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二一、鐵礦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李岌茍在晉陽,也不出面與李嗣源作對,一些發布檄文,興兵討伐不臣的建議都被他給否決掉了。

  他希望洛陽方面可以忘記他的存在。

  只不過,這是不可能的。

  李岌這位太子的存在,讓李嗣源和洛陽朝堂的一眾官員和將領們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雖然先帝李存勖并不是直接死在他們手上,但是魏博叛亂,其后大家紛紛依附投靠李嗣源,與先帝之死有脫不開的關系。

  如果皇太子李岌登基,大權在握,控制了局面,肯定沒他們的好日子過,到時不被殺頭抄家都算是萬幸。

  于是眾人紛紛進言,擁立李嗣源登基稱帝。

  對此,李嗣源也是左右為難,暫時拿不定主意。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拖了過去,雙方暫時都還相安無事。

  但在私底下,李嗣源和太子也是派出使臣,前往各地軍鎮,連絡和拉攏著眾多的節度使,希望將他們拉入自己的陣營。

  到目前為止,除了晉北地方,只有義武節度使王德、鳳翔節度使李繼儼公開表示支持太子,而且李繼儼還干了件好事,把叫囂著回軍長安,為弟報仇的張筠大軍阻止堵在陳倉谷以南,使其無法進入關中。

  李繼儼雖然名字與李岌只差了一個字,但是與河東李家沒有半點關系。他是歧王李茂貞之子,這次表態擁立太子,還是讓李岌感到有些意外。另外潞州的昭義節度使孔勍和已經移兵澤州的河陽節度使夏魯奇雖然表示愿意服從太子調遣,卻不肯與李嗣源公開決裂,態度有些搖擺不定。

  義武軍節度使王德雖然是逼迫義父王處直而奪得節度之位,但得到了晉王李存勖的認可,并將愛女許配給了晉王世子繼岌,因與莊宗結為姻親,所以累蒙恩寵,深受先帝信任。

  在接到李岌的救援信之后,王都先遣部將鄭季璘率三千定州軍前往晉陽,以助太子。并提供十余萬緡銀錢及部分糧草,以供太子養軍之用。好歹是老丈人,算是死心塌地要保太子的一處軍鎮。

  李岌在得到王都所提供的部分錢糧后,手頭終于算是稍微松快了一些,于是命都水監招募民工,在洞過水畔榆次皇莊、陽曲縣三交河口唐明莊園筑壩修堤,興建工坊。

  將作監下屬有窯務司,負責瓷器、陶器、磚瓦和石灰等建筑材料或是生活器具的煉制。在石灰窯中,實際早就有少量水泥被燒制出來過,只不過人們根本不知道水泥的用途,把它當作窯底垃圾給清理扔掉了。

  水泥這東西,不按比例與砂石料摻合在一起,混合成漿料是沒有什么強度的,甚至還不如粘土。

  水泥的生產工藝比較簡單,就是把石灰石磨成細粉,然后按一定的比例與粘土混合攪拌均勻,再放入石灰窯中進行鍛煉就能夠燒制出來。

  至于配合比,李岌不太清楚,但是知道方法,經過幾窯的試驗就會弄清楚的。

  想要發展機械生產,就需要用到更多用鋼鐵制造的機械配件。

  這個年頭,一斤生鐵的售價居然高達30文以上,這個價格高得簡直讓人難以忍受。

  趁著巡視北苑晉池莊園工程的時候,李岌向將作監的監丞韋鳳奎道:“將作監有會尋鐵礦的匠人么?”

  “有幾名找礦的能手,不知太子有什么吩咐?”

  李岌上下打量了一遍韋鳳奎,然后說道:“你去找幾名會尋礦的匠人,晚上到王府來,我有事吩咐他們去做。”

  韋鳳奎在聽了李岌的交待后,立刻告辭,去將作監找會找礦的鐵匠。

  三天之后,汾水南側古交城以西只十多里,一大隊人馬正沿著崎嶇的山路艱難地行進。

  這批人正是李岌親自帶隊,由護衛和幾名有經驗的鐵匠所組成的一支勘探隊,此行的目的是對古交一帶的礦產資源做一次比較全面的勘測和普查。

  李岌知道在古交城周邊是后世著名的煉焦煤產地,另外還有幾處大、中型鐵礦,很適合發展鋼鐵工業。沿著汾河更遠的嵐州、憲州和婁煩,還有幾座超大型鐵礦山,只不過由于交通不便,暫時只能擱置。

  相對于其他地區,五臺-嵐縣鐵礦帶蘊藏著豐富的鐵礦,后世山西八成的鐵礦儲量都在這一地區,尋找鐵礦也比較容易。而且在鐵礦附近大都有煤礦,很適合興建冶鐵工坊。唯一的缺點是晉地水量并不豐富,以目前的情況,冶鐵工坊只有建在河岸附近,才能依靠水力,進行機械化生產。

  這支隊伍還雇傭了三十多名挖礦的民夫,另外還有夏冀奇帶領的三十多名護衛武士,加上幾十匹用來負重的騾子和毛驢,也是顯得浩浩蕩蕩。

  這個年代的探礦方法極為簡陋,匠頭王茂倒是帶了一副應該是風水師所用的那種羅盤,另外還有一些繪圖用具。探礦的主要方法就是讓民夫用鐵鎬、大錘、鋼釬、探棒之類的東西從土層或是巖層中開鑿出一些樣品,再靠肉眼分辨其中的礦物質成份和含量。這種時候,個人的經驗就成了主要的因素。

  隊伍里使用最多的當屬那些盜墓賊們最常用的工具――洛陽鏟了,這種綁在竹竿或木棍頭上圓筒狀的鐵質探墓工具有時能將地下近二十米的土層樣品取出來。當然,如果有所發現,還要動用民夫用鐵鍬、鐵鎬、鋼釬之類的工具開挖出一些較深的礦坑,以進一步確定礦床的儲量和礦物成份。

  洛陽鏟在插入土層地下兩米多就碰到了巖石,“王匠頭,您來看看這個東西。”郝鐵匠蹲在地上,看著洛陽鏟尖從土層下面取出的一小塊巖石樣品,有些興奮地說道。

  王茂聞言,也蹲下身來,仔細地分辨著剛取出的礦石樣品。

  “從這里往下挖!”王茂伸出右腳在地下劃了一個大圈說道。

  三天之后,隨著民工從地下十多米深的探坑中用柳條筐吊出一擔擔剛鑿出來的鐵礦石,包括李繼岌在內,眾人的心情也越來越激動,現在已經可以斷定,他們基本上算是發現了一座儲量較大的鐵礦藏。

  “冶鐵工坊就建在古交城南大川河兩側,所需銀錢由我來解決,附近的鐵礦和蘭峪煤礦要同時開工建設,務必要在年內將鐵坊建成投產。”李岌在離開前吩咐道。

無線電子書    五代興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