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八章:廟堂之高,江湖之遠。

永平十五年初秋德陽殿  漢明帝劉莊坐在只有他才能坐的龍椅上,輕輕拍打著扶手,望著他的臣子們吵來吵去。

  光武帝建國之后,定都洛陽,但是他覺得漢為火德,洛字帶水,不吉,所以改名為雒陽。

  東漢時期的皇宮分為北宮,南宮,太尉府,司空府,司徒府等建筑。

  在東漢帝國開始之時,南宮是皇帝及群僚朝賀議政的地方,北宮主要是皇帝及妃嬪寢居的宮城,南宮地位更重要。

  但是漢明帝時期,逐漸把政治中心偏移到了北宮,到漢章帝時期,北宮已經取代了南宮的地位。

  德陽殿作為北宮正殿,是東漢最高的建筑。

  明帝看著這群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吵的臉紅脖子粗,感覺到了深深的疲倦。

  這個帝國太大了,也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了。

  他已經四十四歲了。

  雖然有著太醫的調理,有整個帝國作為后盾,但是他的身體已經被繁多的政務壓垮了。

  一個機靈的宦官見皇帝臉色不好,連忙高呼肅靜。

  群臣為之一靜,小心翼翼的看著這近在眼前又似乎遠在天邊的皇帝。

  明帝手腕高明,治理國家的實力極強,有其父之風。

  在他手握帝國權柄的十五年之間,整個帝國蒸蒸日上,和他為敵的墳頭草都有三尺高了。

  這些大臣都是經歷過光武帝劉秀的統治,對于明帝自然是愛恨交織。

  “陛下,天漢昭昭,雄威遠揚。匈奴分裂多年,實力大為退步,現在他們復犯邊境,掠我漢家男兒,搶我商賈,理應出兵鎮壓。”

  太尉出列,撇了眼太傅等溫和派,慷慨激昂的說道。

  “陛下,微臣認為國本未穩,民生凋零,不宜大動干戈。”太傅說道。

  東漢帝國到現在,才建立了四十七年,王莽等人帶來的社會動蕩讓整個中原受苦良多。

  “太傅此言差矣,自建武二十四年開始,匈奴已經分裂為南北匈奴,呼韓邪單于更是歸附于我大漢。

  我大漢在先帝及陛下英明治理之下,國力強盛,談何國本不穩?”衛尉也出來聲援太尉。

  德陽殿再一次陷入了爭吵。

  送走了傳旨宦官,耿秉縱馬奔向竇府。

  “孟孫兄,此次陛下有旨,合該咱倆建功立業啊。”

  耿秉身強體壯,拍著手喜笑顏開。

  將軍聞戰喜,壯士勒燕然。

  竇固卻是一臉凝重,低聲說道:“伯初,陛下把這個重任交給我們,咱們一定要小心仔細,不可辜負圣恩啊。”

  “這是自然。”耿秉撫須而笑。

  耿秉字伯初,出身武將世家,大司農耿國長子,名將耿弇之侄,稱得上是能文能武。

  竇固也不簡單,字孟孫,是竇融侄子,取了涅陽長公主為妻。

  在點齊兵馬之后,二人便在親兵的陪伴下,向著西北進發。

  雒陽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

  如果你恨一個人,請讓他來雒陽;如果你愛一個人,請讓他來雒陽。

  雒陽的煙雨樓臺最是折殺英雄腰,但是他的繁華又容易造就英雄。

  明帝此次親臨校場,為竇固、耿秉送行。

  在新莽時期,由于中原大地的戰亂,無暇顧及西域,西域在匈奴的主導下發生動亂,都護李崇逝于西域之后,西域都護府就被撤銷了。

  但是明帝不想讓西域就此脫離大漢的掌控,此處竇耿二人便是他派去的先頭兵。

  “陛下,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都是我大漢一等一的將軍,此次西征,一定會重現甘壽陳湯之壯舉。”

  說話者正是耿恭,耿秉之堂弟。

  “但愿如此,回宮吧。”明帝看著身后的文武眾臣,心情也是大好。

  涼州,就是今天的GS省河西走廊東端,與洛陽隔了幾千里的距離。

  初秋時節,滿樹的葉已經開始換上黃金甲,馬蹄聲起,卷起一堆落葉隨風飄零。

  軍情緊急,竇固耿秉帶著軍令奔馳于官道,并未在路上做半點停留。

  他們從雒陽出發之時,也差不多是寧羽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

  漢軍西出笛聲哀,胡騎聞之去復來。

  明代戴良的涼州行生動形象的把邊關景象寫的出神入化。

  竇固耿秉來到涼州已有多日,駐守邊疆的耿忠等人早就調齊兵馬,等候著二人的到來。

  明帝把他們二人派到涼州,是為了操練兵馬,備齊軍械,以待時機出兵西域。

  “伯初,明日你就要離開涼州城,外出駐守張掖,來來來,滿飲此杯。”

  席間七八個軍將談論著軍事敵情,一小兵捧著壺酒斟了一圈,便離席而去。

  大敵在外,不宜飲酒酗酒,一杯已是底線。

  在竇固的帶頭之下,幾人昂頭飲下烈酒,涼州的寒氣似乎也消散了幾分。

  胡姬漢女彈奏著帶著胡風的樂器,口中唱得卻是正兒八經的漢家小曲。

  豪放狂野的胡樂配上溫婉細膩的漢曲,別有一番韻味。

  “孟孫兄,今日一別,興兵起軍之日就是我們再見之時。今夜暫且放松一下,不談軍情,緩解多日勞累疲乏之軀。”

  竇固自然是滿口答應,和在場的將軍們聊著西北風情。

  經過幾百年的經營,不少漢家兒女來到了河西四郡生活,周邊的異族也逐漸被漢人同化,涼州城里胡漢雜居。

  胡姬通漢音,漢女奏胡樂。混血兒更是數量良多,華夏與胡人的文化通過這些地方相互交流。

  特別是在南匈奴歸附大漢之后,這種情況更為普遍了。

  正在竇固等人聊得興起之時,一個三十許的部曲督起身抽劍劈向面前的案桌,眼帶淚花,拜倒在竇固面前。

  “兩位都尉大人,末將斗膽,希望來日出征之時,可以讓我為先鋒!”語氣甚是悲壯。

  在場的人都是涼州軍里的同僚,自然是了解些許情況的。

  這位部曲督,姓許名充國,他的弟弟許漢卿帶了一什人馬外出巡邏,不幸遇上大股匈奴未曾逃離。

  (一什,就是十人。)

  匈奴人經常會縱馬搶掠大漢邊境,涼州城里許多人家都有親人被胡人掠作奴隸,甚至當場殺害。

  這是邊疆百姓的悲哀,也是大漢軍人的恥辱,故駐守邊疆的漢軍大多在心中憋了一股子氣。

  耿秉和竇固深知兵法,來到涼州不到半個月,已經對軍情了解的七七八八。

  許充國的事他們自然是聽說了的。

  嘆了口氣,竇固和耿秉眼神交流了一番,心中有了決定。

  “許部曲,先鋒是不可能讓你做的。”

  聽著竇固的話,許充國和其它的軍將都愣住,有的甚至打算出言幫悲憤欲絕的許充國說情。

  耿秉卻是眼中帶笑,接著竇固的話頭說道:

  “竇都尉不讓你做先鋒,但我這到是有一個差事,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

無線電子書    我真沒想穿漢服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