞頓,有史料說是乾隆為了讓皇后散散心。但是,富察皇后不是心情不好,是悲傷壓抑加身體受損,散心有毛用啊?

  而且,這一趟的行程也不像是“散心”的行程,因為乾隆去了孔林,又登了泰山到了岱廟。

  前后聯系推斷,就可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不管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是得到傳國玉璽還是確鑿線索,那么在乾隆十三年離京前往孔林和泰山之前,他應該是已經確實得到了傳國玉璽!

  之所以此前沒有“聲張”,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想以天子之禮,拜謁孔林、祭祀岱宗,極為正式地宣告天下。

  所以,才帶上了富察皇后。這樣的盛事,不僅對于乾隆來說是無比激動的時刻,對皇后來說,同樣如此。

  但是,這次出行,不僅沒有“普天同慶”地宣告結果,富察皇后也死在了路上。

  現在可以回到那句刻字上了:失定龍于運河!

  這件事情夭折了,是因為乾隆帶著傳國玉璽出行的過程中,丟了!

  從出行的路線來看,從京城到泰山,和京杭大運河產生交集是必然的。

  如果真是丟失在了大運河之中或者沿岸,那么乾隆之前對于得到傳國玉璽的事兒秘而不宣,這時候就更不會“宣”了!

  這一趟出去,本來是天大的喜事,結果卻賠了夫人又丟璽!

  而且,在乾隆八十多歲的時候,又刻了這“遺恨”在傳國玉璽上,說明他從丟失到刻字,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再找到。到了八十歲,想必也徹底死心吧。

  當然,這只是余耀和吳臣兩人在討論中得出的分析。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

  不過,漸漸地,楊銳也被他們的分析給吸引了,時不時插話投入其中。

  “如果這事兒成立,那刻字的工匠估計刻完就被賜死了。”楊銳感慨了一句,接著又問道,“不過,這方玉璽應該是在清末才流出清宮,之前的幾個皇帝,就沒有根據這條線索繼續尋找么?”

  “這就不好說了,有可能是找了一樣沒找到。總之乾隆以后,再也沒有相關消息流傳下來。”吳臣話鋒一轉,“但是,這方玉璽流出清宮,為人所得,最后落到了謝流齋手中之后不久,運河附近的一個小縣城,也傳出了一個消息。”

  楊銳忽而嘿嘿一笑,“還是這樣介紹有意思!”

  “這個縣城并不是直接毗鄰運河,相距還有個一百多里,不過,有一條與運河交匯的天然河流,下游附近則連通一個湖。這個湖,在縣城的邊緣。當年,有人在湖中,挖出了一個巨蚌,到底有多‘巨’不知道,但是撬開似乎合不攏的蚌殼,沒發現珍珠,卻發現了一個七寶琉璃匣!上面鑲嵌了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

  吳臣說到這里,不由嘆了口氣,“此事太過離奇,而且沒有明確史料,所以暫且存疑。”

  楊銳卻沉吟,“佛家七寶?乾隆篤信佛教,這是眾所周知的。”

  吳臣接著說道,“不過,這個七寶琉璃匣,被很多漁人和當地人爭搶,據說當時就被打個支離破碎,散落的七寶被哄搶,分頭賣出。大部分被京城的古玩商收走。”

  余耀接口道,“別人可能不會多想,但是謝流齋如果知道了這個消息,他有線索在前,估計會推測,這個七寶琉璃匣,有可能就是當年裝傳國玉璽用的!”

  吳臣點點頭,“他當時雖然在滬海,但應該是收到了消息,而且還去過這個縣城,了解了事情經過。不過,這個湖面積不小,而且謝流齋恐怕還有別的想法,他掌握這個‘重大線索’秘而不宣,可以拋出誘餌,和倭國人、英國人談價。”

無線電子書    玩寶大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