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一十三章 情況不好的電機廠

無線電子書    狂野十八少年時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打火機廠經過兩次點火試驗后,于下午一點半重新開工生產,重新步入生產的正軌。

  節能網車間和打火機車間都開始工作了,現在萬帆有時間想想那閑置的幾間屋子干什么用了。

  新蓋的十五間車間,現在用了十二間,還余下三間。

  打火機車間現在倒處了六間房,挨著傳達室的兩間將作為男生宿舍,這樣還剩下了四間。

  打火機剩下的四間房和新蓋房余下的三間房成一個拐角挨在一起,現在還處于空置狀態。

  晚飯準備把它們利用起來。

  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什么道道,如果他沒有新項目可上,這幾間房子就得組成一個臨時車間,為燃氣灶廠加工一些急需的部件。

  這暫時只是一個設想,萬帆還沒有拿定主意。

  燃氣灶廠的那些學徒工們,到本月二十號,學徒已滿兩個月了也該出徒了。

  像那些正規的國營機械廠,一個學徒工不磨個一年兩年的,想出徒根本不可能。

  但是像萬方這樣的民營企業,就沒那么些說道了,早一天學會,早一天上崗,你就早一天多掙錢。

  畢竟學徒工的工資只是正式工工資的一半,甚至還不到。

  在燃氣灶廠學徒的那些學徒工們,韓桂芳反應他們都非常的刻苦,學得非常認真,說拿來一張圖紙可以加工出任何部件,這有點吹牛,就加工燃氣灶廠這些固定的部件,他們完全可以獨立頂崗工作了。

  所以到這個月的20號,他們將會正式出徒。

  他們出徒以后萬分準備把他們和那些老師傅進行混編,然后分成三本實行三班倒。

  這樣一來,設備就沒有閑置的時間了,燃氣灶的一天的產量就會再一次上升,能達到一百八十臺左右的日產量。

  有一百八十臺的日產量,應付趙永泉和李明堂哥倆就沒有任何問題。

  這也就是現在燃氣灶場能發揮出的最大產能了。

  再無論如何都無法再增加了。

  因為沒有拓展的空間,沒法再安排下更多的人和安裝下更多的設備。

  如果燃氣灶廠要擴大產能,就必須需要更大的空間。

  燃氣灶廠擴大產能這是必須的,到年底萬帆準備把燃氣灶廠的產能擴大到五百臺的日產量。

  萬帆圍著燃氣灶廠轉了一圈。

  小圩屯原來的這個隊部坐落在道邊,離最近的人家還有將近七八十米遠,這里有一片長度在七八十米,寬度五六十米的寬敞地方,這是原來小圩屯產隊時期的的曬場。

  秋天的時候,這個曬場上會堆滿玉米大豆等各種作物,這些在這里進行清理晾曬,然后裝車送去糧庫。

  但是在承包以后,個人家收的那點糧食都拉回自己家的院子里晾曬,這里也就沒了用武之地。

  現在這片曬場就處于空閑中,印象里好像前幾年還有人在這里種地,但這兩年這里又撩荒都了。

  要是把這片土地利用起來,燃氣灶廠的規模可就可觀了。

  萬帆感覺自己的企業雖然現在凈做了些雞毛蒜皮的產品,但是發展速度似乎有點太快。

  怎么三天兩天廠房就不夠用了?上面的房子才蓋好,他就又在規劃新的廠房了。

  這三天兩天的老蓋房子這誰受得了?

  他應該找一片比較大的地盤,蓋一個大的廠房,一勞永益的解決廠房老不夠用的狀況。

  萬帆的目光就轉向了自己家東邊那片山坡地。

  從他家的東邊往東大約三百米就是學校,在他家和學校之間的這片坡地面積估計在五六萬平方米。

  如果把這片地弄來,全部蓋成廠房,未來十年八年就不用再為廠房犯愁了。

  但是在九二年想買這么大一片土地建廠房,門檻是非常高的是非常不容易實現的。

  現在好像也就是想想而已。

  七號早晨,劉景山的車往西柳送貨,打火機節能網和燃氣灶裝了一車轟隆隆地開往溪流。

  這次劉景山送貨回來后,萬帆要去一趟渤海,他的開車跟萬帆一起去。

  萬帆跟著劉景山的送貨車來到了農機校。

  農機校開學了一個月零一個禮拜,他就來過三次,最后一次是給那個改電動車的青年送裝好的電動車。

  他今天來農機校的目的一個是冒個泡,再就是看看那個改裝電動車的青年的電動車騎的效果如何?

  后一件事就是中午請胡堂吃頓飯。

  胡堂在農技校里,可是非常有能量的一個人,和他拉好關系萬帆感覺不會吃虧。

  那個青年的電動車和萬帆那輛改的電動車幾乎一模一樣,萬帆那臺車都沒提出問題,他這輛電動車自然也不會出什么問題。

  農機校這些學票的人有好幾個人是很看好這種改造的電動車的,但是400塊錢的改造價他們有點承受不了,這讓很多人都處在猶豫之中。

  萬帆正正經經的在農機校待了一上午,還去上了兩節機械常識課。

  中午時分,他雇車把胡堂拉到了朱繼強的富豪酒家,在這里請他吃了一頓飯,臨走的時候還給他買了一條茶花煙。

  打發嘴角流油滿面紅光的胡堂走后,萬帆去了一趟電機廠,去看看張智江廣云等幾個朋友。

  臨走的時候,張智從宿舍里拿出了一個小布袋給了萬帆。

  這是萬帆上次讓他纏的130小電機,他一共纏了十五個馬力不等的小電機。

  萬帆隨手掏出200塊錢揣進了張智的兜里。

  材料都是公家的,他只不過費了點時間,200塊錢足以對得起他的手工了。

  今年電機廠就顯示出頹勢了,原材料漲價,產品銷售不好,這讓電機廠有點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況。

  張智說上個月開響就拖后了五天,這個月能不能拖現在還未可知。

  按照萬方的記憶,電機廠怎么還能拖個兩三年?他應該是95年的11月份停產工人放假的,這還有三年多的支撐時間。

  “實在覺得在廠子里干著不行,就停薪留職出來得了?到我那里,我最低可以保證你一個月掙350,保證到時候就開想,不帶差一天的。”

  以前萬帆向張志和姜廣云等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他們都是不置可否,不過這次他們似乎開始仔細思考了。

  思考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萬帆可不會在這里等他們思考的結果。

無線電子書    狂野十八少年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