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四四、靈渠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李彥俅一路沿著湘水,抵達到了興安縣。

  “前面就是靈渠。”有屬下報告道。

  溝通荊、廣的靈渠渠口,現在正在進行拓寬工程,顯得很熱鬧。

  朝廷從江夏和荊州水師中調來了二十多艘小火輪作為拖輪,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糧食和輜重的運輸問題。嶺南道路崎嶇,山高林密,對于士卒體力的消耗相當巨大,現在走水路,對于保存將士們的體力也很有好處。

  靜江節度使馬希杲正在興安督促靈渠的改造工程。

  他是楚國馬家唯一還保留下來的一名節度使,只不過手中的兵力已經被削減到了五千人。對此他也不敢有所異議,只是上表朝廷愿意調往其他的地方任職,只想快點把手里的兵權后都交出來,省得惹下殺身之禍。

  馬殺杲親眼見識到了機器力量的強大,居然還很好奇地登上火輪,讓船長領著他鉆到了下面的動力艙里,去察看蒸汽機的運行情況。

  這靈渠的水是從湘水流入到漓水當中,不過落差并不大,水流平緩。

  船隊在興安的碼頭上靠岸,由于嫌火輪上的噪音,李彥俅和曹蕓等人坐了位于船隊中央的一艘官船上。這運輸船到了興安,就開始順流而下,用不著火輪的拖曳。這潯江、黔江和邕江上的水路運輸,卻歸嶺南節度使屬下的梧州水師和邕州水師負責,這糧草、輜重和人員運送到興安,李彥俅就算是完成了任務。

  李彥俅和曹蕓在興安上了岸,與馬希杲見了面,手下開始交卸清點貨物。

  這靈渠開鑿于秦代,公元前二一八年,由此可知華夏在先秦時代的科技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只可惜到了漢代儒家一家獨大后,由于不重視科技和生產,華夏的科技水平停滯不前,發展緩慢,終于是讓大食、波斯等國慢慢趕超了上來。

  現在的交趾人,還沒有到宋代那么膽大,敢挑戰中原帝國。

  曲承美部將楊廷藝在驅逐了南漢所派的節度使程寶之后,自稱為靜海節度使。大唐共和十一年(937年),楊廷藝為部將矯公羨所殺,其女婿吳權從愛州起兵,攻陷交州城,殺矯公羨,自代為節度使。

  問題是武安州一直駐扎有一支南漢部隊,在朝廷迫使南漢割讓邕州后,這支部隊干脆在指揮使吳珣統帶下投靠朝廷。嶺南鎮守使李繼忠接到吳珣降書后,命其為率部仍然駐守交州太平江一帶的武安州。

  這吳權攻破交州,殺死矯公羨后,有一統交趾之志,遂率軍往攻武安州。

  吳珣抵擋不住,一面率部退往諒州,一面派人向李繼忠求援。

  李繼忠聞訊大怒,在遣軍前往諒州支援吳珣的同時,上報朝廷,要求出兵交趾。

  這就是此番朝廷欲討伐交趾的始末。

  朝廷接到李繼忠的報告,并沒有同時李繼忠立刻出兵的請求,而是開始調兵遣將,先準備輜重糧草。

  李彥俅在馬希杲的陪同下,進了興安縣城,與馬希杲聊了些交趾的情況。當得知交趾只有兩萬兵馬后,就放下心來。

  這回朝廷往邕州一帶調集了四萬余兵馬,再加上李繼忠手上原有有兩萬邕州軍,這一戰安定交趾應該沒有多大問題。隨后又向這興安知縣詢問起了這靈渠的情況。

  那興安知縣在說起靈渠的水運后不禁說起了難處。

  原來這到了冬季枯水期時,這靈渠當中水位下降,行船困難,有時甚至無法通航。

  曹蕓在聽了后說道:“如此想要在冬天保持水路暢通,還得在兩邊筑壩修堤,修起水庫來才好。”

  李彥俅皺眉道:“在這里修兩道大壩合算么?”

  曹蕓道:“我看這河道兩岸可開耕地不少,如果水位升高,引渠灌溉,能弄出不少的良田出來。”

  李彥俅想了想道:“行,回去你弄出個章程來,我出面向朝廷奏報。這邕州、交趾一帶,天子是很重視的,上面的意思是步步推進,一勞永逸,在各地實行軍屯,落地生根,徹底解決各地長治久安的問題。如此一來,這解決交通問題就是大事,我估計能夠通過審批。”

  馬希杲道:“解決一個交趾,用得著如此興師動眾么?”

  李彥俅正色道:“并不是表面上臣服就成,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包括西面的南詔那邊!”

  馬希杲聽了他這話,才知道朝廷并不是只為了交趾,而是有著整體的策略。

  這戰爭打的就是后勤,而且衡州以南許多地方,朝廷的勢力暫時都顧及不到,當然不敢指望地方上的供應。

  這大軍這一路往南,不光是征討交趾,也是也順便接收了地方上的防務,準備采取穩固的策略,逐漸安定嶺南。

  朝廷正在調兵遣將,準備一舉平定交趾之時,不料閩亂又起。

  閩主王繼鵬弒父自立,倒也保持家風,夜夜飲宴,銀樂不休,又偏信方士,禍亂朝綱。又出苛政,專務搜刮民財,因此惹得天怒人怨,眾叛親離。

  王延鈞在位時,曾沿襲王審知時的制度,設控宸、控鶴兩衛禁軍。

  王昶繼任,則另募壯士二千建宸衛都,以為腹心,待遇賞賜都要比另外兩衛禁軍優厚,這就引起了控宸、控鶴兩衛的怨氣。

  王昶知道后也怕惹出事來,于是準備把這兩衛派出移駐漳、泉二州。

  這兩衛禁軍在得到消息后頓時嘩然,控宸軍使朱文進,控鶴軍使連重遇,本就經常遭受王昶斥責侮辱,心懷怨憤。

  此時又正好趕上了皇宮遇到大火,也沒有抓到縱火者。

  王昶命連重遇率控鶴軍滅火,并清理廢墟,又懷疑連重遇合謀縱火,欲誅除連重遇。

  恰好內學士陳郯,與連重遇私下交好,于是密告給連重遇。

  連重遇得到消息,干脆與朱文進兩人合謀,竟率兩衛禁軍,轉而圍攻長春宮,縱火焚毀皇宮。又派人到了王延羲的府第,擁立其為閩主。

  那王昶倉皇出逃,帶著皇后李春燕,及妃妾諸王,奔至宸衛都營中。

  那控宸、控鶴二衛,又追殺而來,一陣亂戰之下,剩余殘兵千余人保得王昶等人逃出長樂城北關。行至梧桐嶺,又被包圍,王昶力盡被擒。行至蓮花山,其堂弟王繼業帶人將王昶勒死,皇后李春燕,及昶諸子,并昶弟繼恭,一并殺死,葬于蓮花山側。

  一場內亂下來,那閩主王昶被殺,王延羲被奉為新主,但軍權卻是落入到了朱文進和連重遇兩人的手中。</div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