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二二、試航(一)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作為第九艦隊屏護艦隊的主力,兩艘“蔥嶺”級戰列艦的現代化改裝工程已經進行到了收尾階段。

  凌文察被晉升為海軍上校,并被任命為第九戰列艦艦隊的參謀長,艦隊司令是火尋遲少將。“老呆在岸上什么時候才能升職啊,文察,你想想,水面主力艦隊參謀長,很快你就能在肩膀上掛上一顆金星。”

  這位出身海軍世家,凌文察在魚雷艇部隊任職時的上司這么勸說著去做他的參謀長。

  晉升成為將軍,這絕對有誘惑力。在魚雷艇部隊相處的日子里,凌文察就了解火尋遲是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人物,而且極具冒險精神,熱衷于追求榮譽。

  作為魚雷艇指揮官時,火尋遲從來就對小的獵物不感任何興趣,他只會選擇攻擊敵人的主力戰艦。還有是他很信賴部下,作為他的參謀長有很大的機會會獲得很高的榮譽,這也是讓凌文察動心的另一個原因。

  現在的凌文察感到猶豫不決,不知怎么決定才好。

  結果火尋遲把電話打到了家里,讓安佳琪來做他的工作。

  海軍上校每個月的薪水加上補貼是856華元,而只要晉升為少將每個月就能掙到1530華元,另外就是待遇,自己的妻子很清楚這之間所存在的巨大差距。

  就這樣,凌文察在妻子的嘮叨聲中,以一種哭笑不得的心情接受了新的任命,成為了帝國海軍水面艦隊第九戰列艦隊的參謀長。而且任務緊急,已經完成現代化改裝的“秦嶺”號戰列艦出航在即,在接到任命的第二天,他就得趕到海防港的北部灣聯合造船廠去向火尋遲少將報到。

  戰后二十多年的海軍“假日時期”給帝國海軍的發展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在海軍人員的構成方面水面艦隊指揮官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斷層:一戰時期的高級軍官們,如今已經都上了年紀,而后續的人才培養并沒有跟上。這也給原來年青的潛艇部隊指揮官們的晉升提供了條件,如今的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出身潛艇部隊的重要將領已經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數量,但他們其實也缺乏指揮大型水面艦艇部隊的資歷。

  在“秦嶺”號重新進行海試前的半個月,新的艦隊人事組成這才匆匆完成。火尋遲少將是艦隊司令,而凌文察上校被任命為這支屏護艦隊的參謀長,一躍成為了這個戰列艦艦隊的二號人物。

  “秦嶺”號的艦長是林泰祥上校,他出身于福州的一個文化界名人家庭。“南嶺”號的艦長則是劉銘良上校,在上次大戰時就曾擔任過驅逐艦艦長的老資格水面艦艇指揮官。

  凌文察上校的資歷并不比其他的任何人要差:作為上次大戰期間最年青的王牌魚雷艇長,他先后擔任過帝國海軍兩艘魚雷艇的指揮官,在戰爭結束前還短暫擔任過第7魚雷艇支隊的指揮官。

  戰后他還曾擔任過前無畏艦“崇明島”號訓練艦上的參謀官,其后是做了兩年多駐君士坦丁堡使館的武官,再往后擔任帝國海軍航空裝備處的副處長。

  凌文察到任后的首要任務是協助火尋遲建立一支精干、優秀的作戰參謀團隊,而且這份組織工作需要在半個月之內完成。

  確實是夠緊張的。

  隨著經濟大危機的蔓延,薩曼王國(波斯)的方天教徒開始舉行大規模的暴動,意圖推翻受大唐帝國支持的火神教統治階層。與大唐帝國對立了二百余年,最終丟失了大部分亞洲領土的大食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在背后支持薩曼王國的方天教武裝,而大唐帝國及其附庸的天竺各國自然是支持薩曼王國的拜火教一派。

  眼看著拜火教政權被方天教打得節節敗退,大唐帝國干脆是撕下了偽裝,打著“維護和平”的名義直接出兵進行干涉薩曼王國的內戰。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帝國海軍司令部才會急于把剛完成改裝的“秦嶺”號和“南嶺”號派到印度洋進行“海試”,說白了就是替薩曼王國的統治者們站樁,在背后打氣,充當啦啦隊的角色。

  “秦嶺”號此次出航,除了1200多名艦員外,還額外帶上了一些工程技術專家,他們將負責全面檢測和評估這艘改裝戰列艦的各項技術性能和指標,為即將進行現代化改裝的“蔥嶺”號和“興安嶺”號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數據。

  從俯視圖上來看,”秦嶺”號幾乎與西班牙王國正在進行現代化改裝的“阿方索伯爵”級戰列艦幾乎一模一樣,但實際上這兩級戰艦在外觀上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西班牙人的戰列艦是長艏樓船型結構,艉部降低了一層甲板,而帝國海軍的“蔥嶺”級卻是平甲板船型,從艦艏到艦艉明顯是一條貫通的直線。

  由于艦體被加長到了217米,而艦體則被加寬到29.7米,這艘原本標準排水量只有27000噸的老戰列艦標準排水量提高到了31200噸,而滿載排水量更是接近35000噸。隨著動力系統的全面更新,它的航速提高到了將近30節,其綜合性能在服役的老式戰列艦當中已經算是相當成功的了。

  共和月3日,在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后,伴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聲,“秦嶺”號這艘又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滿載排量接近35000噸的巨艦在兩艘拖船的牽引下,緩緩離開了欽州的海軍造船廠,駛入港口的主航道。

  站在”秦嶺”號的艦橋上,俯視前方,凌文察自然會為這艘又重新恢復了活力的老戰艦外觀而贊嘆不已,重新建造的艦艏擁有優美的飛剪式外形和較高的干舷,這極大地增加了這艘軍艦的適航性。而從兩座背負式的巨大炮塔里伸出的五根330毫米巨大炮管指向前方,自然會給人帶來一種巨大的壓迫感。

  由于新研制的150高平兩用炮塔俯仰角不足,沒有通過海軍裝備部門的驗收,目前已經極具防空意識的海軍造艦部門干脆采用了雙聯裝的130毫米高平兩用炮塔來作為戰列艦的副炮。雖然由此會造成了對海火力威力不足問題,但對于已經多次見識到了俯沖轟炸機威力的帝國海軍而言,防住來自天空的威脅顯然要更重要一些。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