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齊帝國

  大齊帝國地處中原北方,又被南方稱呼為北齊。它坐擁青州、揚州、滄州、徐州、司州、雍州、代州、并州、琿州、幽州等十州之地,家戶八百萬戶,人口四千余萬,禁軍二十萬,邊軍十二萬,鄉軍二十萬,實力龐大且兵多將廣,蕭開本人又深得民心,根深蒂固,成為新帝也是理所應當。

  但蕭開深知自己是如何得到的這中原半壁江山,為了防止地方軍閥勢力過大,首先便取消了州牧制度,恢復知州、知府、知縣制度,取消州牧軍政財大權一把抓的地方軍閥崛起根基。而后蕭開與兀松等人商議,大齊帝國原十州擴充成為十八州,此間一年之內,陸續有部分州牧不肯交權反叛,均被蕭定方率軍逐一撲滅,大齊帝國在一年內徹底收攏了北方權力,為崛起奠定了良機。

  大齊帝國光興三年,光興帝蕭開初步完成了大齊境內政務改革,并首次舉行科舉考試廣拔人才,設左相統領百官行政,右相督查百官等制度,大齊帝國冉冉升起,一時之間風頭更盛圣漢。

  而后又歷經四年,待光興七年時,光興帝蕭開由龍門關向北方進行北伐,再次與北方最大威脅鮮卑汗國決戰。

  雙方一戰于瓦藍河畔,鮮卑戰敗,折損兵士三萬余人。

  次戰于樺樹河,鮮卑戰敗,折損兵士四萬余人。

  此時鮮卑主力悄然摸到兩狼關,在丁格的帶領下,他們用盡了所有鐵炮和火藥,砸開了兩狼關,兵入中原。

  坐鎮龍都的大齊帝國兵馬大元帥李沅立即親率軍隊前往琿州增援,與鮮卑人大戰三個月,鮮卑人終因大齊帝國源源不斷的援軍逼退。

  在撤回北方之前,丁格下令拆掉兩狼關,讓兩狼關內一塊石頭都沒有,還驅趕幾萬齊國百姓作為人質徐徐后撤,氣得李沅大罵丁格卑鄙。

  大齊皇帝蕭開則在樺樹河大勝后直取鮮卑汗國王都葉沙城,鮮卑皇帝阿耶谷啟華率族人守城,但此時齊軍士氣旺盛滿是仇恨,勢必要將鮮卑人徹底打垮。

  光興八年九月,李沅率大軍終于抵達葉沙城與蕭開匯合,齊軍此時總兵力高達三十萬。

  鮮卑王見守不住葉沙城,立即下令處死所有鐵炮匠人,并熔化鐵炮做成箭頭。光興八年十二月,蕭開不顧北方寒冬,堅持全軍攻克葉沙城,終于在年前由先登部隊攻克了葉沙城的城墻。

  至此,鮮卑王族幾乎全部戰死,十八萬鮮卑人亡于葉沙城內。

  此役之后,葉沙城成為一座廢城,周遭千里被殺的鮮卑人近百萬,幾無人煙。

  鮮卑汗國被滅,關外諸部落各族紛紛乞降,大齊皇帝蕭開將所有鮮卑人驅趕出了黑森林,徹底占領了黑森林及樺樹河平原,瓦塔河平原,于是在龍門關以北設北三州之地作為苦役與流放場所。

  而葉沙城淪陷之際,丁格帶領著僅有的三千多鮮卑士兵逃到了極北寒苦之地,向大齊帝國上表臣服,鮮卑人從此之后愿意作為大齊帝國的藩屬國,替齊人看守邊疆。

  考慮到北三州以北苦寒之地無法堅守,蕭開隨即冊封丁格擔任北三州以北地區為北域,而丁格擔任北域大都督,由丁格在北域設置七州作為大齊帝國領土。

  而作為恩賜,蕭開將黑森林的鮮卑族人以及鮮卑戰俘百萬人歸還給了丁格,賜丁格漢姓蕭,北域蕭家永世為大齊帝國堅守北域。

  在處理好北域的事情之后,已六十五歲的大齊皇帝蕭開策馬凱旋班師回朝,行至龍門關時,坐在馬背上大笑離世。

  太子蕭定方哭著趕到龍門關,將父皇的靈柩運回龍都,但擺在他面前的不是一個繁榮強大的大齊帝國,而是一個看似強大無比實則急需休養生息的爛攤子。

為了支持滅鮮卑的國戰,大齊帝國幾乎窮盡了國力,官府財政赤字嚴重,齊國上下幾  乎家家戴孝。大齊帝國光興帝武功卓絕,軍士彪悍好戰,可也打光了家底。

  甚至連好戰的蕭定方,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休養生息。

  好在南方的大梁帝國在這八年間毫無北伐意愿,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并沒有給大齊帝國制造任何麻煩。為了籠絡南梁,蕭定方將自己的次女婚配給了胡浮嫡子,兩家乃至兩國從此結為姻親之好,中原大地歡呼雀躍不已。

  除掉了鮮卑的威脅,結姻南梁后,擺在北齊帝國面前的只有一個威脅了,那便是融合了中原漢人、西域諸國、北方民族為一體的西秦。

  「眾愛卿,一直以來西秦與我國修好,他們雖然未與我中原發生任何戰爭沖突,但未雨綢繆,而今西秦土地肥沃,百姓眾多,國土面積等同與我大齊帝國。朕,深感不安啊。」大齊皇帝蕭定方對臣子說。

  左相周辰出列道:「陛下,自光興元年我大齊帝國建立以來,西秦人便關閉了玉門通道,致今已有十年之久。兩國一無官方交往,二無民間互通,難說西秦與我大齊修好。但西秦卻從未向我大齊發起兵戈,由此可見與西秦可以談。只是雙方中斷十年,不知派誰人前往?」

  左相周辰為前左相兀松學生,嘉隆(蕭定方繼位年號)二年時,兀松因病辭去左相后,周辰被推薦為新任左相,他為人穩重公平,兀松評價他才干平庸卻難能可貴的公平,帝國初定需要人人信服之人,避免利益相爭而出現黨派爭斗,保證了國家的穩定。

  右相夏劼出列道:「陛下,老臣倒是有一個人選,或可一用。」

  「誰人?」

  「胡三萬嫡孫,胡童。」

  「為何?」

  夏劼道:「春都侯胡三萬于十四年前傳爵位予其子胡琿山后,便西出玉門杳無音訊,其孫胡童多次欲出關尋找翁祖而被阻止,直至數年之前,胡琿山病故,胡童才得以前往玉門尋找。然中原西域斷絕十二年之久,玉門守軍不允胡童外出。后胡童舉仕而任平安縣縣尉,這才斷了尋找翁祖的念頭。」

  「卿可知老侯爺為何西出玉門?」

  夏劼道:「倒是聽胡琿山說過,老侯爺接到了老友的一封書信之后,便毅然決然將一切榮華富貴傳給了兒子,騎著一匹老馬,拎著酒葫蘆便出關了。那玉門關以西最近的便是西秦汗國,三十年多前,一群中原漢人出兩狼關,發誓奪回木城與羅蘭,被稱為木蘭之戰。但彼時中原動亂,而北方蠻夷野心勃勃,中原帝國無暇支持這群漢人,于是這群人便歸附了薩丁人,成了漢人傭兵。隨后,這群人與鮮卑的前身靺鞨交戰,逼得靺鞨險些丟了王城,而卻被薩丁人嫉恨,于是這群漢人便離開了薩丁,向西出發收復了水火兩城,并在此地建立了漢人部落,他們自稱為西秦。西秦人出身傭兵能征善戰,尤其善于騎射,便很快征服了周圍諸多小部落,而后火速崛起,并逼得鮮卑人不敢對其動手。由于西秦出身于我中原,因此最開始時,西秦趁著中原戰亂,吸納了近百萬中原百姓。玉衛統領奚自強病故后,新任玉衛統領于亞東率玉衛歸順我大齊,兀相采納了于統領的計策,禁止百姓西逃出關,因此西秦逐漸與我失和。」

  嘉隆帝蹙眉道:「三十年間,百萬百姓離開中原前往西秦?為何此等消息,我朝中眾臣卻不知?」

  夏劼苦笑:「陛下,并州、琿州、代州、雍州、彭州、臨州、原州等地許多官員被其收買,彼時戰亂頻繁,一些低級官吏上報人口時常以流亡于戰亂或鬧了瘟疫為借口草草報于禮部,于是無人前往查詢。只有于亞東于統領一人一直以來呼吁禁止人口外流,便是先帝也不曾重視。」

  「這倒是奇怪了,為何朝中無人重視?」嘉隆帝忙問。

夏劼說:「人走地留,走了百萬百姓,卻留下百萬土地,誰不愿意要  一些土地留給子孫?是故,雖北方百姓流失百萬,但北方土地卻不曾少,長此以往,許多世家大族反倒希望送更多人離開。」

  「這些混蛋!」嘉隆帝蕭定方氣得一拍龍椅,震得他的手疼痛無比,但轉眼一想,既然西秦如此親中原,不如趁著現在國力強大,派遣使者與西秦修好。他踱步之后說道:「既然愛卿們保舉這胡童,便召他入朝,由他持節西出玉門,打通與西域諸國的交往。」

  「遵旨。」

  很快,平安縣縣尉胡童被召入龍都,此時的胡童年僅二十三歲,正值人生黃金年齡,被皇帝委此重任,立即充滿了雄心壯志。

  胡童率一百二十人使節團備好糧食補給,攜帶國書茶葉等物品后,于嘉隆五年六月出玉門關,在向導的帶領下前往西秦第一驛。

  昔日第一驛是玉門關至西秦汗國的第一站,百姓商隊絡繹不絕而今卻成了一片荒蕪。行云流水般的駱駝隊在這片荒漠之中前行,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印記。那些耐旱的植物在駱駝的糞便中得到了滋養,在這片荒漠中頑強地生長。雖然環境惡劣,但生命的力量卻總是讓人感到驚嘆。

  「前方二十里處,便是西秦第一驛了。」向導立即向胡童匯報道。

無線電子書    漢血長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