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0章 光芒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北國科技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1991年2月18日周一  新加坡,南大。

  牛品一到辦公室,就被人圍上來進行祝賀。

  由于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在辦公場合,大家雖然都是華人面孔,但是滿嘴的Singlish,讓他很不適應。來這里后,他的大半時間不是用來繼續搞科研,而是被扔到了語言學習里。這里的英語,口音也很怪,這也加大了他對語言環境的適應難度。

  “為什么要恭喜我啊?”

  牛品最近沒有新的論文投稿,難道是漲工資?可是新加坡這個地方,薪水待遇什么的,都是保密,大家不會為這個事情恭喜他。

  “您的弟子,又有一篇大作發表!這篇論文,已經在產業界引起了轟動。”

  一位姓張的助教拿了一本期刊走了過來。上面正是成永興的那篇白光LED論文。由于南大初創,對這些世界的最新科技進展非常敏感,基本上第一時間就拿到了最新的信息。

  牛品的兩名世界級弟子的名氣,眾人也有所耳聞。

  辦公室里的一群人,在牛品接過了期刊的同時,開始鼓掌。大家都以掌聲向這位新同事進行鼓勵。

  在眾人的掌聲當中,一頭霧水的中年教授,坐下來仔細閱讀了一遍期刊上的文件。

  整篇論文,延續了愛徒那簡潔的風格。那就是只描述事實,不解釋理論。因此這篇論文的篇幅,只有兩頁,非常的短。

  牛品拿著這篇期刊,完全不能理解大家對這篇論文,為什么如此看重。尤其這篇論文里提到過的黃色熒光粉,他還替弟子去找過。

  在藍光LED上面涂抹熒光粉,這么簡單的東西,說是篇論文,都有些勉強。

  “鈴...”

  桌上的電話,響了起來。

  “牛教授,我是。院長想跟您談一下!”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可銳總部。第三會議室。

  “白光方案的進展如何?”

  老板在挨個項目點名,詢問進展情況。

  “他們還在弄。有了藍光LED之后,白光背景方案已經在實驗室初步實現,但還面臨一些問題,還需要些時間。”

  “還有什么問題?不是說有了藍光LED,就有白光了嘛!”

  老板對白光項目的進展緩慢很不滿意。市場上對白光的需求,始終存在。

  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家LED廠家,終于湊足了藍光LED實現的所有技術細節。雖然大家還沒有藍光LED生產的許可,但不妨礙他們提前開發它的后續產品。

  “現在的問題是,白光是由三色LED組合而成。但是三種顏色的LED,各自生產工藝不同,導致各自壽命不同,衰減也不同。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產生偏色的現象。

  我們對藍光LED的各種性能參數,及衰減曲線,還不是十分熟悉,一切都需要時間。”

  白光項目組經理,盡量的以簡單的語言,向諸位同仁介紹著當前的困難。

  “你們沒有時間了!”

  一本打開的期刊,直接就被扔在了會議桌上。

  “白光方案已經有了。你們的項目可以停了。”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有實用價值的,白光冷光源的解決方案。

青報社  總編辦公室。

  三個人,對著桌面上的一份傳真,相對無言。

  “現在怎么辦?要我再去一次嗎?”

  女記者終于打破了寂靜,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如何宣傳這個年輕人,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宣傳的話,就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但是不宣傳還不行。

  這藍光剛過,就又來了一道白光。

  “我打個電話問一下吧。”

  總編的嗅覺比較敏銳,這個世界的風向,已經有了點變化的苗頭。

  京城,某大院,

  “你的試點出成果了!”

  一位穿藍色夾克的男子,把一份文件遞給了另一位穿中山裝的同事。

  “試點?哪個試點?我的試點還沒有開始啊!”

  這位中山裝同事,一臉困惑的拿過文件,閱讀良久。才緩慢的把文件放下。

  “這讓我想起了主席說的一句話。”

  “哪一句話?”

  夾克男有些好奇。自從十年之后,很少有人會把主席的話放在嘴邊。人們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以前我們的政策,是不對的。它們壓抑了這些創造力。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把這些創造力釋放出來!”

  白光LED論文的最大好處,就是淺顯易懂。基本上看過這篇論文的人,第一印象都是,為什么我就沒有想到?

  冰城,日報社。

  幾個人圍著一份傳真發了愁。日報好寫,照抄一下老外的評價就好。

  但是晚報寫啥?

  “他這次熬夜做實驗了嗎?”

  這是主編大人親自在問了。作為本地崛起的科技人物,大家總是要投入更多資源的。

  “沒有。他的試驗都是白天做的。”

  “那他春節有加班嗎?”

  “沒有,他春節回家了。再說這篇論文是春節前就投遞的。”

  “那這篇文章寫啥啊!這完全沒有賣點啊!”

  主編大人有點恨鐵不成鋼。這位年輕人,自從出道以來,一直在為本地的娛樂板塊,孜孜不倦的提供素材。很是為報紙的發行量做出不少貢獻。

  “我有個思路,不知道是否可行!”

  “你倒是說啊,在這里墨跡啥?”

  幾個人對小李喜歡賣關子的愛好,表示不滿。

  “記不記得上次,日本友人購買專利的那篇報道?”

  “記得,怎么了?”

  那次的新聞也算是不大不小的轟動事件。一個技術專利的轉讓費用,達到了百萬人民幣之多,而且是賣給了外國人,這都出乎了大家的預料。

  “那張照片上的女孩子很漂亮!”

  照片雖然沒有最后刊登,但是報社的人都見過。

  “喂,小李,你腦袋秀逗了吧,大庭廣眾,你談這個?”

  圣女大人不滿意了。

  “我的意思是,這里可以做文章。”

  “對啊,小李這個思路對。小田,你想辦法聯系她一下,看能不能采訪到。”

  主編大人一拍大腿。

  “是啊,是啊,這里有題材!兩女!”

  屋里的一群人,突然都來了靈感。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北國科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