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

無線電子書    玩寶大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之所以說不是普通的民間匏器文玩,不光是因為制作工序復雜,還因為其藝術水準。

  而且,年份也不淺。起碼余耀只看了幾眼,就斷定不是百年之內的東西。

  古玩這東西,之所以值錢,就和這個稱呼一樣,主要是因為兩點。

  一個點是“古”,有年份。這個年份,不是單純的,它承載了歷史文化。這才是讓眾多玩家趨之若鶩的本質。

  不喜歡古玩的人可能五花八門,什么樣兒的都有;但是喜歡古玩的人,基本都是喜歡歷史文化的人。

  另一個點是“玩”,賞玩,說的是賞玩價值,更深一點兒,藝術價值。

  光有年份,沒有藝術價值,很難稱之為古玩。

  比如一件漢代的民間粗制陶碗,傳到今天,兩千年了,年份可以了,但若放到古玩市場上,它值不了多少錢。

  只有年份,沒有藝術價值,那只能叫文物。雖然文物包含古玩。

  反過來,若是一件東西,只有賞玩價值,年份卻不夠,那就只能文玩。嚴謹一點兒,應該叫現代文玩。因為文玩的范圍是很大的,包括古代文玩。

  文玩的范圍,雖然看起來也要比古玩大,但也不能說古玩就是古代文玩。因為有些古代的東西,比如祭器,比如佛像,比如家具,等等,都包含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是古玩,卻不能稱之為文玩。

  這件匏器四方筆筒,既是古玩,也是古代文玩。

  余耀先是將匏器里放置的一把折扇拿了出來。

  當然,拿出來的時候他也看了看,發現這把折扇的扇骨和扇面都很普通,這才合上輕輕放到一邊。

  翻看筆筒的底部,雖然也鑲嵌了一圈底座,但中心的底兒,也是葫蘆,能看到臍兒。臍兒就是葫蘆底部那個類似同心圓的一小處。如今的玩家有的稱之為PY,不太好聽。

  有臍兒,就說明這個匏器筆筒在制作的時候,用的就是原底。

  這是很難的。因為葫蘆花落果出,它就是圓的,要把一部分套模長成方的,相對還好說一些;但要是連底兒都弄成四方平面,模具得非常考究,而且技術要求也高得多。

  余耀眼中劃過一抹震驚之色。

  震驚,不是因為用了原底;難,不代表做不到。震驚的,是一個方形印章。

  這個印章,也是用模具套印出來的。凸邊,陽文。

  四字楷書:九功恭制。

  這個印章,就在臍兒和邊兒的中間部位。

  余耀拿著這個匏器筆筒,抬頭看了看。

  此時,店老板金鼎,正在幾步外笑瞇瞇地看著他。而濮杰,則正在拿著兩枚銅錢比量查看,他撿了個靖康元寶的漏兒,這是余興不減哪。

  “老板,這是個葫蘆做的吧?”余耀順勢問道。

  金鼎上前兩步,“對,匏器,聽說過么?”

  “噢,聽說過。不過做成方的,還真沒見過。”

  “方的可不好做,費事。還有,看到下面那個印章了么?”

  余耀心里咯噔一下子!本來他見這個匏器筆筒放得不顯眼,而且里面還加了一把普通的折扇,還以為老板沒看出門道,卻不料,上來就提了這個印章。

  “什么意思呢?”余耀硬著頭皮問了一句。

  “這九功,顯然是費勁無數啊!九是最大單數,形容無數嘛!說明這個工匠,當時很用心,很小心。終于做出了這么一件精品,這是好東西啊!”

  余耀長長呼出一口氣,“老板,看來你對匏器很精通啊!”

  “一般般吧。我平時玩得雜,各種東西都懂一點兒。”

  玩得雜,往往就很難精深。余耀是撿好聽的說,但心里卻明白了,他其實對匏器了解不多!從他的解釋也能看出來,沒到點子上,這件筆筒最費事的不是方形,而是纏枝花卉紋和印章。

  而且他對這件筆筒并不重視,說是好東西卻隨意擺放。最關鍵的,他都知道印章的內容了,卻把自以為是的分析當成正解。

  倒也可以理解,老東西的款印多是篆書而非楷書。而且葫蘆畢竟是普通材料,匏器似乎也難登大雅之堂。

  匏器的歷史確實不長,大致是從明末開始的。一開始也確實是在民間,不是什么上檔次的玩意兒。

  但是,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匏器卻玩了一把“草雞變鳳凰”,進入了宮廷。

  這是因為康熙皇帝特別喜歡匏器,由此制作了大量宮廷御用之物,也賞賜過不少王公大臣。

  這個筆筒,就是康熙年間的東西。

  康熙皇帝用來制作匏器的葫蘆,當然不能隨便采用了,他一道旨意,瀛臺豐澤園,開種葫蘆!同時,還安排專人管理,設計套模用具,進行藝術加工。

  這個負責管理葫蘆的專人,是一個平時和康熙見面最多的人。

  他的名字,叫梁九功。

  平時和康熙見面最多的人,不是娘親兒女,不是妃嬪佳麗,更不是王公大臣,而是太監。

  梁九功,是康熙朝太監總管。看過康熙王朝的,那個李德全的原型,就是梁九功。

  不過,梁九功可沒有李德全那么笨。康熙三十九年有道諭旨,是關于為太子胤礽選太監的,里面提到過一句:即如梁九功人甚伶俐,凡有差遣,朕尚時加防范。

  最后,康熙給太子選了個老實的太監。

  皇上說“時加防范”,只不過是為給太子找個老實太監的說辭。因為梁九功一直在他身邊用了那么多年,要是不舒服,早就換人了!

  但是,說他伶俐,那肯定是真的。

  伶俐的人,辦事一般不會差,康熙很滿意梁九功,特別是在制作匏器上。

  讓梁九功負責種葫蘆,不是隨便的決定,因為梁九功在宮外有自己的副業,那就是種葫蘆,“葫蘆未成時,束以范,方圓大小唯所欲”,“售必獲巨值”。

  由此還有了一個混號,就叫“梁葫蘆”。

  余耀只是大約記得一些史料,了解也不全面,甚至他懷疑,是不是因為“梁葫蘆”,康熙才喜歡上葫蘆?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這件匏器方形筆筒,從包漿,從工藝,再加上“九功恭制”的印章,完全可以確定,這就是一件康熙朝的宮廷匏器!

無線電子書    玩寶大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