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阿敏帶出的隊伍只有五千八旗兵,其他的九千人是蒙古人和遼東投降的漢奸。
李沅這變是早就站好陣地,埋伏好的,曹文詔的火炮算是打了阿敏一個措手不及。
弗朗吉炮還算好的,這架好的的紅夷大炮可真要了阿敏的命了,第一輪機炮一過,接下來就是紅夷大炮這一大家伙。
炸得阿敏都差點從坐馬上掀了下來。
在阿敏剛勒好馬,準備沖炮臺的時候,秦良玉母子一馬當先,步兵來沖騎兵了!
石柱兵從來就不怕建奴兵,渾河一戰人員處于劣勢還能喝建奴殺個傷亡人數一比一,現在明顯人數占優,而且有巨炮火器,還怕個甚?
先是沖至中間兩段射弩,然后沖鋒。
不等建奴在懵圈中反應過來,石柱兵已經沖到了建奴的陣前,手中特有的“白桿”已經撩馬割頭…
干脆利落的很!
此役,李沅率領的地方勤王軍在遵化州和永平府之間的七家嶺伏擊建奴一部,明軍大勝,斃敵一千二百人,馬祥麟親手擊殺建奴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
阿敏余部會同永平、灤州的敗軍,由圖爾格帶領退往遷安,由遷安越過燕山,逃回關外。
沿途被山西山東軍追殺,又留下六百余人。
關寧軍在祖大壽率領下,在山海關附近擋住了皇太極進攻,皇太極不能分兵救四城的建奴。
自此,大興三年的四城之戰告一段落。
四城被陷,天下震動,建奴之兇,大明朝廷的官員有了切身感受。
幸有孫承宗應對得當,三個月內將建奴趕回關外。
戰罷論功行賞,兩宮太后和皇帝封孫承宗為上柱國,但孫閣老堅辭不受,有明一朝,只有夏言被封過上柱國,結局并不太好。現在孫承宗已經位極人臣,再封什么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總不能封公封侯吧?在明朝文官封了爵位,就意味著告別權利中心,從此做一尊漂亮的擺設了。
李沅在這場戰事中葉表現出色,但他也不同意給他加官。
在戰爭當中,給他加了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已經是官居二品,現在王在晉被拿下兵部尚書,兵部暫時由李沅署理。
這已經是升官了,戰事中處理得當,李沅覺得無非就是將這個臨時性質的加官給坐實了,證明當時提拔的人有眼光。
石柱兵作戰勇猛,戰績彪炳,秦良玉被授予二品誥命,馬祥麟受封驃騎將軍,都指揮使,秦翼明授平谷總兵,率一萬二千石柱兵長駐平谷,拱衛京師。
李沅麾下曹文詔授征東江軍,官通州右衛都指揮使(正二品),部下松江軍擴編為八千人,曹變蛟、曹鼎蛟俱為通州右衛都指揮僉事(正三品)。
李沅已經通州了曹文詔他們,松江軍步軍確定為曹字營,軍旗曹字外著白色金邊圓圈。
其他馬世龍、楊紹基、祖大壽等人各有封賞。
封賞過后,一個棘手的問題擺上了臺面。
已經下獄的袁崇煥怎么辦?
建奴兵臨城下的時候,無數彈章飛入朝中,人人皆言,不殺袁崇煥天理難容。但真的天理難容嗎?就因為他只會守錦寧,然而錦寧防線形同虛設?
要殺他還能找出很多其他理由,比如獻媚魏忠賢,不如擅殺大臣,比如販賣軍糧資敵,甚至可以污蔑他通敵漢奸…
但這些理由真的成立嗎?
魏忠賢權傾天下的時候,敢真正在當面不說魏忠賢好話的人有幾個?正要辦點事,不爭取到魏忠賢的支持,那你基本是辦不成的,再說了,人家魏忠賢積極籌措遼餉,不該表示感謝?
擅殺大臣,那是指在半年前殺了毛文龍了。
首先要問,毛文龍袁崇煥有權利殺嗎?
當然有,不然天子劍是擺設嗎?
然后就是問,毛文龍該殺嗎?
李沅看來,該!
袁可立設立東江鎮,是要毛文龍在建奴后方開辟第二戰場,讓建奴不能一心一意進犯遼東。本來這是絕妙的一步戰略棋子,可惜啊,袁公所托非人。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多少次的遼東大戰,毛文龍在東江紋絲不動,無論朝廷多么的威逼利誘,毛文龍總是能找到理由推脫。
一次次坐視兵員本就嚴重不足的建奴放心大膽在遼東前線布下重兵,不去騷擾建奴后方。
這樣的東江鎮總兵,不殺他留著過年嗎?
不要說什么東江鎮地處險惡,九邊之地,哪有不險惡的安穩地?再說,環境險惡你就可以在皮島開馬市,賣軍糧布帛了?
大明本就缺馬,可笑東江鎮在賣馬,還是賣給建奴…
可笑至極。
毛文龍不虧是山西鹽商的后代,時刻不忘做生意。
朝廷建立東江鎮,本指望他們這建奴后方搞事情,結果他們不但沒搞事情,還在建奴后方送物資!
建奴騎東江鎮買來的馬,吃東江鎮買來的糧,轉頭在遼東殺明軍。
還有這種操作?
不殺毛文龍殺誰!
而且建奴從東江鎮不僅是買馬買糧,還拿到了炮,紅夷大炮…和仿造技術。
袁崇煥只是殺了毛文龍,結果毛文龍的部下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敵,他們投敵不打緊,關鍵是他們之前殺了弗朗吉的雇傭兵,帶去了紅夷大炮和…會造炮的工匠!
于是,很快,建奴會自己生產大炮,而且比明軍還多還好。
作戰不如人家勇敢,武器裝備上海開始處于劣勢,這仗才漸漸沒法打了,才有了后來的松錦打敗!
不是不該殺毛文龍,袁崇煥你竟然下決心殺毛文龍了,還留下孔有德他們過年干嘛啊!
至于通敵做了漢奸是沒可能的,這個時候的建奴,還開不出收買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的邊關督師的籌碼。
只有“市米資敵”應該是有的,九邊缺餉嚴重,餉銀最充足的遼東也同樣缺餉。邊關的將領,都有或多或少販賣軍糧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賣糧食給敵人就是資敵的行為,這樣的飲鴆止渴,只會讓邊軍陷入一個敵人越殺越多,然后邊軍也要增加,軍餉越來越不足,沒辦法還是賣更多的糧…這樣的死循環。
李沅上了一個奏本,將自己的想法詳細說了一遍。
大興三年八月,袁崇煥出獄,免于罪責,除籍。李沅算是勉強完成了當初在山海關的承諾。
朝廷啟用已經六十八歲的老臣袁可立為薊遼總督,節制遼東諸將,加兵部尚書銜、左都御史、上柱國。袁可立是方正名臣,也做過登萊巡撫,和建奴是“老相識”,是這個職位的上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