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說道:“恩師遠來疲憊,令玄德無事不得攪擾。本初兄,此番怕是要空手而歸。”
盧植不想見客讓袁紹一時不知道怎么接茬,他看了一眼許攸和逄紀。
許攸上前說道:“玄德公可知董卓乎?”
“相國者,略有耳聞。”
“董卓遷怒盧尚書,反對廢立之事,致使盧尚書險些身死,玄德公欲報仇耶?”
“恩師蒙難,備心愴然。若得時,必當報也。”
袁紹他們對視了一眼,逄紀說道:“董卓殘暴待人,禍加至尊,虐流百姓。我主袁紹,四世三公,正欲糾合義兵,共赴國難。不知玄德公意下如何?”
“汝等何人,敢發此等無君之言!”劉備怒喝道,“備身為一方長官,自當謹守安民,若無陛下旨意,怎可擅動刀兵?”
劉備把袁紹趕了出去,雙方的交談也不歡而散。
袁紹回到渤海,再度氣憤的拍打桌子,說道:“織席販履之輩,安敢如此!吾當殺之!”
許攸說道:“主公息怒。劉備于此地聲望甚重,昔有劉平者,欲刺殺劉備,刺客亦感劉備仁德而語之。更皆劉備兵強馬壯,非一時之圖也。”
逄紀說道:“主公當以大業為重,大業即成,責之未遲。”
另一邊,張飛向劉備問道:“董卓所為不似臣子,大哥為何不就此良機,起兵匡扶漢室。”
關羽也說道:“董卓此人,必為高祖、世祖所言漢之危難,大哥不可遲疑。”
劉備也想出兵,但現在時機沒到,總不能和兩人說槍打出頭鳥吧。
劉備說道:“備身為漢臣,自當遵漢令,無有調令,不可擅自進兵。”
袁紹這邊起兵不順,正在想方設法,同樣逃出雒陽的袁術也遇到了困難。
袁術逃到了南陽郡的魯陽縣,原準備和袁紹南北一同起兵。沒想到袁紹碰到了只為自己考慮的韓馥,袁術也碰到了同類,南陽太守張咨。
幸好還有人頭腦清醒,沒有死等兩袁,那就是臧洪。
臧洪,字子源,廣陵郡射陽縣人。中平末年,臧洪辭官回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為功曹。
臧洪得知董卓行廢立之事,縱兵劫掠雒陽,就預感到會天下大亂。同時他也明白袁紹的計策,臧洪想要一起為民除害。
臧洪找到張超,想要得到張超的支持,他對張超說道:“明府歷世受恩,兄弟并據大郡。今王室將危,賊臣虎視,此誠義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動桴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唱義,不亦宜乎!”
張超同意臧洪的謀劃,但還有有些疑慮。臧洪又說道:“明府之兄今在陳留,不若西至陳留,與其商議。”
張超和臧洪來到陳留,臧洪向張邈陳述利害。張邈又帶著臧洪和劉岱、橋瑁、孔伷等商議,讓幾人明白,起兵就應該雷厲風行,不能遲疑。
幾人計劃已定,橋瑁偽造了三公的文書: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因患難。散發各地,正式開始起兵討董。
橋瑁的文書得到了兗州和豫州的士人武裝相應,其中有:
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驍騎校尉曹操 此時的曹操回到沛國譙縣老家,得到了張邈、陳留士人衛茲的支持,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也紛紛帶著家將部曲來到曹操手下,曹操正式組建了自己的班底。
冀州牧韓馥收到三公文書的時候,向治中從事劉惠問道:“今當助袁氏耶,助董氏耶?”
“今興兵為國,何謂袁、董!”劉惠也知道韓馥這個人只會為自己考慮,又說道:“兵者兇事,不可為首;今宜往視他州,有發動者,然后和之。”
韓馥的觀望讓士人不滿,更何況他把袁紹也壓制在渤海不得動。所以劉岱給韓馥寫了封信,說道:“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但卓死之后,當復回師討文節。擁強兵,何兇逆,寧可得置。”
劉岱威脅韓馥,要是不響應他們,他們在殺了董卓后,就轉頭來殺你。
韓馥沒有辦法,只能響應討董的號召。自此,袁紹也得到了冀州的支持,開始招兵買馬。
孔伷的文書同樣傳到了劉備這里,劉備看著這文書,知道出兵的時機來了。
劉備召集關羽、張飛和簡雍,向他們說道:“三公發文,討伐董卓,備身為漢臣,自當為漢室效力。”
“太好了,大哥出兵,三弟愿為先鋒。”
劉備說道:“此次出兵,我將率輕騎六千,重騎四千,正騎一萬,前往征討。云長、翼德當與我同行。”
劉備又向簡雍說道:“勞煩憲和運輸軍糧,守備高唐。若有難處,可尋盧師。”
“是!”
陳留郡的酸棗縣,前期會盟的八支隊伍正在這里匯集。
曹操對眾人說道:“會盟已成,我等當設壇盟誓,共赴國難。”
眾人見人到的差不多了,對曹操的提議沒有疑義,立刻讓士卒開始搭建誓壇。
數日后,誓壇搭建完成。眾人正要準備執行儀式,就見一斥候飛奔來到近前,報道:“東面有一支人馬來到,說是前來會盟的。”
眾人互相對視,都不知道即將到來的人馬是誰領軍。
不久,士仁帶著前鋒一千人來到聯盟軍營。孔伷上前詢問士仁:“義士,為何處兵馬?”
“吾等為高唐之兵。吾主劉備,字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漢室宗親。今得三公文書,特來為國鋤奸。”
“哼!”原本還高興的劉岱,聽到漢室宗親這幾個字,立馬變了臉色,“劉備是何人耶?敢詐稱皇室,其罪當誅!”
“你!”原以為能得到熱情接待的士仁一伙人,不成想卻聽到有人責難劉備。士仁他們一個個抽刀在手,馬上就要上演全武行。
橋瑁趕忙上前勸架:“冒認皇親,其罪甚大,當不敢為。同為國出力,我等當同心協力,怎可自相敵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