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袁術能起兵攻徐州,全因為孫策的強力。孫策沒有像袁術預估的那樣被江東劉繇擊敗,反而橫掃了江東。
孫策要回袁術手中的孫堅舊部,到達歷陽的時候已經有了五六千人馬,還得到了周瑜的支持。這時候周瑜的從父還是丹陽太守,他不但讓周瑜帶著丹陽精兵加入孫策隊伍,還給孫策提供了前期所需的錢糧。
孫策準備創業的時候,正是袁術窮兇極惡榨取揚州百姓的時候,孫策受到了揚州許多士人、豪強的支持,在孫策到達歷陽的時候,周泰和蔣欽等猛將,魯肅等士人也和周瑜一起加入了孫策帳下。
(可孫策運氣不好,魯肅剛和周瑜來到孫策這里,魯肅的祖母便去世了,魯肅只得回家辦喪禮、守孝。)
是人都知道,有錢賺錢是不難的,難的是第一桶金。正為出兵糧草頭疼的孫策沒想到,轉眼難題就煙消云散了。
周瑜說道:“伯符欲立基業,非有名士相助不可。”
“現有廣陵名士張纮,張子綱,避亂于此,伯符當親往說之。”
孫堅早期的舉動就是為了得到士人認可,孫策當時雖小,但也能明白一些孫堅的意圖。經過好友周瑜這么一說,孫策心中有一了一絲明悟。
孫策找到張纮,說道:“袁公不恤民生,窮奢極欲。策欲往江東,立不世之基業,匡扶漢室。然策初承父業,戰戰兢兢。今聞大賢張公在此,望張公不吝賜教。”
“將軍欲成大業,江東正可為基業。中原混戰,百姓多避居江東,此其一也;世人皆以為得中原者得天下,江東不為他人在意,此其二也。汝南袁術四世三公,急切不可下;徐州將為劉備所有,劉備猛虎也,此時不可相爭。將軍既有江東,以其為基業,西取荊州、益州,待中原有變,可揮師北上,則霸業可成矣。”
“張公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策欲拜張公為軍師,時時鞭策,不知張公意下如何?”
“既蒙將軍不棄,愿效犬馬之勞。”
張纮加入,孫策一切準備妥當,便開始進攻江東。此時江東在劉繇控制之下,劉繇前期和袁術爭鋒,讓部下樊能、于麋屯兵橫江津,大營在牛渚;另一員大將張英屯兵當利口。
劉繇這個外來戶,不熟悉江東的地形,以為守住兩個渡口便能擋住所有東渡的軍隊。
可孫策是江東本地人,他早就找到了一個偷渡地點。
“伯符,冒然渡江,兇險異常,是否謹慎行事。”
孫策繼承了孫堅的勇猛,也繼承了孫堅的冒險的性格。孫策說道:“公瑾,我軍糧少利在急戰,不可遷延日久,為劉繇察覺。我軍兵少,渡江不易察覺,況渡江后,我軍有破釜沉舟之勢,將士奮勇,敵一戰可下。”
周瑜被孫策說服了,開始準備渡江。張纮見孫策要率先渡江,說道:“夫主將乃籌謨之所自出,三軍之所系命也,不宜輕脫。自敵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無令國內上下危懼。”
可孫策沒有聽張纮的建議,他自負勇力,不怕敵軍。
孫策軍乘夜渡河,樊能、于麋完全沒有防備,直到孫策軍攻入牛渚大營,兩人還在呼呼大睡。
被奪大營,樊能、于麋只能率殘部向北逃跑。
孫策奪了牛渚大營,營中的糧草、軍械全部被孫策據有。孫策軍鳥槍換炮,向精兵進化。
奪取了立足點,孫策開始向秣陵縣(便是以后的金陵)進攻。此時駐扎在秣陵的是原彭城國相薛禮和原下邳國相笮融,薛禮駐兵在城內,笮融駐兵在城南。
薛禮最開始是彭城相,但陶謙升任徐州牧后只重名士(加小人),不重寒門和平民。薛禮因為陶謙的迫害,就率彭城士兵來到江東,奉劉繇為盟主,劉繇讓薛禮駐扎在秣陵。
笮融最開始也是下邳相,不過和薛禮不同,他是為了自己。私自將各地的稅負挪用,被陶謙察覺后就逃到廣陵,被廣陵太守趙昱收容。但他不感恩,還假托趙昱要謀害自己,殺了趙昱,洗劫了廣陵,隨后逃到江東。他也奉劉繇為盟主,被劉繇派來和薛禮一起守秣陵。
薛禮和笮融兩人見到樊能、于麋,得知孫策已攻過長江。薛禮說道:“今袁術派孫策過江,必與劉使君爭鋒,我秣陵首當其沖。諸位有何退敵之策?”
樊能、于麋見識過孫策的士兵,和以前袁術的士兵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兩人一時沒了計謀,沉默在了那里。
等了片刻,笮融打破平靜,說道:“孫策兵少,兩位將軍可率余部于牛渚營北面等候,待孫策舉兵攻秣陵,再率軍偷牛渚營,孫策后路被斷,其軍必亂。此時,我等兩面夾擊,孫策死于此地也。”
“將軍之計可行,便依將軍之計行事。”
樊能、于麋在牛渚的時候喪失了一半兵力,為了壯大聲勢,兩人將秣陵城中,士兵的家小都帶上了。
樊能他們在謀劃孫策,孫策自然也不例外。
孫策說道:“今欲平江東,當先拔秣陵,諸公有何妙計?”
周瑜說道:“此間守將樊能、于麋,雖失大營,然其軍尚存。我軍若攻秣陵,其必來奪營。”
“如此我等在此久等乎?”
“我軍不離,其軍不來,我等可率軍佯攻秣陵,誘其來攻,再設伏擊之。”周瑜說道,“樊能、于麋既除,我等無后顧之憂,秣陵可下矣。”
“善!”
樊能、于麋在牛渚北面等待,每日派斥候探查,周瑜也只當不知。這天孫策率軍大張旗鼓離開,樊能、于麋得知此事,便認為笮融的計策成功了。
兩人先派人去秣陵報信,約定一起進攻孫策。樊能、于麋見孫策走遠,便飛速向牛渚大營進攻。
樊軍走到半路,經過一處樹林,兩人沒有在意,可行軍到一半,林中突然起火。樊軍軍中有許多老弱婦孺,被這么一嚇,紛紛向后路逃跑。
“樊能、于麋,可識得廬江周瑜乎?”周瑜早就埋伏在樊軍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