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啊人心,唉!”
整個人民軍治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知道眾多知識分子參加人民軍科舉而搖頭嘆氣。
這些搖頭嘆氣的人不見得就是那么忠心于大明,但他們對人民軍治下知識分子的轉變非常感慨,底層老百姓能夠被人民軍的“小恩小惠”收買,這些讀了那么多年圣賢書的文人書生怎么就背叛大明了。
人民軍第一次科舉已經結束,各地考生考卷派專人護送到廣州城,在廣州城一起進行批閱打分,最終列出一個名次,按照分數錄用。
等到分數公布,差不多得一個月后,考生們都在焦急的等待著。
時間快速流逝,距離人民軍科舉分數公布日期還是一些時日,人民軍舉辦科舉的事情已經傳到大明的政治中心京城。
得知人民軍舉辦科舉,還有上千人參加,朱翊鈞憤怒的雙眼好似要噴出火來。
科舉對于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全國各地文人書生苦讀圣賢書,最后通過科舉入朝為官,這是文人書生進身之路,原本應該獨屬于大明,現在人民軍這個反賊卻舉辦科舉,并且還有上千人參加,這是在掘大明的根基。
不用猜就知道參加科舉的上千人都是讀書人,讀書人原本都應該忠于大明,現在他們卻參加人民軍的科舉想要投靠人民軍,身為大明的統治者,朱翊鈞怎么能不生氣憤怒。
對于人民軍治下底層老百姓的事情,朱翊鈞比較了解,朱翊鈞知道人民軍通過給底層老百姓分田地已經將老百姓都收買,對于這一點,朱翊鈞不怎么在乎,必須只是愚民罷了,大明治下愚民千千萬,等剿滅人民軍后將人民軍治下愚民都殺了也無所謂。
可現在卻有一大批原本應該忠于大明的文人書生倒向人民軍,朱翊鈞實在想不明白這些文人書生為何要倒向人民軍,大明從來沒有虧待過文人書生。
不但是朱翊鈞生氣憤怒,朝堂上一眾大臣對于廣東那一大批文人書生投敵的事情也非常憤怒,文人書生投靠反賊的事情屢有發生,可從來沒有這一次這么嚴重,大臣們甚至擔心皇上會因為這件事情對他們這些文臣產生排斥。
一個又一個大臣主動向朱翊鈞進言,請求朱翊鈞在朝廷大軍剿滅人民軍后,一定要將這些投敵的文人書生誅九族。
朱翊鈞同意了,朱翊鈞不但同意大臣要誅這些文人書生九族,還打算在剿滅人民軍后,將整個廣東土地上的老百姓都清理一番。
在朱翊鈞看來,即便是愚民,但他們現在已經背叛大明,都是罪民,大明不會收納他們,他們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大明億萬人口,廣東人口不足千萬,全殺了對大明的影響也不大,大明現在不缺人口,缺的是土地,隨便從其他地方遷移一些老百姓過去就能將廣東土地占據。
當然,這樣的事情朱翊鈞不會親口說出來,身為皇帝要保持“仁慈”,只要暗示一下臣子,很快就會有臣子將這件事辦妥。
整個大明治下,對人民軍舉辦科舉和上千人參加科舉的批判從朝堂上漸漸轉移到朝堂下,眾多文人書生開始對其進行批判。
已經占領廣東絕大部分區域并且多次打敗明軍的人民軍在大明治下的影響力已經非常的高,許多時候文人書生都將人民軍當成談論的話題,探討朝廷什么時候才能夠剿滅人民軍,人民軍治下會不會是餓殍遍地,人民軍是不是吃/人/肉…
沒有親自上戰場,這些文人書生自然難以理解人民軍的強大,認為大明最終都會將人民軍剿滅,所以這些文人書生還有時間去閑聊。
“區區反賊竟敢舉辦科舉?真是貽笑大方!”
“廣東那些人真是我們的恥辱,竟然投敵,可笑。”
“一個小小反賊,朝廷肯定會將其剿滅。”
不過也有背景深厚信息渠道廣的文人書生對人民軍非常慎重,朝廷派遣幾十萬大軍圍剿人民軍,都敗了,人民軍可不是一般的反賊,這反賊甚至都開始舉辦科舉,還有上千人參加,一旦人民軍擁有更多的人才,大明危險了。
南昌城某家茶樓中,吳新霽聽著其他人對人民軍舉辦科舉事情進行批判,腦海中生出一個想法,他想要到廣東投靠人民軍。
別看現在吳新霽穿的普普通通,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儒生,但是在十年前,吳新霽可是一個大地主之子,吃穿不愁。
可惜吳家在一系列陰謀下倒了,父親病死,絕大多數家財都被幕后黑手奪走,孤兒寡母在父親一友人稍微關照下,才活了下去,不過因為父親去世,母親在悲傷中很快郁郁而終。
吳新霽想要報仇,對于已經成為普通人的他,想要報仇只剩下一條路,就是通過科舉當官。
可吳新霽的科舉之路非常不順利,不是才能不夠,吳新霽感覺到背后有人在對他下手,總是給他制造意外事端,甚至有人已經對吳新霽發出警告,要求吳新霽要不以一個普通人身份活著,要不就去死。
殺人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就算當年對吳家下手,也沒有直接殺人,吳新霽的父親是病死的。
面對仇人的警告,吳新霽腦海中滿是憤怒,卻又無可奈何,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無法通過科舉當官,怎么可能是那些仇人的對手,現在連科舉這條路都被仇人擋住。
身在江西南昌城,對于廣東發生的事情吳新霽自然了解一些,不過和邊境地區的老百姓不同,吳新霽無法親自接觸到人民軍,僅僅是從其他人談論中了解一下人民軍。
官府對人民軍的說法自然是怎么兇惡怎么來,南昌城中絕大多數人也是認為人民軍非常兇惡,這種情況下吳新霽對人民軍沒有任何想法。
但隨著人民軍不斷打敗人民軍,又有小道消息說人民軍對老百姓很好,吳新霽腦海中人民軍的印象才慢慢改變,現在又有人民軍舉報科舉的事情,這才讓吳新霽產生投靠人民軍的念頭。
不過還處于由于狀態的吳新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夠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