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楊浪心道,蒙恬的策略,在歷史上,沿襲了數千年之久。
中原王朝對北方的大概做法也就是如此了。
驅逐,修長城,移民北上…
“將軍,我所統領的萬人兵種,能否自由選配?”楊浪詢問。
“都尉,你意欲何為?”蒙恬不解。
“愿為先鋒!”楊浪笑道。
都尉可統領萬人左右的兵力,楊浪有意為先鋒,肯定是要組建一個牛逼的軍團。
至于軍功,楊浪不太想,全部給蒙恬也無妨。自己的目的一是汗血寶馬,二是縱橫草原,對匈奴進行沉重的打擊!
當即月氏,匈奴,東胡,這三股勢力中,匈奴已經明顯比月氏東胡高出許多了。
一旦等他把月氏趕到印度,把東胡攆到東北,到時候面對的就不是一個個匈奴了,而是一個疆域比華夏還要廣闊的匈奴帝國。
此戰若是能把匈奴猛削一頓,又有東胡與月氏左右牽制,秦滅之際也許他們就無力再次南下攻略河南地了。
作為先鋒,兵力必須精銳!
“我要精騎兩千,車師百乘,步軍五千,樓船一百,以為先軍!”
當楊浪統領的部隊把這份構成報給蒙恬之時,饒是蒙恬也很不解。
“何以需要樓船?”
楊浪則笑著回應,“我走水路…”
………
………
一萬多部隊全部撥到了楊浪的麾下,在華山腳下的寧秦安營扎寨,操練備戰。
楊浪換上了都尉軍裝,神武無比,星夜兼程,趕往屬于自己的那個軍營!
寧秦,華山腳下。
數百年后函谷關廢棄,潼關新立,就在此不遠處,且就靠在黃河邊上…
當楊浪抵達此處之時,共有十一校尉前來迎接,他們各自統領千人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千夫長。
全部加起來,便是一萬一千人!
可以這么說,蒙恬是把最好的,最能打的兵將全給自己撥過來了。
精騎兩千,俱是歸降的胡人子弟,他們在大秦治下生活了數百年,雖然已經完全認同了秦人的身份,但生活習慣沒有改變,個個精于騎射!
“吾等子弟,從義渠縣調至,愿從都尉調遣!”兩名千夫長說道。
義渠也曾是草原一國,匈奴分支,最終栽倒在羋月手里,設為義渠縣…
一統六國至少,秦之馬匹,十之七八出自義渠。
三人一車,百乘便是三百人。
車戰即便在漢時,也還不能完全摒棄。
這三千車師,皆是北地良家子,他們奉公守法,沒有任何污點。同時身強體健,精通騎射,屢立戰功,身在邊疆,護衛國土,是大秦的驕傲!也是華夏的驕傲…
剩下的那五千步軍,皆是關中子弟。
另有百艘樓船,每船配有十人,共是千人。樓船的主要作用,還是運送兵力和物資…
這一時代,華夏的樓船是游牧民族觸及不到的星星…
楊浪在十一校尉的陪同下,一一巡游,檢閱全軍。
軍隊整列,士氣及其鼎盛…
“山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又是那熟悉的戰歌,萬人齊唱,又是藍田大營時那般震撼。
同時楊浪也得知在這支部隊里,大半士卒都是從藍田大營里拉出來的。
怪不得士氣如此昂揚!
他們,本就是大秦最鋒銳的利劍!
“大戰在即,我部為先!呈陛下欽點我為蕩匈都尉,北伐先鋒。
諸校尉俱是軍中翹楚,而今統歸我部,我楊浪只有兩個要求,吾令爾必行!吾律爾必守!
北伐匈奴,開拓疆域,這是不弱于滅六國的戰功,希望諸位好好把握!”
“諾!!~”
接下來,楊浪首先規劃了行軍路線,而后對手里的部隊進行了重新調整。
共是兩千騎,楊浪從其中挑選五百人,五人一隊,擔任斥候偵查。
他們將會脫去軍裝,恢復匈奴人本來的面貌北上,在大軍之前探路,刺探軍情。
剩下的一千五百騎,將會與百乘戰車一同北上。
而這五千步軍,楊浪全部給他們配備了強弩,他們將會走水陸。
一百樓船,三十艘運載糧草,兵器,補給,剩下的七十艘運送士兵實在綽綽有余。
這本就是一次必勝的軍事行動,剛剛崛起的匈奴,將會遭到蒙恬三十萬大軍的無情碾壓。
而楊浪要做的,是盡量,把這份效戰果給擴大。
也就是楊浪抵達寧秦三個月后,蒙恬給傳過了機密軍報,日期已經定下來了。
大軍,將會在四月之后北上。
至于楊浪所部的先鋒,那肯定是要提前動身的,至于提前多少,那就要看楊浪的意思了。
同時蒙恬也傳過來一則信息,不算楊浪的先鋒,還有三萬后衛,他坐鎮的中軍,攏共統領二十五萬大軍,這其中有車師五百乘,騎兵兩萬騎…
“愿為一餌,為將軍引敵…”楊浪書寫了一份同樣機密的軍事計劃書,有多機密呢?
僅限于楊浪與蒙恬之間……
十日后,蒙恬的回信到了。
只一個字,允!
北伐匈奴的戰爭,從楊浪的第一則軍令發出,開始了!
五百義渠兵,五人一隊,分成五百小隊,帶上足夠的糧食,火速北上,日行百里…
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便可抵達河南地的最北方!
同樣的面孔,同樣的穿著,同樣的語言,三五成群的去匈奴腹地,很難引起匈奴方面的注意。
“此行斥候,戰后皆有功賞!但有立奇功者,重金,高爵,美女,肥田,應有盡有!”
楊浪端起一碗烈酒,下方是五百游騎斥候。
“干!!~”
五百人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啪啪!!~
碗被齊齊摔的粉碎。
五百人上馬,北去…
五人一隊,十隊一衛,一衛之間互相各有聯系,統一調遣。
“斥候已經出發了,一月之后必然能抵達河套腹地,刺探到足夠的情報。
那我先鋒軍,便于一月之后,正式北上水陸并進…
五千步軍搭乘樓船北上,騎兵沿河岸開道,車師隨后…”