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57章 一國兩治

  “镠兒說和平解決,不放棄武力?”李太后搖了搖頭,一副匪夷所思的表情。

  “娘娘,是的。”

  “張先生,你們要造反奪位,認為鈞兒會答應嗎?豈能和平解決?”

  “所以罪臣說要看皇帝怎么對待了。”

  “鈞兒豈能退位讓賢?”

  “罪臣說了,這是最理想的,不至于流血犧牲。”張居正話鋒微微一轉,“可罪臣也不知道皇上會如何選擇。以潞王爺的神預測,他也不知道。”

  “镠兒上次進京,除了看望我,應該還另有活動吧?”

  李太后雖然是以猜度的語氣,但她內心中基本上能夠確定。

  張居正微微頷首,也沒有回避,只是為朱翊镠道:“但娘娘要相信潞王爺對您的感情。請恕罪臣斗膽再問一句:拋開祖制,在娘娘心目中,皇上與潞王誰更適合當皇帝呢?”

  這個問題李太后想過無數遍,自打朱翊镠在她面前坦誠有“取而代之”之心后,她就經常在想。

  到底哪個兒子更適合當皇帝呢?

  平心而論,她更傾向于小兒子朱翊镠,可她考慮的重點不是這個。

  當張居正問她時,因為曾想過無數遍,所以只是稍一沉吟便回道:

  “張先生,到底誰適合當皇帝,其實并不是我最在意的,張先生可以說我自私,我更關心兩個兒子的安全,我這個做娘的希望他們都過得快樂。”

  “娘娘,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皇帝與潞王總會有一個不快樂。任憑皇帝這樣折騰下去,潞王爺不快樂,倘若大明江山真的落入外姓人之手,那將來還有千千萬萬的人不快樂;如果潞王爺成功取而代之,皇帝肯定不快樂,可至少大明江山還在我們漢人手中,況且以潞王爺的能力,一定能讓大明再攀高峰。這其中的利弊,還望娘娘三思。”

  “張先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站在我的立場上,會怎么做呢?”

  “罪臣還真的設身處地地想過,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和大明王朝的前程,娘娘可以廢皇帝,立潞王。”

  “當初我要這么做,還是先生求情代鈞兒寫下《罪己詔》從而保住鈞兒,到頭來先生又讓我這么做?”

  “娘娘,此一時,彼一時,當初罪臣實想給皇上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可幾年時間過去了,現如今皇上的所作所為反而更加令人擔憂。”

  “可先生想過沒有?”李太后十分痛苦地道,“先且不說我還有沒有能力廢除鈞兒,如果真將鈞兒從皇帝的位子上趕下來,那他一定恨死了我這個娘親,與我失去一個兒子有多大分別?”

  “興許沒有娘娘想象的那么壞呢?”

  “可我也不能去試啊!”

  “娘娘,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事已至此,這個問題終究需要面對,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了。”

  “先生當初選擇詐死,騙過天下人就是為了今天嗎?”

  “娘娘,這實非罪臣所愿啊!”張居正忙辯解道,“當初,若不是潞王爺出手相救,罪臣真的已經死了,潞王爺早料到皇上會清算罪臣,并推翻罪臣的一切改革,所以罪臣很想看一看,事實再次證明了潞王爺的神預測。”

  “就沒有其它的選擇嗎?”

  “娘娘此話何意?”

  “就是不用鈞兒與镠兒對峙沖突。”

  “罪臣問過潞王爺,畢竟這是一條不歸路,無論如何都有`造反`的嫌疑,潞王爺回答說路倒是有…”

  “什么路?”李太后迫不及待地問道。

  “潞王爺曾想過,去東番①自治,相當于受封于東番,在那片土地上,潞王爺大可施展自己的才華。”

  “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啊!”李太后當即眉飛色舞地贊同道,“讓鈞兒再封镠兒為潞王,就藩于東番,不僅可以讓镠兒在那里造福一方,還成功避免了他們兄弟倆爭奪皇位。”

  “的確如此。可娘娘想過沒有,這只是一日之計,若干年之后呢?大明在皇帝的治理下風雨飄搖,到時候潞王爺不是還得回來嗎?罪臣說長痛不如短痛就是這個道理啊!”

  “…”李太后沉默了。

  張居正接著道:“不過潞王爺就藩東番自治這個提議倒是為罪臣提供了一個思路,可供娘娘參考。”

  “說。”

  “既然娘娘打心里也認為潞王能力更強更適合當皇帝,只是怕他們兄弟倆自相殘殺,那大可讓潞王當皇帝,讓皇帝就藩于東番自治。皇帝就藩于東番,也是一家之主,只要不自立為帝便是。潞王爺說這叫一國兩治②。倘若皇帝連東番都治理不好,談何治理大明天下?就當給皇帝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罪臣這個提議,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李太后沉吟片許,問道:“倘若鈞兒將東番治理得井井有條呢?”

  “那自然是一件好事,屆時皇帝與潞王可以互換位置。”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先讓镠兒去東番?”李太后追問。

  “娘娘,罪臣不是為大明的江山著想嗎?咱可以拿東番做實驗,以證明皇上到底能力幾何,可咱不能拿大明的江山做實驗啊!”

  “鈞兒從皇變成王,他豈能同意?”

  “那總比什么都沒有強。”張居正音韻鏗鏘地道,“罪臣說句不該說的話,皇上推翻罪臣的一切改革,不就是想證明沒有罪臣,他一樣可以治理好國家嗎?那何不讓他去東番試一試?治理東番總比治理大明容易得多吧?”

  李太后緊鎖眉頭,“容我再想想。”

  張居正道:“娘娘長途跋涉至此,想必也累了,請娘娘稍事休息。”

  “還好,不過先生這個提議,我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

  “多謝娘娘!那讓游七吩咐下人服侍娘娘休息,罪臣隨時恭候。”

  “也好。”李太后點了點頭。

  “娘娘請!”游七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這樣李太后暫且離去。

  張居正對她說了好多的話,她覺得自己真的需要捋一捋。

  此時她頭腦不是一般的亂。

  看著李太后離去的背影,密室三老不約而同地如釋重負般感嘆了一聲。

  對李太后,他們無話可說,無論是張居正,還是馮保或潘季馴。

  唯一感到頗有微詞的地方恐怕就是萬歷皇帝對付他們時,李太后為何三緘其口也不站出來說一句話。

  可這個他們也逐漸釋懷了,因為都明白李太后眼下的處境。

  站出來為他們說句話或許不難,但問題是有用嗎?既然沒有用,說出來無非傷害母子間的感情。

  這樣一想,他們都理解李太后。

  馮保率先開口:“說來真是慚愧,服侍娘娘將近二十年,竟也猜不透娘娘到底偏愛哪個兒子多一些。對張先生的提議,不知娘娘會怎么想?”

  “我倒不認為娘娘對兩個兒子是一樣的愛。”張居正不以為然道,“娘娘的心思幾乎全在皇上那兒,對潞王爺明顯大大不及。某種程度上,有多愛一個人,時間與陪伴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明朝中期以后民間對臺灣的稱呼很多,比如說“雞籠”(指臺灣北部)、“北港”(是臺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臺員”、“臺窩灣”(指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后鄭成功改稱“東都”,再后鄭經又改為“東寧”。清朝更名為“臺灣”,并設置臺灣府,當時隸屬于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②一國兩治,不是誤寫。

  治,乃治理。因為當時肯定不存在制度一說。

高速文字不負大明不負卿章節列表

無線電子書    不負大明不負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