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五五、治理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江寧王李昇在被朝廷封王后,由于年老體衰,迷上了服食“仙丹”,以求生長不老。找了一堆騙子在府里,裝模作樣地給他造假藥。李昇最后因為這些“仙藥”吃得太多,重金屬中毒,終于是不治而亡,享年56歲。

  李昇在臨死時,也是回光返照,終于算是明白了這“仙藥”的害處,非常后悔,把兒子李璟叫到身邊說道:“我為了長壽,胡亂服用金石之物,反倒落了個早死的下場,你千萬不要學我。”

  李昇死了,這事得上報朝廷,而從朝廷反饋回來的消息是有可能會被降一等承襲為國公。這個消息傳來,原來李昇的一些臣下不干了,想鼓動著李璟造反。

  李璟這個人,算得上是個另類,但這絕不是因為他文學素養要比一般人高。在另一時空歷史上是在華夏文學史上很有名氣的南唐中主,也就是那個在文學史上比他更有名氣的南唐后主李煜之爹。

  李璟是李昇的長子,為人謙和溫順,文采斐然,人品非常出眾,但就是對國家大事和權力爭斗不太關心。還有一點更好玩,他還勸自家老爹李昇將其二弟李景遷立為繼承人,兄弟負責干活,老兄我負責吃喝玩樂享福。

  這一點上要比自家兄弟都打出狗腦子來的閩地王家兄弟和把自家兄弟差不多都殺光的南漢后主劉晟強了百倍。另外就是吳越錢家,錢家兄弟合起伙來反而是將鼓動他們兄弟相殘的幾個家伙給除掉了。

  只是由于李景遷在十九歲時就暴病而死,想把他推上位也是不成了。李昇雖然還有兩個兒子,但年紀幼小,李璟是只能硬著頭皮準備接班。

  江寧王府宰相馮延己、重臣查文徽還有樞密使陳覺都來勸告李璟。

  馮延己道:“圣人教導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當深為愛惜。然而朝廷卻在推行剃發易服,你看看那些北人,腦袋都剃的跟和尚似的,穿著服飾也不類中華,簡直就是蠻夷之輩,這成何體統。”

  陳覺也說道:“朝廷取消王號,這是要奪大王手里的軍權和地方管理之權,這種事萬不可輕易答應!”

  不料李璟卻答道:“我本就無心管理軍政,如此由朝廷派人來接手,豈不正合我意。”

  一從臣下紛給相勸,反而是李璟態度堅決,堅持表示接受朝廷的安排。

  最終眾人無奈,馮延己在離開時不由哭訴道:“完了,這煌煌華夏,最終將淪為蠻夷之地,老夫不若出家為僧去也!”

  他也不想想,這當和尚也是要剃光頭的。

  共和十七年公元943年朝廷撤吳王、江寧王、吳越王號,改封為吳國公、寧國公和越國公,遷楊氏、李氏和錢氏往洛陽居住,在朝為官,另外三個封國內一切軍、政事務移交收歸朝廷任命官員接收。

  至此,自中唐以來為患國內的所有藩鎮算是徹底消除。

  另一時空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和氣候變化有關,可有很大一部分是人為因素。

自清中期口外草原開始私人  胡亂開墾,再到末期為了增加稅收所采取的大面積毫無節制的統一管理的濫墾開發,造成草原大面積的衰減退化。這沙退人進,一直延續到了九十年代,國家才開始了大規模的退耕綠化動運。

  另外就是行政區劃的設置極不合理,河西的領導只管自家種地,誰還去管別省的生態環境?過度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也是造成環境惡化的另一根源。

  從河套到河西,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環境。

  這草原上的土層僅只有十數厘米厚,之下便是沙層,生態極為脆弱。原本的草原被開墾成耕的后,沒幾年的功夫口外特有的大風就把失去植被保護的土地上的土層吹走,最終后原本肥沃的莊稼,便開始嚴重的沙化。

  另一時空時沒有人會在意這些,口外的草原好像永遠也開墾不完一樣。一塊的廢了,就擱荒,還可以再另墾一塊,反正這若大的口外草原總有墾不盡、開不完的荒的。口外的大風加上口外特有的的表環境,風從已經失去保護的沙的邊吹走邊緣的泥土保護層,慢慢的沙的地面積越來越大,直到已經徹底荒漠化之后,這時人們才注意到,那本的肥沃的草原已經消失大半,大量的土地沙化越來越嚴重,甚至于有些原本的草原已經開始變成沙漠。

  在這個時代,李岌不想再重復前人的錯誤。

  黃河因為每年春天春季大量的冰壩存在,而造成河水泛濫漫延所形成的大片鹽堿沼澤地帶,實際上在一個夏天都在為西北草原上補充著極為需要的水蒸汽。這種大自然在自我調節的恩賜,卻被當作嚴重的自然災害,每年都在“治理”,不惜用飛機和大炮來轟開這些冰壩。

  李岌卻不允許治理和開墾從賀蘭山到狼山之間黃河兩岸所形成的大片沼澤荒地。

  他不想在這個世界再制造出烏蘭和布沙漠和庫布齊沙漠這兩個現在還不存在的沙漠地帶出來。

  許多人雖然不理解,但卻在遵命行事。

  后世的阿拉善一帶雖然是荒原戈壁,卻不是沙漠。

  沙漠和戈壁是兩個概念,戈壁上雖然植被稀少,卻依然是有著供荒地植物生長的環境,可是沙漠,卻是生命禁區。

  這個時代的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區域還很小,李岌準備趁著它們還比較容易治理的時候,就將它們給治理固化下來。

  這需要建兩道從黃河往沙漠中的輸水工程,一道是從賀蘭山北段,一道是從狼山南段。

  不過,這種工程實在是太過浩大,目前也只是在規劃之中。

  華夏人的生育能力是十分強大的,平均每戶能夠生育五胎以上。在以前的時候,老百姓所生的孩子漢中,十個里面會有將近一半會在還成年之前就不幸夭折。在隨著生活日漸富裕,再加上衛生保健知識和官方醫療機構的建全,新生兒童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

  隨著北地草原上的人口數量在增加,朝廷方面也在李岌的要求下,開始討論起了繼續向北方草原進行開拓的問題…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