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十六章 伯邑考、難民和姬昌

無線電子書    封神證道錄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南極仙翁領了元始天尊命令,來到了西岐城。

  此時姜子牙已經早到了西岐,路上還拐帶了一批逃離朝歌的難民。

  還記得這些難民是因為什么要逃離朝歌嗎?

  說起來,這些難民的出現還跟姜子牙有關系。

  姜子牙火燒了琵琶精,狐貍精想了個造鹿臺的主意來報仇,結果姜子牙跑了,紂王又令派了崇侯虎督造鹿臺。

  崇侯虎為了討紂王歡心,不恤民力征發民工,造成朝歌附近的貧苦百姓民不聊生,他們沒辦法才做了難民。

  因為五關守將不肯開關放人,姜子牙還從元始天尊處借力,帶著數百難民一起架遁法飛越了五關,也算是做了一場功德。

  這數百難民逃到西岐,想要在西岐討個生活,自然要在官府落戶。而西岐一方執政的,正是姬昌的長子伯邑考和大夫散宜生。

  正常情況下,任何一方諸侯或國家對難民都是來者不拒的,畢竟,在古代最重要的就是人口。

  在古代的大多數時間里,人口都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因為,荒地到處有,而糧食要靠人從地里種出來,收稅也要從人身上收。

  所以,只要有人投靠,他們都會照單全收。

  只是有時候,他們可能要考慮下來投靠的人,原本國家的反應。

  就像古時候兩個相鄰國家打仗,戰時就互相掠奪土地和人口。

  而在太平時候,若有一國民眾逃向另一國。另一國是不能光明正大接受這些人的,不然就會引發各種口水仗甚至戰爭!

  這時,伯邑考和散宜生也需要考慮這一點:

  如果西岐接收難民的消息傳到了朝歌,紂王會不會要求他們把難民遣返?紂王會不會因此事降罪西岐?

  尤其是,現在名義上西岐的管理者,西伯侯姬昌還正被囚在羑里!

  伯邑考,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他呢?

  翩翩君子溫如玉!

  愛民如子的他不忍心看到難民凄慘的樣子,就想留下這些難民。

  可這樣做就有觸怒紂王的風險,他遠在朝歌的父親就有可能因此獲罪,這也不是孝順的伯邑考愿意看到的情況。

  散宜生對難民的事并不太上心,畢竟,滿打滿算也只是幾百難民,怎么處置都是可以的。但是,他對姬昌卻是特別忠心。

  他不愿看到姬昌有危險,就不贊同伯邑考收留難民的決定。他想把這些難民再派兵押回朝歌,再不濟也要把難民趕出西岐地界,起碼不能造成西岐收留難民的事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姬昌的安全!

  于是伯邑考犯了難,一邊是他親生父親姬昌的生命安全,一邊是姬昌從小教導他養成的愛民之心。

  該如何取舍呢?

  其他的臣子中,倒有大半是支持散宜生的——這幫家伙倒不見得像散宜生一樣關心姬昌的安全,他們只是不想把戰火帶到西岐。

  畢竟,若是姬昌因為此時被降罪死了,在他們看來,西岐一定也會舉起反旗!

  有一部分人支持伯邑考的,卻也不是因為在乎難民的生死,而是在做政治投機——姬昌都被困在朝歌六年多了,若他真的回不來,伯邑考不就是將來的主子嗎?

  可惜的是,他們并不明白伯邑考的心思,選了一個并不合適的時機,白表了一次態。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真正在乎難民生死的,支持了伯邑考。可他們畢竟沒有個被囚禁在羑里的父親,又怎么能體會伯邑考的心情呢?

  所以,在該怎么應對難民這件事上,西岐政堂上吵成了一鍋粥。

  而南極仙翁,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西岐的。

  他很快就搞清楚了情況,明白了伯邑考的兩難困境,不由得心中一喜,明白這差事變得簡單了。

  探查伯邑考的內心并不困難,還像在羑里對姬昌做的一樣,他讓伯邑考做了個極為真實的夢。

  夢里,西伯侯姬昌慘死在了紂王手中。消息傳到了西岐,政堂上響起了豎起反旗為侯爺報仇的呼聲。

  可伯邑考真不愧是姬昌的兒子,先前姬昌在夢中死活不肯造反,這里的伯邑考也同樣如此。

  “家父在天有靈,斷然不會允許我做出以臣伐君之事。”

  “前不能救父性命,是為不孝其一;后不能繼父忠君愛民之志,是為不孝其二;不能行弒君之舉為父報仇,是為不孝其三。”

  “伯邑考自幼受家父教導,深明忠孝之義,如今有此困境,實為忠孝兩難全!”

  “可是,為父報仇是為孝之小者,繼父之志是為孝之大者。我姬伯邑考愿繼父之志,以忠君愛民為己任,絕不會做出以臣伐君之事!”

  南極仙翁探白了伯邑考的心思,倒是對這兩父子有了些許敬意。

  可是敬意歸敬意,差事還是要做的。

  伯邑考從夢中醒來了,清楚地認識到了,姬昌死后他將面臨的困境。

  在伯邑考再次入睡后,南極仙翁又造了第二個夢境。

  這個夢就簡單了,他在夢中化作伯邑考的親信之人,給伯邑考出了個主意:

  以替父贖罪的名義,到朝歌給紂王送上貢品!

  第二天,伯邑考帶著兩個夢的清楚記憶,考慮了半晌,做出了南極仙翁預想中的決定:

  難民要收留,紂王還不能得罪,所以他要去朝歌進貢!

  散宜生聽了消息大吃一驚。雖然他更忠于姬昌,可他也是接了姬昌命令,要好好幫扶伯邑考的。

  伯邑考這一去,萬一姬昌沒救回來,還搭上了自己,他散宜生豈不是犯下了大錯?

  所以他拿姬昌離開西岐之時留下的話,來勸伯邑考,勸他不要去朝歌。

  只要你不去朝歌,什么收留難民的事都可以再商量!

  可是伯邑考拿定了主意,散宜生的勸告做了無用功。

  于是,伯邑考把政事托付給了二弟姬發,帶著三件寶貝趕去了朝歌。

  他想靠著貢上的三件寶貝,討得紂王歡心,救回被囚羑里的父親姬昌!

  這邊伯邑考出發去了朝歌,那邊南極仙翁也就回了昆侖山。

  元始天尊聽了南極仙翁的回報,對姬昌父子也是贊嘆有加: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姬昌有百子之福,可真正有他風采的,就只有伯邑考一人而已。”

  南極仙翁聞言發問:

  “那伯邑考這一行,豈不是破了先前七年之災的預言?”

  元始天尊嘆了口氣:

  “天數既定,又如何因人而改?”

  說到這,元始天尊又搖了搖頭:

  “既然他們父子是因我闡教逢此災厄,我也只好送他一場造化!”

  “姬昌在羑里這六年,是在推演易數吧!當年大師兄點化伏羲,把先天八卦傳到了人間。”

  “如今姬昌有德,我便學一學師兄,送他一道易學感悟吧!”

無線電子書    封神證道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