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最精銳部隊都是用來壓陣的,是用來在最緊急的關頭一錘定音的。但是陳誠卻反其道而行之,在一開始就將手下最能打的飛熊驃騎派上了戰場,目的是為了提振己方的士氣,并且打擊敵軍的士氣。
果然,飛熊驃騎干脆利落地擊穿了李傕軍的戰線,極大地震撼了董卓部的軍心。士氣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當所有人都堅信自己這一方面能贏的時候,即便是衣不蔽體,拿著木棍也能爆發出強大的戰斗力。要是所有人都覺得打不贏了,那就算是有著精良的武器和堅固的盔甲,也只會望風而逃,而且還能被稱之為“勇”。
不過在亮相之后,這支精銳部隊立刻被調往了中路,準備當做預備隊來使用。
因為左右兩翼的戰斗都失敗了,董卓干脆將李傕郭汜都叫了回來,然后大軍一起壓上,打算靠著人多勢眾,一舉將西涼軍給擊垮。想法總是好的,實行起來就未必了。
鼓號聲中,左中右三路大軍齊發,向著對面沖了過去。除去了壓陣的兩萬人之外,董卓幾乎已經將所有的人都派了出去,就連匈奴人也出動了三萬騎兵。見到董卓軍大舉出動,陳誠也將手中的兵馬都放了出來。
因為西涼軍的右邊就是渭水,所以他制定了右翼防守,左翼進攻的戰術,準備用斜線陣將敵軍趕到渭水里面去。步兵大多放到了右翼,張橫,馬騰,韓立等將領都帶著兵馬去了左翼廝殺,陳誠的手中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的預備隊。
日頭已經開始偏西,雙方混戰在一起,大地被染成了金黃和鮮紅的顏色。西涼軍固然甲堅兵利,在戰斗中大占便宜。但是董卓軍人數更多,雖然有很多是被強征而來的,但是在嚴酷的軍法之下,那些人也只能和其他人擠在一起,揮舞著手中兵刃與西涼軍展開殊死搏殺。
在西涼軍的右翼,以步兵居多,因此戰術十分呆板,只能在敵軍進攻受挫之后,才能將少量騎兵放出去反擊。因此右翼的戰斗主要以結陣而戰為主,總體上來說,雙方的陣型都沒有被打亂。
董卓軍也是按照漢軍的操典編制,步兵是以曲為方陣,每個方陣從四百人到六百人不等。人數浮動的原因是他們最近擴軍太快,來不及重新整編,或者是根本就沒有整編的意思,弄得差不多就得了。
因為邊上就是渭水,所以西涼軍和董卓軍在右翼都沒有向著去側擊或是繞后,而是正面硬碰硬地作戰。董卓想著他有兩倍的兵力優勢,堆也能把西涼賊給堆死了。但是現實很快就在他臉上狠狠地抽了一巴掌,雖然不夠響亮,卻也讓他覺得火辣辣的疼。
陳誠放在右翼前排的三個步兵營隸屬于牙兵,有一半人裝備著銀川出產的鋼甲。只要不被攻擊到甲胄覆蓋不到的地方,很多時候都能對刀劍免疫。他們大多裝備著長達五米的長矛,另外還備有一柄環首刀或者是短劍作為副武器,在靠著長矛打量殺傷敵軍之后,還能用副武器對欺近身的敵人發起攻擊。
幾個曲的兵力在西涼軍的步兵方陣面前撞得粉碎,董卓軍左翼的將領李蒙先是大驚失色,然后很快就改變了戰術。長矛方陣固然堅不可摧,但是卻有著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他們的移動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這等軍伍,用來守城和堅守險要之處,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強兵,但是在野戰的時候,卻未必那么好用!李蒙是董卓的部曲,很早就跟在了董卓的身邊,雖然不怎么讀兵書,但對于打仗自有他的一套理解。
他將前面的步兵撤了下來,派出了弓弩手上前,準備用弓箭打垮對面的敵人。結果西涼軍將刀盾兵頂在了前面,然后也同樣派出了弓弩手,隔著數十步的距離對射。西涼軍甲胄堅固,只要低下頭來,身上就算是被射了十幾箭也未必會死。
董卓部軍械不齊,鐵甲數量很少,挨了一箭說不定就嗝屁著涼了。對射了一會,西涼人看著傷亡了百多人,李蒙手下的弓弩手則是已經倒了一地,少說也被射死了兩三百人,傷者更多。
“該死!”李蒙恨恨地望著對面的敵軍,心中生出無力的感覺。敵軍的戰陣像是長滿了厚重鱗片的刺猬一樣,讓人根本無從下口。對于這種棘手的敵人,大約只有不計死傷,靠著兵力優勢硬來了。
西涼人的部署是左重右輕,右翼的兵馬大多是步兵,而且數量只有一萬人,主力都被派到左翼去了。而李蒙手上有足足三萬大軍,就算損失了兩千多人,也依然是不痛不癢。當然,不痛不癢是對他這個領兵大將來說的,在最前面和西涼人對射的弓弩手們已經是在不停地罵娘了。
見到敵人的甲胄那么堅固,前排的弓弩手們早就想撤退。剛才是他們還以為自己一方人多,所以即便是邊上有同袍被射死,也能咬著牙將箭矢射出去。現在則是一看到對面的弩手準備齊射,他們就趴在地上不肯起來了。
即便是軍官們用鞭子和環首刀逼迫,也是這邊剛被拉起來,那邊的又都倒了下去。李蒙見到這樣的情況,也只能將弓弩手先撤了下來。他是久經戰陣的老將,一計不成,又生出一計。
等弓弩手撤下來之后,隨著鼓號聲響,大群的騎兵沖出,在戰陣之前來回奔馳,將箭矢射向密集排列的敵軍之中。西涼軍的隊列是如此的緊密,以至于只要稍微瞄準,就能將箭矢射到人群里面。
不過這等騎射擾敵的手段,牙兵在訓練的時候早就見的多了。他們也不慌亂,在五十步外的敵騎根本就只當做是不存在,但是只要敵人欺近到了三十步的位置上,戰陣中的弩手就會在隊率和伍長的指揮下,對敵人發動小規模的齊射。
西涼軍步兵使用的強弩都在六石以上,上弦十分的麻煩,威力也是一等一的強勁。三十步的距離上,便是連馬也能射死了,更可況是人?除非是身披鐵甲,才有可能在中了一發之后,還能若無其事。但是現在整個的董卓軍中,也湊不出五千具鐵甲來。
騎射對齊射,董卓軍的騎兵很快就死傷了上百人,再也不敢靠得太近。
西涼軍的步兵也是以曲為單位,每兩個步兵曲之間,留有十步左右的距離。一營兩曲,每兩個步兵營之間,又留有二十步到三十步的空隙。留出空隙既是為了方便步兵調動和轉向,也是為了方便己方的騎兵從這些通道之中殺出。但若是敵方的騎兵沖過來,就會遭到幾個方向上的打擊。
等到騎射也被證明了沒什么作用,李蒙就有些束手無策了。他是久經戰陣的老將不假,但是作戰指揮的本事都是來自于過往的經驗,來來去去就是那么三板斧。現在三板斧不濟事,那就只能靠人多硬來了。
硬來也沒什么不好,只要能打贏,那就是好戰術。戰略是因為正確才能成功,而戰術是因為成功才正確。李蒙向著中軍處的位置望了望,雖然因為距離太遠看不到董卓,也看不太清楚在中軍上空飄揚的帥旗,但他還是因此而獲得了一些勇氣和信心。
董仲穎打仗的手藝是比較潮,但是對部下一向都是很康概。他可不像是呂布,能把部將的妻子搶過來自己享用,是以麾下的將領對他都還算是忠誠。也就是因為凝聚力比較高,所以他才能在幾次大敗之后還能東山再起。
而呂布的部下就沒那么高的向心力了,一見到主力敗了,大部分人就都順勢投降了事。
李蒙下定了決心,大聲下令,步騎盡出,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向著對面壓了過去。
就在右翼開始大戰的時候,左翼的戰斗已經擴展到了二十里之外。陳誠將騎兵主力都放在了左翼,董卓也將騎兵都派到了右翼。雙方都不傻,都想從邊上達成突破,將對方一舉趕進渭水里面去。
就算是騎兵能夠撤走,但是步兵可跑不了那么快,一旦側翼被擊潰了,那接下來就是包抄側擊。在那種情況下,就算是項羽再世,白起復生,也是無濟于事。
就是因為雙方都有著相同的戰術意圖,所以北面的戰事要比渭水河畔的戰斗激烈得多。仗著騎兵移動速度更快,西涼騎兵和匈奴騎兵都想繞到對方的側后方,所以戰場不斷地擴大,以至于最后變成了一場亂戰。
騎兵們在村莊間,在田野上,在小溪邊,在樹林邊.........在關中的平原上縱橫馳騁,殺的天昏地暗。到處都是士兵們廝殺吶喊的聲響,到處都是戰馬揚起的煙塵。
見到左翼陷入了僵局,右翼又打成了一鍋粥的情況,董卓便將重兵都用在了中路。他抽出了一半的預備隊,也就是一萬兵馬,加入到了中央戰場上。在激戰了一兩個時辰后,一萬人的生力軍突然加入戰場,很快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西涼軍頂在中央戰場前方的,是“上番服役”的步騎兵,約有一萬多人。他們的裝備只比牙兵差一點,組織度和士氣都要比各郡太守麾下的兵馬更強,戰斗力也要高出一大截。但是他們要對抗兩三倍的敵人,在堅持了接近兩個時辰后,雖然殺傷了許多敵人,可是也不可避免地疲憊了下來。
等到董卓的生力軍一加入戰場,中路的西涼軍就有了扛不住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