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八十二章 于謙,走入天下

  不過要確保這一次的戰役不會出現紕漏,補充兵力是必須的,右翼側線徐輝祖的八百大甸不需要兵力補充,左翼李景隆在交趾那邊,也不需要補充,但是作為主戰場的瀾滄,一定需要大量兵力。

  四國聯盟,兵力七八十萬。

  大明雄師至少也要三十萬才有可能打贏。

  而狗兒一共是二十萬。

  徐輝祖那邊只有兩萬,李景隆去交趾后,也才三萬,這意味著主戰場瀾滄至少還需要五萬兵力的支援,才有可能一舉橫推中南半島。

  那么問題來了。

  五萬什么樣的兵力補充?

  當然必須神機營!

  然而經過一年的發展,受限于資源和生產力,神機營爆炸式增長的甜蜜期已經過去,直到今日今時,全國所有神機營加在一起,也才十萬。

  狗兒帶了三萬去瀾滄。

  剩下七萬,拱衛京畿的有兩萬,還有五萬則是陳兵在北方。

  按說,這個兵力若是將十萬神機營匯聚一起,在當下這個時代,可以橫推任何一個國家,但戰爭遠遠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

  后勤和經濟是制約因素。

  同時,你要考慮士卒的修養事宜,打了一次大仗之后,還是要休養生息,如此才能長久,窮兵黷武最終只會走向末路。

  這是朱棣的考慮,所以他沒有打了韃靼繼續打瓦剌和兀良哈。

  而黃昏時從經濟角度考慮。

  國內的工業化啟程正在關鍵時刻,要用錢的地方極多,需要先消化交趾、八百大甸和韃靼區域的資源,讓工業化啟程之后,再去征討瓦剌和兀良哈以及其他國家。

  貪多嚼不爛,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當朱棣提出這個問題后,姚廣孝想都不想,“讓拱衛京畿的兩萬神機營在李謙率領下,去增援狗兒,同時再從云南沐家那邊抽調三萬兵力,補足五萬,另外,在交趾、八百大甸征用民夫作為后勤,此問題迎刃而解。”

  紀綱一死,京畿已絕對安全。

  根本不需要神機營拱衛。

  而云南的沐家對明朝朱家的忠貞可以絕對信任——沐家的沐英是太祖的義子,也忠誠于朱標,不過朱允炆讓沐家很失望,所以朱棣登基后,沐家對朱棣也依然忠心。

  當然,這是因為沐英已經死了。

  如果朱棣靖難,沐家王爺還是沐英的話,你看云南沐家軍得不得開出來勤王——朱標死的時候,沐英可是哭得咳血。

  所以朱允炆再不堪,沐英也會勤王。

  可惜…

  沐英死得早,沐晟可沒他父親那般仁義,既然你朱允炆做得不好,我沐家勤王作甚,所以靖難了兩三年,云南那邊的勤王舉措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朱棣點頭,“少師言之有理,就這么辦罷。”

  黃昏忽然心頭一動,道:“陛下,在軍事上有個說辭,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次出征中南半島,陛下千秋威名之下,又有神機火器,還有一眾神將,再有白河溝大神狗兒大監的英明指導,基本上結局顯然已定,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疆域未打,官吏先行?”

  朱棣訝然不解,“說人話。”

  黃昏道:“狗兒大監每每打下一城,我們便可以派一個官吏過去治理,爭取做到在打下整個中南半島的同時,我大明官員也已經全員就位,掌控力這些疆域的政事,所以我認為,可以派一些文臣跟隨大軍,破城之后立即組織政事。”

  朱棣唔了聲,“這倒是個有意思的提議。”

  又有些為難,“問題是…沒人!”

  人手真的緊缺。

  姚廣孝也若有所思,“黃提督這個建議確實不錯,狗兒打下城池,文官入駐治理政事安撫百姓的話,能減少不少問題。”

  朱棣還是那句話,“沒人。”

  黃昏脫口而出,“陛下,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候了。”

  除了李景隆,金忠、朱棣和姚廣孝都愣住,旋即驚艷,“好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個觀點妙極。

  現在大明人手緊缺,要想緩解人才壓力,真可以不走尋常路,因為如果循規蹈矩的培養人才,不知猴年馬月才能治理好那些打下的疆域。

  若是沒有人才治理,豈非又步入元朝的后塵。

  但問題在于…怎么個不拘一格降人才法?

  朱棣如是問道。

  黃昏咳嗽一聲,“翰林院就不說了,都是經過科舉的人才,都可以重用,其實還有一些地方的人才也可以啟用,地方州府的官學之中的讀書人,可以直接啟用,跨州府任職,而國子監太學里的學生,只要年紀夠學識夠,就可以啟用,比如…劉寧然和于謙!”

  是時候讓于少保走上歷史舞臺了。

  朱棣點頭,“于謙和劉寧然確實不錯,可以用,你說說看,這倆怎么用,用到什么地方,國子監太學里那些人應該怎么用?”

  黃昏笑道:“于謙和劉寧然既然是太學雙璧,自然大才,此次去瀾滄,跟在狗兒身后面,打下一個城池,則他倆落局一子,等打下整個中南半島,則由他倆搭檔主持整個大局,有他倆在,也能鉗制摩訶黛維,而陛下要對他倆給予絕對信任,他們要誰,陛下就把那個人送去于謙和劉寧然那邊,當然,在他倆去的時候,陛下要交待他倆,多重用國子監太學里的人,畢竟咱們確實人手緊缺。”

  金忠略有擔憂,“他倆還年輕,萬一走錯幾步,豈非要影響大局。”

  朱棣作為君王,眼光更遠,“沒事,在中南到半島那邊,我們有較大的容錯率,況且年輕人嘛,不犯錯誤又怎么進步。”

  大手一揮,“就這么辦罷。”

  開科舉選拔人才還是有點慢,黃昏說的沒錯,地方州府官學里的人才,確實可以跨州府任職,國子監太學里的人才,則可以直接任用到重要位置去。

  誠然,六部尚書這些要職,基本上都是科舉進士中的佼佼者。

  但要知道,唐宋很多宰相,其實科舉名次并不高。

  也就是說,學識和治政,并不是成正比的增加,有的人讀書學問高,但把自己的見識和眼見給禁錮住了,政治方面反而不如那些學問半罐水。

無線電子書    大明王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