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七、教材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一切從娃娃抓起,這話放在什么時候也都很有道理。

  李岌計劃在每座屯墾軍營開辦一所學堂,此舉在軍戶中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和支持。在古代教育絕對是有錢人和士族的特權,基本上平民得不到多少受教育的機會。這種“鄉村教師”倒不處難找,各地會識字,有沒有多少生計的半吊子讀書人還是有不少。

  問題是沒有幾個會基本算學的,而少年兒童所受教育的基礎才能決定以后的發展高度。他雖然不想拔苗助長,但是孩子們盡早學習算術對于今后的成長卻有很大的好處。

  一個人的力量,是帶動不了整個社會的發展的,這需要無數人經過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才有可能達到的目標。李岌的夢想,就是要把專致務虛,精于統治權術的所謂“儒學”糾正一下,讓“學以致用,格物致知”發揚光大起來。

  好在,被南北朝到隋唐一幫草原上的“野蠻人”踐踏之后,儒家式微,就是文人也受輕視,并無法向明清一般幫助統治者們禁錮住了民眾的思想。所謂專門培養偽君子的“理學”還沒有出現,儒家在這個時期還算正常,科舉也是考得五花八門,明算學,明法律也都能考通過選拔,成為博士,也就是后備官員。

  只不過,唐代的科考只是一個笑話,它采用的是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錄取制度。最終的結果就是那些筆試考得還不錯的寒門舉子,也會在吏部的釋褐試(面試)環節被官員和權貴家的子弟刷下來,寒門子弟大多只是陪襯。這倒和后世的某種考試很像。

  這種考試造成了高層統治集團內部如同一團死水,權貴士族門閥掌控著最高權力,又得不到新鮮的血液補充。也造成了寒門士子對于高層權貴的嫉憤越積越深,才有了不第后賦菊時“沖天香陣透和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怨氣沖天的詩句出來。

  由于“暗箱操作”造成一個商家子弟沒被錄取為公務員,最終導致了一個王朝的覆滅,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狗血?!

  李岌是后唐太子,是這個王朝的法定繼承人,現在想要籠絡一大批在晉軍中根本不得志的讀書人,敞開大門招人的話,不怕沒有大把的人過來投效。

  所以他準備在晉陽北苑皇家莊園所開辦的是師范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當然,肯定不能叫這個名字。晉陽書院?嗯,就這么湊合著叫吧!

  首批招收60名20至25歲以下的有一定根底的青年…李繼岌想了想,又添上了500名12到16歲的少年。娃娃實在是太小,咱現在抓不了,先抓一把少年過來也成!

  訂下招生指標,讓太原府去執行,李岌就甩手了。

  晉王府的書房里,李岌在奮筆疾書,李環和何栓兩個在一旁相候,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一周。放下手里的毛筆,李岌揉著酸脹的手腕子,心里不禁感慨,這寫書編書的活計可真不是正常人能干的!

  桌子上還擺著幾本九章、周稗等所謂的算學十經,李岌偶爾還會翻看一下,以作為參考。

  一本算學初解可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華夏古代的算學還可以,唯有因使用數字,使得記錄和運算時不太方便。李岌所改進的就是引入小寫阿后伯數字和一些數學運算符號,用符號來代替文字,在手工運算時要方便簡捷得多。

  這小寫數字在現在可真不能稱之為大食數字,因為這種剛從印度傳過去的梵文數字符號還沒有完全成為后來的形態。李岌當然也對后世的阿拉伯數字進行了修改使之更接近于原始的符號狀態,和佛經里的天竺數字符號相近。

  算術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不可能不教,學生也不可能不學。當然,學會四則運算和初級幾何計算就差不多夠用的了,再深一些的代數和幾何問題,就只需要學習工科的學生進行學習就夠了。

  這玩意平常人學習太高深了并沒有什么用,純粹是浪費時間。

  另外李岌準備在晉陽書院開辦一所專門的醫學館。

  在辛苦了一個禮拜之后,李岌突然想通了,這編寫教材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自己是有些太過心急了一些。等到后面學生開學,自己慢慢把授課的講義整理出來,實際上就是教材,這才算是停筆不寫了。

  當然,自己是不可能親自為晉陽書院預計招收的五百名少年都上課的,就是先教授給自己的幾位頭腦比較靈光的隨從,再從六十名青年學子里面找些腦筋比較靈活,學習比較好的,再讓他們去為那些少年學生們上課。

  至于什么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這也有點太小瞧他了!

  他覺得自己最少也要將知識傳授給數十萬人,才能將文明在這個世界上傳播開來。

  李岌在北苑莊園的另一處館舍也包含了進來,作為晉陽書院教師辦公居住之所。唐代就有人開辦開放式書院,不過不多,大多維持艱難。書院是到了宋代后,逐漸重視平民教育,才逐漸興盛起來的。

  而且李岌是想把書院辦成免費食宿,統一服裝的方式,這樣有可能避免由于貧富懸殊,對一些學生心理上造成扭曲和傷害。這也是后世的學校為什么要求穿統一校服的主要原因,少年們的心理本就不成熟,社會上的差距盡量不要在學校里表現出來。

  只不過,這樣做的花費就大了…

  似乎以目前自己的財力,暫時還無力負擔。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長饑小甲蔬。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大唐時代的書生,腰帶寶劍,胯下駿馬,萬里從軍出塞,可不是明清時代的腐儒。對于唐末的讀書人,李岌還是有些期待的。

  自己的學生們,只要不弄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貨色就好。

  至于晉陽書院的第一任監正,他自然是準備當仁不讓。到時,一群手下的將領在見到自己后,馬上立正大喊“校長好!”,等待訓話,這種熟悉場面似乎還是蠻讓人期待的…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