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六章 村正大人上門

無線電子書    警花追我到元朝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等到三人離開,李洛松了口氣。被人逼著借糧的滋味,真不好受。

  崔秀寧有點心疼的說:“還沒捂熱,就一下子去了三升。他們怎么會向我們借?”

  李洛苦笑:“我買糧回來的路上遇見他,還說了一些話。他自然看見我提糧食回來。”

  “那他還真賊。不過這些高麗人都很勤勞,不至于到這步田地吧。”崔秀寧有點想不通。

  “不奇怪,我給你算算賬。他說一家五口卻只有八畝田,今年收成不好,只有九石糧,折錢十貫。可丁稅田稅就要四貫,免役錢一貫,征東稅一貫,加起來就六貫了,一家五口只剩三四貫錢生活。”

  “難怪,太狠了!”崔秀寧說道。一年收入,官府要拿走大半,能不狠嗎?

  “所以我們有田也不能種。太苦太累太窮。”李洛說。

  “我們還剩13文錢。你不愿意砍柴,就去鄰居家買柴吧。”

  “好。”

  “你知道狐貍的懷孕期多少天?”

  “不知道。但我知道狗是兩個月。”

  “看它肚子,估計快要生了。”

  “警察你什么意思?不會想著替她養崽子吧?”

  “笑話。我有說過嗎?”

  下午李洛去買柴。他已經問到附近安家的柴最多,就直接找到安家。聽到李洛要買柴,安家人立刻熱情的請他進屋烤火。

  安家的院子堆著滿滿的木柴,屋子里的火塘更大,燒著大柴,所以更暖和,讓李洛坐下有點不想走。

  但安家的日子顯然不太好過,大人孩子都是一臉菜色。屋檐下晾著各種菜干,屋子里唯一的亮色就是吊在火塘上面熏烤的兩條咸魚。兩個孩子一邊烤火,一邊不斷望著咸魚咽口水。

  “爹啊,晚上吃魚好不好?”

  一個大點的小女孩問。

  安家主人怒道:“魚是過年吃的!”轉頭不好意思的對李洛說道:“讓李郎君笑話了思密達。”他也聽說李洛是落難是世家子弟。

  “摩東寨也靠著海,怎么會缺魚吃?”李洛問。

  “沒有海灘,下面的水太深,沒有漁船去不了。如果有漁船,賦稅更重,日子同樣難過,一個不好就葬身海底了。”安家主人解釋,馬上換了話題,“李郎君要買多少柴?”

  “怎么賣法?”

  “干柴5文錢百斤,活柴3文錢百斤。”安家主人搓著手說。

  這么便宜?

  “那就兩百斤干柴,一百斤活柴。”李洛干脆把13文錢全花了。

  安家主人聽說有點急了,“李郎君或許不知,寒冬臘月這些柴只夠燒個五六天的,到開春轉暖還有一兩個月,怎么也要買兩三千斤才夠燒啊!”

  李洛打個哈哈,“過不了幾天,可能要去江華山城,過年未必回來,先不買那么多了。”兩三千斤?李洛根本買不起。

  安家主人雖然有點失望,但還是很熱情的說:“那等李郎君回來再多買吧思密達。”

  李洛掏出13個最后的銅錢,“煩請安大哥將柴送到我家。”

  “哪能李郎君出力氣,當然是小人來做。”安家主人接過銅錢痛快的答應。三百斤柴而已,不到半里路,這點活兒根本不算事兒。

  李洛離開安家,對村民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安家主人把柴送來不久,李家就又來了一個客人。李洛和崔秀寧看到來客,頓時有點慌張。

  來客是個中年高麗男子,身穿青袍,頭戴寬檐高冠,腳穿革履,腰掛直刀,目中帶著一絲威嚴。整個就是高麗小吏的打扮,看著有點身份,氣色也不差。

  兩人立刻猜到,這必定就是村正了。

  是來收稅的!

  來人手按刀柄,施施然邁進院子,四面一打量,這才看向李洛和崔秀寧,目光帶著一絲征詢和質疑般的壓力。

  李洛敷衍的一拱手,擺出身架,“足下想必是村正吧?”

  來人眼睛一瞇,目中的壓力稍微收斂。村正雖是小吏,卻統管一村之政,村民見到莫不行禮稱呼一聲‘村正大人’。

  可眼前這對小男女,卻顯得清高傲慢,而且這傲慢很自然。再看他們的氣度相貌,絕非一般人。等閑世家弟子,都難有這種氣質。就算他們穿的太寒酸,也和一般百姓大不相同。

  難道真是傳言說的,他是仁州李氏血脈,在中原出生長大,現在回到高麗,只是還未認祖歸宗?

  再說有幾人會亂認祖宗?看樣子多半是真的。

  想到這里,村正終于客氣的一笑,拱手道:“在下正是村正高簡。敢問閣下,本貫何處?”

  “原來是高村正。在下李洛,本貫仁州。”

  “哦?不知仁州李氏和閣下可有淵源?”

  “正是本家。”

  “失敬失敬!但職責所系,恕在下唐突,敢問閣下可有世族家牒?”

  這高簡畢竟是個吏,顯然不是那么好糊弄。在高麗,世家弟子不光是出身,還是個資格頭銜,是有家牒為憑的。

  “還未歸宗,暫時沒有。”李洛接著又將編造的緣由說了一遍。

  高簡雖然不敢輕信,卻也不敢否認,決定還是暫時放下,再慢慢查證不遲,眼前得罪李洛殊為不智,總要留個日后轉圜的余地才是。

  若是查到此人假冒,那就將他抓到仁州,交給李氏處置,自己借機得到李氏青睞也有可能。

  他想了想說道:“既然閣下暫無世族家牒,也無法將你登籍為世族,就暫記摩東李家如何?”

  李洛知道這村正很是難纏,但也知道對方已經很客氣了,只得點頭:“那就暫時先記為摩東李家吧。”

  高簡又了解一些情況后,就從葛袋中拿出紙筆寫下:“摩東李洛,自中原歸,本貫疑出仁州李氏,未查實。身近八尺,年二十,面白無須,貌甚軒昂。其妻崔氏,年二十,身近七尺,面白如玉,美姿容。至元十六年臘月初五。”

  其實李洛和崔秀寧都是二十二,可都報了二十歲。

  高簡記完,又從葛袋中取出一張田契說:“摩東李家,受田七畝。本年當納人頭稅600文,田稅兩貫一百文,征東稅400文,共三貫一百文。”

  什么?李洛差點罵出來。崔秀寧雖聽不懂,卻也知不妙。

  剛來幾天就要繳納三貫一百文?李洛之前算的一貫賦稅,是沒有田稅的。現在突然分了七畝田,一下子多出了兩貫多錢的田稅。難怪這么好心主動分田給外來戶,原來是這么回事。

  可他們還沒有種田啊,這特么什么道理?

  “高村正,在下初來乍到,剛要分田就繳納田稅,天下焉有是理?”李洛冷冷說道。

  高簡見他神情冷肅,不敢輕易冒犯,只得解釋:“李家主,若是閣下有世族家牒,自然無須繳納分文。可暫無家牒為憑,在下安敢瀆職?這稅法是朝廷嚴令執行的,在下亦知不妥,可也只能照辦。官府對新落戶的人口,向來如此啊!”

  李洛搖頭:“那這田我們不要。我們原也不靠田地為業。”

  高簡搖頭道:“田當然可以不要,可田稅還是要照繳。閣下所居宅子,本是潘家所有,潘家有田七畝。可潘家絕戶,這七畝田就被官府收回。如今此宅既然變成李家,這宅邊的潘家田地自然就要分給李家,李家就要替潘家繳納田稅。這本就是官府的條陳。”

  李洛真是呵呵了,不要田也要交田稅,高麗政府好有才啊。“我聽說閔家只有八畝田,為何不把潘家這七畝分給閔家?閔家也會多繳七畝的田稅,并不會減少官府稅收啊!”

  高簡一愣,苦笑道:“若李家主果是世族子弟,其中道理定會一想便知,在下卻不好明言。”

  “如此說來,七畝田稅是必要繳納的了?”

  “正是。律法如刀啊!”

  “可否寬限些時日?”

  “若是別人,必要三日內交齊。可李家主終究不同,在下愿效力通融一二,拖延些時日。不過最遲臘月二十之前是定要繳納的。”

  “如此勞煩高村正了,來日再請高村正吃酒。”李洛雖知高簡是空頭人情,卻不能不接。

  高簡留下田契,道聲叨擾后拱手告辭。

  李洛和崔秀寧一臉陰沉,就是燒的旺旺的火堆,也感覺不暖和了。

無線電子書    警花追我到元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