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四、制弓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這一年秋天,契丹國主阿保機也病故,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其次子耶律德光越過嫡長子“人皇王”耶律倍,成為新的契丹國主。只不過由于內部并不穩定,雄心勃勃的耶律德光暫時還沒有“南下牧馬”的打算。

  由于大將元行欽與李嗣源有“殺子之仇”,為了避免給李嗣源以出兵討伐的借口,李岌把元行欽召回到晉陽,改派大將張敬達任同華留后,鎮守潼關。

  很幸運的是,古交冶鐵坊在采用攪鋼法的煉鋼爐逐漸掌握了彈簧鋼的冶煉技術,每隔幾爐就能煉出一爐彈簧鋼來,雖然有點像是抽風,不太有準。

  有了彈簧鋼,打鐵工坊的匠頭王茂親自動手,帶著人在鐵匠工坊里忙活了兩天,才打造出兩具李岌所要求的那種鋼弩出來。勁弩這東西,動力強勁,穿透力也很強。它由于只能進行直射,射程只能在八十步以內,攻擊距離和射速相對于弓而言,卻又是遠遠不及。

  在唐代時,勁弩這東西制造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分為手弩、踏張弩和床弩等許多種類。古交鐵坊所制作的鋼弩類似于宋代的神臂弩,李岌為這種手持弩所作的改變就是握把不再是一根筆直的方木,而是制作成了類似于后世槍托的形狀。這種形狀更符合人體力學,使得在持弩瞄準射擊的時候更為穩定一些。

  只不過,鐵弩的外形帶大,平常的時候攜帶起來很不方便。

  元行欽告訴他,對于騎兵來說,用弓要比用弩方便得多。而且在晉陽,一把好的鐵胎弓能夠賣到十多貫一把。

  李岌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建議,在把剩余的彈簧鋼運回唐明莊園后,讓匠人們用這批彈簧鋼來制作騎弓。

  這主要是看在孔方兄的面子上。

  弓的制作很復雜,主要是制作弓身的干材定形不易。

  與南方人多用竹作弓胎不同,北方人多用硬雜木作為弓身的主體材料。

  華國古代的反曲弓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是由多種材料粘合而成的一種復合弓,主要用到的材料為干、角、筋、絲、膠、漆這六種,合稱為“六材”。

  干,就是制作弓胎的主體材料,一般來說,弓身的干材好壞標準是拓木為上、意木、柞木為次等,竹為下。但是適合制作弓身,彈性韌性極佳的硬雜木十分難得,通常時候都是采用楠竹、紫竹來作為胎體的主材。

  用硬雜木制作弓身,光是蒸煮、陰干等定形處理,就需要耗費好幾個月的時間,如果是使用彈簧鋼,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而且鋼材的強度和韌性是遠遠要優于木材的,古代所謂的鐵胎弓顯得貴重,主要是因為彈簧鋼十分難得。

  而現在,古交的鐵器工坊則沒有了這樣的困擾。

  而且由于水力鍛錘的應用,不光制作效率有了極大提高,而且用彈簧鋼所打造出來的弓身品質相當不錯。

  弓胎制作完成,剩下便是貼角、敷筋。角,即牛羊等的獸角。將獸角剖開,再剖成長條狀的薄片,用鰾膠粘貼于弓胎內側。膠以獸皮膠和魚膘制成,其中以魚鰾膠為最佳。筋則取材于動物的韌帶制成的細絲,其中以牛背筋最為優良。筋絲也是用鰾膠粘貼于弓胎的背面,也就是外側。絲就是蠶絲,主要用來緊密纏繞已經貼角被筋初步制作定型的弓身,使之更為牢固堅韌。

  一張弓的制作工藝和過程十分繁復,如果是木弓的話,整個制作過程最少需要歷時一年多才能完成,和后世制琴的過程差不多。而一張上品的良弓的制作過程則要更長,甚至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完成。

  這主要是因為木弓的主要彈性來自于筋和角片。

  而用彈簧鋼作為弓身,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彈性,制作出的鋼弓本身強度和硬度就比木弓要增加不少。不過,由于敷筋和貼角片這兩道工序依然需要花費近兩個多月的時間,一張鋼弓仍然需要耗時三月才能最終完成。

  不過,用彈簧鋼制作鋼弓,也算是唐明莊園鐵坊的一項主要的產品。

  匠人們在古交尋礦的時候,居然發現了一條黃鐵礦脈。

  這種硫鐵礦古人稱之為假金,除了騙人外,沒人知道它的用途。除了部分結晶較好的礦石被打磨成了飾品外,大部分的硫鐵礦都被當作廢品被扔掉了。

  這玩意扔進煉鐵爐里確實是煉不出鐵來。

  只不過李岌知道,在后世,國內的大部分硫酸生產,是依靠鍛燒硫鐵礦來作為主要生產原料的。將硫鐵礦磨成粉,其后放入類似于石灰窯這樣的煅燒爐內進行加熱焙燒,就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蒸汽再通過鉛室進行二次氧化,制成三氧化硫的水溶液,這就是硫酸。

  鉛室怎么造?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但卻不是李繼岌現在所考慮的問題。

  他現在看中的是用硫鐵礦制酸過程中的另一種產品——三氧化二鐵。

  這玩意就是俗稱為“鐵紅”的一種主要顏料。

  有了它,李岌就能將唐明莊園的工坊里現在用羊毛為原料所紡織出來的,看上去毫無生氣的灰白呢布染上鮮艷的色彩。

  似乎稀硫酸還能處理羊毛和呢布,起到一定的漂白作用…

  由于北地的羊毛不少,也很便宜,現在晉陽幾處皇家莊園的織布工坊倒是生意十分紅火,所織染出來的深紅呢布成了草原上商隊最為搶手的貨物之一。攔河修壩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一個能夠一舉名揚天下的大好機會。在幾處水壩建成,水庫開始蓄水之后,加上隨之而規劃建設的一些水利灌溉設施,幾處莊園的農田大部分都能夠得到灌溉,而且還有富裕,僅僅是這一點改變,就足以讓晉陽城周邊能多養活十多萬人口。

  巡視著這些正在建設之中的攔河大壩和附屬的水利設施、水力工坊,確實能讓李岌從內心里就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他覺得自己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有義務將工業文明的種子,在這個世界上四處傳播。只有在進入工業時代后,古老的華夏文明才會在這世界上越變越強,不再遭受來自野蠻部落的巨大破壞。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