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半個時辰,李時珍講完了。
他這個年紀,遇事心平氣和,所以發言時不急不躁,行如流水一般。
或許因為場合過于正規,朱翊镠不得不在李時珍講完后率先鼓掌。
而后才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李時珍沖著各位深深鞠躬,以表心中謝意。
朱翊镠慢條斯理地說道:“為了大明與各國的友好往來,朕有想過將版權免費送給你們,可后來又一想,這樣似乎并不合適,我們得尊重創作者的勞動成果,所以你們若想將《本草綱目》帶回本國,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你們自己便開個價吧?”
反正朱翊镠對《本草綱目》很有信心,一定受歡迎。
外國傳教士又是一陣竊竊私語。
朱翊镠心里其實也有一個預期,這次傳教士來自十二個國家,倘若每個出資十萬兩銀,就是一筆可觀的收益。
對于《本草綱目》這樣一本書,十萬兩銀的版權費,一點都不高。
當然,若能再高就更好了。
反正十萬是朱翊镠能接受的底線。
該講的李時珍剛才都已經講過,其價值也已經無需多言。
李時珍本人看得很開,若非朱翊镠提版權費的事,他都沒想過掙錢。
一來,他覺得能被外國人接受并得以宣傳,就已經是一件高興的事兒。
二來,在他的理解中,根據與皇上的協議,《本草綱目》好像只有著作權屬于他,版權已經歸皇上所有,因為是皇上出錢買走并出版的。
所以李時珍壓根兒沒想再掙錢,即便掙錢了,也全部捐贈朝廷。
站在朱翊镠的角度,當然要掙錢。
李時珍希望全部捐贈給朝廷,那更要掙錢,這個時候大明太需要錢了。
大明并沒有他想象中的富裕,尤其是國庫,想當初他登基為帝時,出使他國需要兩百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
將來還要出使他國,邊患的問題也只是暫時解決了東北那邊,西南邊與西邊都還沒有解決,還有日本。
戰爭一起,就得燒錢。
對于國家而言,錢當然越多越好。
忽然一名西班牙傳教士說道:“《本草綱目》價值連城,我們愿意購買,還請皇帝陛下開個價吧。”
“要不,就四十萬兩銀吧?”
既然讓朱翊镠自己開價,那他就不客氣了,當即給出一個價。
外國傳教士還沒有驚呼,倒是把李時珍與申時行等大明一眾官員驚呆了。
四十萬兩銀子…想著皇上您這不是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嗎?欺負外國人不識數不知道四十萬銀子什么概念嗎?
確實沒人敢想。
但也沒人懷疑皇上只是隨口一說。
如今誰不知道皇上做的每一件事兒說的每一句話都很有深意?
只是…《本草綱目》允許外國刊印出版就要付四十萬兩銀子?
然而,當所有人覺得詫異不可思議時,又聽到了更不可思議的。
“而且,只有二十年的使用權。二十年后,你們若想出版《本草綱目》,必須再申請出錢,否則就是侵權。”
以申時行為首的大明官員,包括李時珍本人在內,都傻眼了。
這是什么霸王條款?
西方國家那么有錢嗎?還是說《本草綱目》真的值這么多錢?
不聊西班牙傳教士第一個愉快地表態:“好,我愿意,就四十萬。”
大明官員第一個念頭,這名西班牙傳教士是不是皇上請的一個托兒?
就這么痛快地答應了?
其實朱翊镠都沒想到,還準備讓這些傳教士砍價,所以有心抬高價格,不料還真有人識貨,竟如此慷慨。
朱翊镠可真沒找托兒。
他只是料到西方國家肯定有人會給予《本草綱目》高度的評價。
卻不料高到這種程度。
有了第一個表態同意,就不怕沒有第二個,不一定攀比,怎么著這時候代表各自國家,也不會掉鏈子吧?
果然,葡萄牙、意大利、德國等傳教士,都紛紛表態愿意購買。
把大明官員都給驚嚇到了,四十萬兩銀購買二十年的出版使用權…十二個國家,不是五百萬兩銀到手了?
“朕還想問一句,你們愿意出資,是代表國家,還是代表個人?”
朱翊镠又有心一問。
然而這一問讓傳教士們都沉默了。
朱翊镠心領神會,笑了笑說道:“反正也不重要,你們出錢就好。”
外國傳教士紛紛點頭。
大明許多官員卻是納悶兒不解,為什么皇上要問這個?心想各國傳教士不是代表各自的國家嗎?
但朱翊镠想著,各國傳教士確實代表各自的國家,可這時候西方國家資產階級已經表現出強勁的勢頭。
倘若是以個人名義購買,再賣給出版商,那么就可以從中謀利了。
這個時候的大明其實也有私人出版商,歷史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是交給國家,卻被束之高閣無視了,最后首先被私人出版商刊印出版的。
但大明的私人出版商規模很小,出版《本草綱目》想必也是賠錢買賣,不然不可能沒有打開知名度,而要等到西方國家出版后才得以流傳開來。
朱翊镠可以不管外國傳教士怎么打算,只要他們出錢就好。
《本草綱目》本身無價,不能以錢來衡量,只要他們認為值就好。
李時珍倒沒怎么激動,反正皇上賣多少錢,他都不要,捐給朝廷。
可把朱載堉與申用嘉激動壞了。他們兩個人都不禁想著,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那他們的杰作…哪怕只有李時珍的十分之一,他們也心滿意足呀。
十分之一,就是四萬,共十二個國家,就是五十萬,再五五開,那就可以分到二十五萬…那他們欠皇上的貸款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全部還清了嗎?
所以朱載堉與申用嘉滿懷期待,期待朱翊镠趕緊說他們的作品。
朱翊镠小松一口氣,感覺開了一個好頭,這才慢悠悠地說道:“接著,朕給諸位介紹第二件瑰寶。”
說話的同時,他目光已經投向朱載堉了,“鄭公王世子,請將你的著作《十二平均律》呈遞給他們。”
朱載堉感覺一顆心都要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